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语境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艺术重构解析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incha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三个方面完成了对哪吒民间传说的艺术性重构。首先,主题的现代化重构,即由宗教、孝义主题逐渐走向对奋斗、实干精神的赞美与讴歌,主题更具现代性特征;其次,对哪吒形象的重构,哪吒由最初的忿怒相,经儿童俊美相,最终到融合传统文化特征的三维动画形象,可以看出中外文化融合的时代性印记;最后,对场景与道具的艺术性重构,该剧场景及道具塑造更强调视觉效果与娱乐功能,主要是受到现代商业文化传播模式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社会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近年来,我国数字影视动画领域获得了长足进步,2019年上映的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获得一致好评。该文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对中国数字影视动画发展的影响以及现今中国动画作品的发展成果。
手工课是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靠审美元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实现实际操作技能与手工创作能力的同步发展。将创意元素、趣味元素引入小学美术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为美术教学活动注入新的动力。该文作者立足自身实践,思考小学美术创意手工课的教学策略。
该文以孙过庭1和张怀瓘2两人对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品评观点为切入点,探究唐代书法艺术风格演变的轨迹。孙过庭和张怀瓘同为唐代的书法理论家,两人生活的时期相差不过数十年,对“二王”3的评论却有所不同,其中的缘由值得人们深思。
光影是水彩画创作中的一种视觉语言,对水彩画的表现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该文首先介绍水彩画创作中的光和影;其次结合具体作品,探讨光影技法在水彩画创作中的运用;最后总结水彩画创作中的光影表现方法,以期为水彩画创作者提供参考。
该文首先通过具有历史性的图像学解析了维纳斯在波蒂切利《春》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为母题的人文主义寓意,分析了文艺复兴早期新柏拉图主义及其在高阶层小圈子内的影响,确立了人文主义对《春》基本思想的重要影响;其次分析了维纳斯作为新柏拉图主义核心思想的象征,波蒂切利将其进行图像化呈现的原因,说明了维纳斯对画面形式构图的主导作用;最后解析了维纳斯具有的延续性表达意识的原因,总结了《春》在当时社会发挥的作用。
绘画通过直观的符号化语言传达情感和信息。程式化符号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索绪尔认为,对符号的使用与创造是人类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人类的文化活动都是围绕符号进行的。绘画通过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们观赏,运用符号的方式将人类普遍的情感转化为人可见的形式,其不仅是一种诉诸逻辑推理能力的东西,而且是具有情感表现特征的符号化语言。
波提切利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他的一生经历过高潮,也经历过挫折,跌宕起伏的一生使他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有所不同。波提切利创作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可以说是世界名画、艺术瑰宝,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文将波提切利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通过分析其人生经历,找出社会、政治等因素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
美来自生活,人们若能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感知美的艺术,则可以很好地改善生活状态、提升生活品质,甚至优化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美术教育的意义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美的本质、在创作过程中展现独特的艺术之美,进而提高其审美标准,使其领悟美术真正的意义。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于美术教育,能够很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效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提高美术教育质量。该文探究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路径。
该文作者以波提切利为例,研究其作品《春》中的音乐性,分析音乐与绘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存在的共通之处,进而认识绘画与音乐间的紧密联系,为绘画创作提供更有价值的启示和理论帮助;从绘画与音乐发展中的艺术共性入手,结合波提切利的早年经历,挖掘他在美第奇家族与音乐接触的可能性,并对《春》中的音乐性展开多维度的对比分析,探讨画面与音乐语言的共译。
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让景观适应城市这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设计师需要通过边界平衡景观空间与外部城市之间的关系。该文通过分析不同城市景观边界的构成形式,在寻找边界的常见组合特点、分析各部分在边界中存在的意义的同时,试图厘清现代城市中不同景观边界的特点与构成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