中国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来源 :经济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x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新疆地矿局 人事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作者简介]蒋伟(1979-),男,湖北潜江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与社会、产业经济;李洪侠(1979-),男,河北承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20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杨力行(1952-),男,江苏常熟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摘要]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既由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所致,也与社会监督作用的弱化有关。因此,应以政府为主体减少非公有制企业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弥补社会监督主体对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信息的不完全性,减少其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外部环境;社会监督
  [中图分类号]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5-0087-03
  
  一、产业组织理论视角下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诚信缺失问题分析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至今,大致形成了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产业组织理论等几个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上既相互差别又相互承继的主要流派。近些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尝试从企业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性以及诚信缺失等方面来解释这些问题。这些学者们认为,经济运行中一系列丑恶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社会监督机制作用的降低和企业诚信缺失,而这一切又都与社会监督部门对企业信用信息的不完全、社会监督部门自身的诚信缺失以及企业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相联系。
  按照新的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将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成两大类:一类属于“权利争取角度的问题”,例如财税金融支持少、市场准入政策不平等、社会服务不配套等。这类问题是属于政府或社会层面的问题,即政府和社会如何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运行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二类属于“义务履行角度的问题”。遵守国家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照章经营,是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所必需的。而在现实中,有些非公有制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制假售假、逃税漏税和不正当竞争等就是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具体体现。
  依据传统的评判市场绩效的指标和方法,例如收益率指标、勒纳指数、贝思指数、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产业规模结构效率以及产业技术进步等,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诚信缺失问题将严重地削弱市场绩效。它导致了产业资源的浪费和配置的低效率,影响了企业规模经济和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和有效发挥,阻碍了产业技术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二、产业组织理论视角下中国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企业不稳定的未来预期加大了企业诚信缺失的可能性
  非公有制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着众多原因和表现形式,笔者重点阐述由于政府行为不当或法律法规欠缺等给非公有制企业带来的不确定。(1)政府行为不规范。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主管部门之间是行政隶属关系,改革开放后,企业虽获得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但尚未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红帽子”现象、“权钱交易”现象直接导致了非公有制企业特有的诚信缺失。(2)政出多头。“理性”的非公企业主在利润最大化目标指引和既有制度约束下,为避免多头管理,只要能赚钱,有时置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利益于不顾。(3)法律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在中国很多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的客观统一的标准,不确定的政策法律环境使得理性的企业自然会以不确定性的行为(很可能是诚信缺失行为)来“对付”不确定的制度。(4)对失信行为惩罚不力。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有限,没有形成威慑力。
  (二)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监督作用的降低为企业诚信缺失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社会监督机制作用的降低又与社会监督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息不完全和监督部门自身的诚信缺失有关
  1.社会监督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信息不完全,其中的—个重要表现是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的不足或虚假,因而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约束力。
  2.社会监督部门自身的诚信缺失也导致了社会监督机制的失效。作为社会监督部门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执法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诚信缺失行为也会导致社会监督机制的失效并进而促成非公有制企业的诚信缺失行为。(1)政府执法机构监督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政府官员被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而“俘获”。俘获行为使政府执法部门与非法企业相互勾结,扭曲了市场环境,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2)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缺失行为也使监督机制失效。这些中介机构的诚信缺失可能在于它们与被监督企业存在较强的利益关联。
  
  三、对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
  
  笔者提出的改进和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的政策建议主要是围绕通过改善企业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弥补对这些企业的信用信息不完全来完成的。而最有能力改变“不确定性”的主体是政府,最能全面准确收集信息、改变“信息不完全”现状的方式是国家、社会、个人等多方主体的参与。
  
