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情韵”主题美文阅读练习

来源 :青少年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aoy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导航]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的确,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有很多美景让人眷恋,让人神往,让人怦然心动。那如诗、如画、如梦的奇山异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大自然的美景。有的气象万千,险峻奇特;有的秀丽深幽,绚丽多彩,当你置身其中,定会被这些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色所陶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美景吧!
  
  极目兴凯湖
  王晓廉
  (选自《现代散文精选》)
  湖泊是大地的眼睛。
  在祖国北方,有许多美丽的山水,但叫人难以忘怀的,却是素有“绿宝石”美誉的兴凯湖。
  它不是海,却海一样辽阔,海一样气魄,海一样磅礴。
  从遥远地平线上聚集的白色波涛,连接成一道道横冲直撞的雪墙,鼓动着、喧嚣着,一齐奔腾向前。一段波涛从高处跌落了,另一段波涛又卷起来,彼此呼唤着,牵扯着,追赶着,或迎着旭日,或驮着晓月,向岸边推进。日夜不息的兴凯湖波涛,就这样毫不疲倦地奔泻着,轰鸣着。极目所至,烟波浩淼,碧水流霞,水天相接,横无际涯。
  许多时候,兴凯湖很温柔,很平静,平静得没有一丝波纹,一点浪花。澄净的湖水尽头与天空的青黛色连为一体,水天一色,让你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青天。眼前的鸟儿在飞翔,你却辨不清是贴水低掠还是在高天振翅。蓝天上漂浮的白云倒映在水面,清晰异常,使你觉得自己也变成一只鸟儿,正在云上翱翔。
  兴凯湖湖水宁静、水波不惊的情形很少。更多的时候还是激浪澎湃,惊涛冲天。有时,即使岸边的树叶静止不动,没有一丝风,但湖中的狂涛照样喷着白色泡沫,激动着,跳跃着,一排排向岸边扑来。阳光在波涛上晃动,起伏,升降,高高的浪花有种透明的感觉,似把一颗透明的心奉献给大地、天空和太阳。
  在兴凯湖看波涛,时间久了你还会发现,无论是春天、夏天、秋天。滚滚的波涛永远是洁白的。只要有一点尘埃、腐叶,都会被急流、巨浪抛上岸。湖水,永远清洁如新,如云,如梦,如诗。
  兴凯湖是鱼的世界,更是鸟的天堂。在湖边一个月牙形的沙滩上,就歇息着成千上万只鸥鸟,像一片灰白色的云,又像一团团银色的雾,罩住整个大沙滩,连一点空隙都没有。它们拥挤着、喧嚷着、骚动着,仿佛在举行盛大的集会,那么热烈。白天,它们飞到辽阔的湖面寻觅鱼虾,洗涤羽毛,尽情嬉戏。晚上,就共同歇息在这安宁的王国,互相依偎,做起美妙的梦……
  兴凯湖的日出别有一番风景。夏日凌晨三点多钟,如果向东方望去,一条与地平线平行的金色的云线,像一条薄薄的纱巾披在兴凯湖的肩头。当平静的、淡青色的湖水尽头呈现出一片银白色时,天边先现出一点桔红,渐渐变成一抹血红,将湖水与天空接壤处染成一体。旭日,金黄色的旭日,一寸寸、一点点从天边升起、升起……须臾,金光骤然四射,太阳一下从云海里跳出来,那么炽热、强烈、骄傲。天空,又变得那么蔚蓝,湖水又变得鳞光跳荡,一片金黄。与太阳一起升起的,还有湖尽处那片片蓬帆……
  兴凯湖——相国最北方的一湾湖水,碧波万顷,自由奔放,风韵独具,如诗如画!赏读:
  在如今世界环境大都遭受污染的情况之下,美丽的兴凯湖的存在,恰如一个清纯、绝色的少女,出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惊叹她的美丽。文章首先给我们展示了有着海一样辽阔,海一样气魄,海一样磅礴的兴凯湖的气势。那极目所至,烟波浩淼,碧水流霞,水天相接,横无际涯的浩大气魄给人以无尽的享受。然后作者又给我们展示了兴凯湖的另一面:平静得没有一丝波纹,一点浪花的水天一色的动人景象。兴凯湖湖水的大起大落已经让人们回味无穷,但更让人留恋的还在后面,那就是兴凯湖不仅是鱼的世界,更是鸟的天堂。兴凯湖的日出更是与众不同,作者对它进行了工笔细描,让我们读了如在目前,实在是一饱眼福。思考:
  1、本文以兴凯湖为描写对象,通读本文,看作者描写了兴凯湖的哪些方面的情况?
