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中大豆异黄酮与青春期女生性发育关系

来源 :华南预防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z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膳食中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与青春期女生性发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信阳市选取3所小学的在校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女生为对象,对其进行膳食调查和性发育评价.膳食调查采用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法.结果 共调查1 278名女生,性发育提前检出率为15.8%;性发育延迟检出率为14.3%.不同乳房发育组、月经初潮组和性发育组(发育提前、发育正常和发育延迟)的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黄酮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黄酮摄入量多有可能与青春期女生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和性发育提前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上海张江地区成年人胆囊结石的患病情况及其与肥胖、血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体检的24914名20~79岁的张江地区成年常驻居民的腹部B超、体质量指数和血脂资料.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比较各年龄段胆囊结石和肥胖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顾分析胆囊结石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总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78%(693/24914),随年龄段的上升而增高,20~59岁4个年龄段的胆囊结石患病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ICC的异质性可能与ICC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病因学入手,按照病毒性肝炎、肝内胆管结石、肥胖、寄生虫、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危险因素,对ICC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组织病理特征及临床特征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ICC异质性的系统性理解,为后续ICC个体化、精细化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