  (一)以政府为主体改善非公有制企业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1.以政府为主体改善非公有制企业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它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努力地改进自身行为方式并一以贯之,长期坚持。(1)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正确地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缺位”或“越位”问题,从而切实地实现政企分开。(2)采取科学民主的政府决策方式从而努力保持政府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有助于增强政策的长期性和一贯性,避免因政策变动过快而造成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市场经济主体的预期不稳定性。(3)不断健全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可操作的法律或程序,建立完善市场经济所急需的而目前又缺少的法律法规,使得非公有制经济有法可依。同时,还要严厉打击各种欺诈行为,切实严格执法,避免非公有制企业对未来预期的波动,从而减少其诚信缺失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二)弥补社会监督主体对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信息的不完全性
  1.发挥各方监管主体作用,建立“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就是要发挥国家、社会(包括消协等社会组织、大众媒体等)、个人的监督作用,健全执法部门协作、城乡社区维权、行业协会自律、社会各方监督的联动网络。(1)在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的过程中,工商系统应代表国家承担主要责任,从源头上预防“皮包公司”等商业投机行为的发生,其他部门协同工商各司 其职,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相互联动。(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建议行业协会和商会能定期举行会议,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会员企业一段时间以来的各方面工作予以总结,从而实现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3)舆论监督也非常重要。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定期向媒体公开有关合作者和消费者利益的重要事项;另一方面,舆论要直接接受来自消费者等方面的举报、投诉,并展开访问调查。(4)完善群众监督,健全举报、投诉制度。由于非公有制企业遍布城乡,这势必要求监管主体也能遍布全国,无所不在,而群众监督满足了这种要求,它是最彻底的监督。建议完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和案件查处网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构建有关非公有制企业的全方位监管指标体系,对企业诚信情况作详实记录并在社会范围内共享相应信息。(1)对产品、服务质量的监管。内容包括:建立商品市场准入制度,把好商品“准入关”;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把好商品“质量关”:建立不合格商品退出市场制度,把好商品“退出关”;建立完善商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把好商品“信息关”。这部分内容的评价以机关记录和媒体曝光内容为依据。建议该部分比重占30%左右。(2)对企业诚信守法度的监管。内容包括:偷税漏税记录、污染严重记录、违法生产经营记录、背弃契约纪录等,企业对员工的诚信教育及管理也应有作为监管的重要内容,防止员工人的失信行为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掌握这一信息的是税务、环保、司法等机关及企业的合作者。有在非公企业诚信度的评价应以有关机关掌握的记录为依据。建议该部分比重占30%左右。(3)对非公有制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监管。内容包括:对社会的捐献、员工人数、工资待遇、对员工的关怀(卫生状况,吃住条件)、SA8000标准5落实等。掌握这一信息的是国家民政部门、行业协会、工会、商会及企业内部员工。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应以工会组织等机构掌握的信息为准。建议该部分比重占20%左右。(4)对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主义制度内发展的监管。内容包括:非公企业主是否从事迷信活动、政治情节是否较为严重等。鉴于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主要是从外部针对其出现的问题,而不应干涉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建议该部分比重占10%左右。
  其他诸如企业公众形象等项目可占10%的比重,评价权力完全掌握在群众手中。在构建以上监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以建立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商标管理自动化系统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将本文的逻辑思路归结如下:
  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在利润和企业短视行为的条件下出现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企业违法违规,从而导致市场绩效低下,这样监管就成为必然。反之,监管又是通过改善企业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来完成的。笔者提出的政策建议和监管措施将有助于防范和避免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从而不断提高中国非公经济的市场绩效。
  


  
  [注释]
  
  ①这里的非公有制企业是指全国工商联的内资民营经济的定义,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
  
  [参考文献]
  