  2、“兴凯湖湖水宁静、水波不惊的情形很少。”这个句子是什么句?请你分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一段波涛从高处跌落了,另一段波涛又卷起来,彼此呼唤着,牵扯着,追赶着,或迎着旭日,或驮着晓月,向岸边推进。”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作者说“眼前的鸟儿在飞翔,你却辨不清是贴水低掠还是在高天振翅”,请你说说这是什么原因?
  5、文中把鸥鸟比作是“一片灰白色的云,又像一团团银色的雾”,作者的这样比喻恰当吗?请简述理由。
  
  无限风光在险峄
  江峰烟雨虹
  选自2008年5月《旅游》
  站在高高的罗山之巅,我久久地眺望着远方的大海,心境象碧海蓝天。脚下云雾缠绕仿佛就是站在云端,方圆18.8平方公里的山脉都笼罩在淡淡的烟云中……我轻轻地吟诵着我从小最喜欢的诗句:“罗峰十里隔云烟,势压蓬莱百万峰……”感受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
  此情此境上山的疲劳早就抛到九宵云外了,我是和弟弟丹军从半仙洞跑到山顶的,为了争取第一个登上罗山最高峰,我们已经是大汗淋漓了,我们顾不上初春的严寒,拿着望远镜将远山尽收眼底……一条大龙绵延伸向远方的水库,我不由的赞叹:“真是虎踞龙盘啊。”
  从半仙洞出来向北走举步维艰,山势陡峭是泰山都不能比的,东侧臣}在山顶一只“老虎”猛然回头,使人感到威严。沿着台阶向北走大约500米再向西是第一个一线天,这里的一线天可比杭州的好多了,杭州一线天几乎看不到,而这里的是地震后山峰崩裂留下的裂缝,上面嵌着一块巨大的岩石。给人的感觉随时可以落下来,我们每次都是快速通过,里面好凉好凉啊,过了一线天路更陡峭,盘旋曲折,还有路边不认识的摩崖石刻符号,有说是道教的,也有人说是佛教的。山上林木繁多,更有苍松翠柏,花儿盛开,各色山花映带左右,可惜我只认识杜鹃花。此处地势险要,仰望断崖千尺,俯视深涧百寻,群峰竞秀,环抱其中。再往上就是第二个一线天,这里更陡,一线天几乎是悬着的,仅能通过一个胖人,穿过后便是另一番景象,天宽地阔,向北远望,一块巨石拔地而起直插蓝天,那就是摄人心魄的挂锣橛,大约五十多米高垂直于地面,据说连鸟儿都飞不上去,罗山的由来就出自于此。
  据说罗山东的玲珑山有黄金宝殿一座,殿内金碧辉煌,众人为了得到宝殿里的金子从十里八乡赶来挖掘。观音菩萨掐指一算。此山洞有塌方的危险,为了普度众生,遂命金童玉女将一面大锣挂在绝壁的石柱上敲锣跑马,锣声惊动天地,大多数采金人都从洞内跑出来观看,只有少数贪财者被埋在洞内。当地民众为了感恩敬奉这位神仙,自愿捐款修建“玲恩寺”为观音菩萨再塑金身,保佑罗山人民平平安安,千秋万代。
  出了玲恩寺向西北的石级越来越陡,下山时不得不拄着木棍,上山就更累了,一个个上气不接下气,而在部队 受过严格军事五项训练的我依然健步如飞,很快就超越所有的人,不一会就来到挂锣橛下,沿山体开凿的石阶几乎是垂直的,扶着两边的铁扶手往上爬都感到害怕,不敢后望,有恐高症是不可以上的,地势之险更胜“华山”!我们上去以后上面竟然一个人都没有,坐在上面的亭子里向南望,登山的人们都变成一个点,我们谁也不敢垂直向下看,向北看罗山主峰就在眼前,我用照相机怎么也拍不下它的险峻,我只能用摄像机……全景记录。
  下了挂锣橛我们继续向北向着罗山主峰迈进,走着走着台阶就没有了,上面是一大片石壁斜铺着向山上延伸,我们匍匐在石壁向上爬行,在石壁的尽头我们绕过一片匍匐的松树林,走过通往顶峰的由两边巨石耸立自然形成山道,我们终于登上罗山海拔757.1米的主峰。巍巍的罗山已经在我们的脚下了。寒冷的山风阵阵袭来,我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汗水,举目远眺,真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赏读: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详细地描写了作者登罗山的过程和经过,随着作者的踪迹,我们不仅体验了罗山之美、之险,同时作者那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作者以自己切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畏险,肯攀登,才能体会到人间的极品妙境。思考:
  1、仔细阅读全文,请你说说作者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2、整体把握全文,我们一起来理清作者的登山线路。半仙洞→_______→第二个一线天→________→罗山主峰
  3、文章第二段说“此情此境上山的疲劳早就抛到九宵云外了”,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4、作者写第一个一线天时为什么和杭州的一线天相比?写登挂锣橛时为什么又提到华山?
  5、罗山虽险,但是作者最终还是登上了罗山之巅,请你说说我们从作者身上可以领悟到什么?
  参考答案:
  (一)1、本文依次描写了兴凯湖波涛、鸟的天堂、兴凯湖日出等情况。2、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兴凯湖湖水宁静、水波不惊的情形是承接上文,而“很少”一词则转入了另外一种情况。3、使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波涛奔涌的状态和气魄,读来如在眼前,给人以真实、直观的感觉。4、因为澄净的湖水尽头与天空的青黛色连为一体,水天一色,让你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青天。5、恰当。这里作者着眼的不是一只鸟,而是成千上万只鸥鸟,所以从远处看,像一片灰白色的云,又像一团团银色的雾。
  (二)1、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作者先写登上罗山之巅的所见和感受。再写登罗山的过程。作者采用这种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2、第一个一线天、玲恩寺、挂锣橛3、一是作者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二是作者看到了罗山之巅的美景。4、作者写第一个一线天时和杭州的一线天相比,是为了突出这里的一线天可以看到的特点;华山险这是人们心中的共识。写登挂锣橛时提到华山是用华山的险还反衬这里更险。5、作者那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作者以自己切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畏险,肯攀登,才能体会到人间的极品妙境。
其他文献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中国的文化名人,总是天然地和文章联系在一起。孔子《春秋》,微言大义;司马《史记》,无韵《离骚》;魏武歌行,建安风骨;润之挥笔,指点江山。至于先秦诸子,竹林七贤,唐宋八家,周氏二子,巴金老舍……无不凌云健笔,驰骋文坛。达则济世以立说,穷则独善以垂文。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积淀,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部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一朵朵千年不败的文苑奇葩。  斗转星移,时序交替。
期刊
雨打湿了灯  风吹灭了草  冬天的朝阳尘封着江南的故梦  梦魇收拾起多雨的情思  梅子熟了  雨蒙蒙濛濛     落红遍地  桂子飘香  秋天的夕阳冷冷地悬在长亭古道边  西风吹过耳畔  听江南小桥流水人家  回眸往事  已是衡阳雁去  一声长啸  湖北省孝感学院106号信箱
期刊
3月10日 多云   哲人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背着一个空篓子,每走一步都捡一样东西放进去,而不知剔除那些累赘无用的东西。”生活的背篓沉重起来,爱情、友情、事业、功名……压满肩头,于是,“减负”便成了如今最热门的话题。学者忙着减负,学生忙着减负,更有甚者,为古人减负。  减负就是让自己的生活轻松起来,减轻压力,减少负担。物质利益的洪流里,人们在怀念与梦想中前进。人们怀念与自然“度蜜月”
期刊