  [1]牛晓帆.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新发展[J].经济研究,2004,(3).
  [2]卫志民.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J],国外社会科学,2002,(5).
  [3]唐占军,曹卫.以信息网络化带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4).
  [4]邹东涛.中国经济体制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王红玲.不完全信息与新凯思斯主义价格刚性理论[J].经济评论,1997,(5).
  责任编辑:涵育
其他文献
王俊桦杭州蚊子会数字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在新冠肺炎疫情加持下,电商直播呈现一派疯狂炙热之景。各种各样声音如潮水般涌来:有商家说自己今天投入一百万怎么会亏;有商家说自己找薇娅、李佳琦直播从来不赚钱;还有商家说自己被骗了;但也有商家说自己挣疯了……  我觉得行业里面有这些声音是好事情,尽管很多负面的反馈,但这将推动整个电商直播行业迅速进入洗牌阶段。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行业里面“一夜暴富是
期刊
“全球安防看中国,中国安防看杭州,杭州安防看海康”——这是视频监控领域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折射出中国在安防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根据a&s公布的2020年度“全球安防50强”前十强榜单,中国的安防企业独占4席,其中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海康威视;证券代码:002415.SZ)、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大华股份;证券代码:002236.SZ)分别位列第一、第二位,
期刊
肖利华阿里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新零售事业部总经理疫情加速社会经济重构  数智驱动新增长。今年新冠疫情尤其2-3月份期间全国严格隔离,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大考和重塑,恰好验证了这一点。  消费者层面,疫情严控期,消费者不能出门,而全国商场、百货中心、购物中心、景区甚至门店都不能营业。但吃喝拉撒会因此而停止吗?不会。社会经济是一套精密的循环体系,不可能长时间停摆。因此,对消费者来说,疫情期间反而取件包裹更
期刊
“我们这个行业太传统!太传统!太传统!”  一位化纤行业的来自行业龙头企业的85后高管曾向方君方感慨。  原来,很多化纤家族企业的接班人以及从海外留学深造回来的从业人员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自己非要去喝酒、去应酬呢?难道没有其他的方式能够谈成生意了吗?  作为一位80后,深扎化纤行业十余年,福建纤链科技有限公司CEO、B2B平台化纤邦创始人方君方,在从业过程中,听到了很多这种第二代从业者的声音。同
期刊
53万件!  这是国内本土化妆品企业生产“非特殊化妆品”①累计的巨大备案数量,然而,在本土市场的前十大品牌中,国内本土化妆品却完败于来自美国的宝洁、雅诗兰黛,以及日韩的花王、资生堂、爱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等外资公司的品牌②。  “外资强、本土弱”,国内化妆品行业的整体市场格局,依然如故。  一个即将在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或达5000亿人民币的庞大市场③中,中国化妆品企业为什么就不能像家电企业
期刊
程维  当一个公司一个产品逐步长大的时候,很难只靠几个管理者,就能够让我们的产品变得安全、让我们的体验变得更好,让我们的司机真正感觉到被尊敬,让员工真的热爱这家公司。  今天让我们看到安全问题的,是很多外界和一线报出来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体验问题的,是千百万在督促我们的司机和乘客。我们组织的进步也是一样的。滴滴再次出发,最重要的不是战略战役的拆解,不是资源和实力,而是能不能和8年前刚出发时一样的初心
期刊
在女性生殖健康领域,国内至今尚未出现一家问鼎市场的冠军企业。  从消费者终端来看,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女性养护、调理的产品琳琅满目,但她们却不知如何选择真正令自己信赖和适合自己的产品。  当然,背后的原因颇为复杂。最重要的是,我国女性长期对生殖健康话题讳莫如深。即便女性之间正常交流这种话题都常常感到尴尬,甚至被视为“不正经”。更可悲的是,女性本身也没有正确看待这个问题,比如若一名女性患上生殖健康疾病,
期刊
2020年8月3日,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主办,浙江大学EMBA教育中心承办的“遇见·新思享”活动上,一场围绕数智化潮流下企业何去何从的头脑风暴精彩上演。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谢小云教授在致辞中表示,“8月3日”在商业史上是很特别的日子。1492的8月3日,是哥伦布出发大航海的日子,而这也是30几年前中國第一家企业在沈阳破产的日子。一个是出发,一个是终结;一个开拓了全球的大变局,另一个从商业角度看
期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广告能够发出的声音和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有限和微弱,成效如何也更加不可控,企业只有精准找到消费者心智认知的开关,精准投放广告降低引爆成本,并推动品牌升级,最终才能建立商业正循环。  有一个快消品公司曾问我,对他们公司十几年来所做的广告怎么看?我回答,十几年前有10亿元打广告的话,打开电视机经常看到他们的广告;后来PC互联网发展起来,把一部分广告放到互联网上,一部分仍放在电视上,
期刊
2020年,首批90后正式迈入30岁的门槛,90后在这个社会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那么,这批年轻人在各行各业中的表现如何?在职场中的发展又如何?有怎样的择业态度呢?  90 后已成职场界实力担当  越来越多的90后人才开始聚集在各行各业中,并且逐渐成为众多行业的中坚力量。数据显示,2019年4月?2020年3月,在文教传媒、互联网和金融三大行业中,90后从业者占比均超过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