3月3日 晴    我一直享受着平凡的爱,无声,无息,如涓涓细流,悠悠地流淌着,有微波细纹却趋于平静,也许,爱就是这样静静的。  一周回家一次,似乎离家没有多长时间,但年迈的爷爷奶奶却日夜盼望着我的归来,盼望看到健康的我,盼望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在一起。这不,经济并不宽裕的爷爷专为我称了几斤鲜肉,放在冰箱里等待着我的回来。奶奶也在灶前满心期待地忙活着,烧柴,洗锅,切肉……爷爷笑着不断询问饭做好了没有,
期刊
【仿真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智慧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最精锐的武器,从茹毛饮血的洞穴时代走向大厦华屋的现代都市,从依靠双脚徒步跋涉到乘坐火车飞机日行千里万里,从幻想飞天创造神话到宇宙飞船奔月之旅终成现实……人类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智慧的创造。要战胜愚昧无知,要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就必须开动脑筋,学会思考,“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微笑”。大智慧改变世界,小智慧提升自我。生活中处
期刊
3月11日 晴    花香,酒香,都化作古诗沁人心脾的沉香;清淡,浓郁,都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挥之不去的记忆,伴我一生。  ——题记    花香,绵延不绝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听,那是陶潜在吟哦。这在万物萧瑟中风姿绰约的菊花,不正是你愤然远离官场,在风雨中依旧刚正不阿的写照么?难怪老先生如此热爱菊,它发出的暗香,从幽谷中飘散出来,越过不堪的世俗,萦绕在他纯净的心灵深处。  “零落成泥碾作
期刊
3月20日 小雨    总以为,“谢谢”两个字很难说出口。  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教育我对人、对事、对世间万物,要用感恩的心说“谢谢”。我对妈妈的教育不以为然:“谢谢”不就是两个简单的叠音吗?“谢谢”不就是一句普通的应酬语吗?  因此,年少的我,总以为“谢谢”两个字是那样冰冷生硬,那样难以说出口。有时,我会回以一个灿烂的微笑;有时,我会轻轻点头;有时,哪怕是说声英文的“Thank You”,也不愿
期刊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媒体上听到有人引用类似“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又是……”这样的句子,感觉这简直是绝妙的修辞:把一个难以形容的,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激荡时代呈现在我们面前,自己身处何处,如何理解,全由听者去回味。  其实,这段话就是英国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的开篇,现将原文及中文翻译编辑如下,以飨读者。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月,那是愚昧的年月;那是信仰的时期,
期刊
2月15日 多云  你后悔当时没有珍惜吗?那就珍惜这些“后悔”吧!  ——“后悔何足珍惜?徒使人气恼哉!”  ——非也!非也!请听我娓娓道来:一日逛书店,买了不少书,结帐时服务员告诉我245元,问我是否有书友卡,我摇头,准备拿钱时,旁边那位刚结完帐的叔叔说:“那你用我这个吧!”我本以为那卡是用来积分的,揶揄半晌说:“也行。”服务员第二次报价时说:“220.5元。”嗯?怎么回事?怎么价钱少了这么多?
期刊
1月22日 晴  一湖,一树,比赛现场也。  一龟,一兔,参赛选手也。  “死龟仔,你小心点,今天我赢定了,不过你要相信你自己,鲜花和掌声会属于你——,旁边那个的!哈哈!”  “那你就加油啊!不过我不会让你轻易得逞的!”  “你自恋什么啊?我劝你最好量力一点,难道你没听说人类现在用的晨光文具上面都印着我们家族的美少女——米菲的照片么?哼——”  “这样啊?看来一向宣称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的你,也有孤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