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讨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zn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安徽省旌德县三溪镇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情况和城镇绿化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该县城镇森林生态系统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在此基础上,以该县三溪镇为例对森林城镇建设规划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建设范围、建设期限、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是森林城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因素,而森林城镇的生态规划应该与城镇总体规划建设同步。
  关键词森林城镇;规划;三溪镇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0-316-02
  自然情况三溪镇地处旌德县西北部,因徽水、麟溪、玉溪三河交汇流入泾川而得名三溪,是旌德的北大门,离黄山风景区仅62 km。境内龙头山南北走向,纵卧其间,蚂蝗尖、东山、赤坑山、塘山、佛子岭四面环绕,相互对望;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 ℃,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5.5 ℃,极端最高气温40.3 ℃;年均降水量1 395 mm,相对湿度77%,平均无霜天数233 d,基岩以花岗岩为主,土壤多系黄棕壤,肥力一般,呈微酸性;植被以白栎、化香、茅栗、杂竹、芭茅、蕨类等为主。
  1.2社会经济情况镇域面积7 044.71 hm2,辖6个行政村,89个村民组,2 816户,1.35万人,其中耕地965.2 hm2,林地4 802.2 hm2,以林业、粮食种植、禽类养殖为主导产业,205国道南北贯穿全镇,道路基本硬化,交通十分方便,电力、通讯覆盖全镇。
  1.3城镇绿化现状建设区内,林地面积4 802.2 hm2,其中省级公益林面积221 hm2、退耕还林(坡耕地)面积362.5 hm2、商品林面积4 218.7 hm2,森林总蓄积23万m3,森林覆盖率61.7%。通过美好乡村建设,村庄绿化工作得到比较高的重视,村民庭院绿化意识明显提高,绿化程度显著提高。建成区面积200.7 hm2,其中绿地面积69.6 hm2,绿化覆盖率为37%,绿地率为34.7%,道路绿化率为90%,骨干河流绿化率为85%,乡土树种使用率达70%以上。
  城镇绿化发展较快,但城镇森林生态系统没有形成有机整体,特别是城区河流、主干公路沿线的绿廊不够完善,绿地斑块之间连接松散,城区绿地与围城森林、农田之间未形成一体,与建设优良的城区森林体系还有一定的距离。另外,总认为周围山上森林丰富,村庄街道和农户庭院水泥硬化到边到角,不重视绿化建设,而且绿地绿化以草坪为主,以乔木为辅。因此,森林绿化数量偏少,尚未完全形成城在林中的景观特色;河道驳岸多从防洪角度进行规划建设,采用硬质水泥驳岸,生态景观功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城镇绿化的植物配置,存在着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稳定性差、易引发病虫害等现象,景观特色不够明显;景观配套基础设施需统一规划建设,如皖南第二大桥——三溪、三溪老街等需修复完善。
  2森林城镇建设规划
  以“安吴古镇,美丽三溪”为建设理念,以全镇集镇、村庄绿化和休闲绿地建设为“点”,以道路、河渠绿化为“线”,以成片造林绿化建设为“面”。通过“点”、“线”、“面”绿化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镇村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全镇林业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
  2.1指导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安徽省森林城镇建设标准》,围绕“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目标,紧密结合道路、河流、山地的森林增长行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规格、高标准实施森林城镇创建工程,努力建成林水相依,绿廊相连,镇村绿化镶嵌的森林生态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2建设原则生态优先、以人为本;镇村统筹、以镇带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体现特色;政府主导、各方联动。
  2.3建设范围以三溪镇整个镇域为省级森林城镇建设规划范围,在重点工程建设时分为建设区和建成区二个层次。
  2.3.1建设区范围。三溪镇行政管辖范围包括建强村、古城村、路西村、三溪村、霍家桥村、双河村6个村,89个村民组,镇域总面积7 044.71 hm2。
  2.3.2建成区范围。根据《三溪镇总体规划(2006~2020)》所确定的三溪社区集镇区为建成区范围,面积200.7 hm2。
  2.4建设期限规划以2013年为基准年,建设期限为2013~2020年,分近、远两期进行建设。其中:2013~2014年为近期,规划各项指标达到省级森林城镇的指标要求,申请验收;2015~2020年为远期,巩固提高阶段。
  2.5建设目标至2014年,全镇森林覆盖率61.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绿地率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 m2;205国道、三仙公路绿化率90%,林带宽度为100 m;河廊绿化率85%;建成区内新建一处绿地1 600 m2;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建设青年民兵纪念林;建设1处森林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开展生态科普宣传;森林城镇建设树种丰富,乡土树种数量占城镇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70%以上;通过森林城镇创建,进一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2.6建设内容根据省森林城镇创建标准,结合实际,从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森林生态文化建设、森林生态保护建设三大方面分解目标,重点规划如下。
  2.6.1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2.6.1.1山体绿化工程。大力宣传,以山体绿化为基础,实施森林增长工程,至2016年计划完成造林162 hm2,规划造林树种为杉木、枫香、油茶、杜仲等。
  2.6.1.2道路绿化工程。对205国道、081县道及建成区街道重点开展以绿化质量提升和断档补植为内容的道路绿化建设,采用乔、灌结合的方式进行造林绿化,形成防护功能齐备、景观层次丰富、色彩搭配和谐的森林景观长廊。沿205国道、081县道规划建设森林长廊,长度12.11 km、宽100 m的林带,其中建成区森林长廊1.6 km;建成区街道绿化4 km。森林长廊树种:银杏、杨柳、广玉兰、水杉、红叶石楠球等;街道绿化树种:香樟,局部配栽红叶石楠球等;   2.6.1.3河廊绿化工程。沿徽水河、玉溪河2条河10 km补植补造绿化,其中建成区3.2 km。补植树种为杨柳、元竹等,规格为米径2~4 cm。绿化率达85%。
  2.6.2森林生态文化建设。
  2.6.2.1休闲广场工程。全镇6个村各建1处绿地,总面积为7 500 m2,其中建成区新建三溪广场,面积1 600 m2,主要保护现有树木和植被,同时配植红叶石楠球、桂花、草坪等。
  2.6.2.2庭院绿化工程。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对建成区政府、医院、财政所、林业站、学校等单位内实施绿化,栽植红叶石楠、晚樱、红叶花桃、桂花等,面积达2 500 m2;宣传和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闲置边角空地、农户庭院等进行见缝插绿,美化庭院3 500 m2;树种包括桂花、红豆杉、银杏、红花檵木等,苗木规格为地径大于1 cm。
  2.6.2.3生态旅游工程。建设区打造旌德县徽水苑五星级农家乐项目、中国灵芝养生休闲度假村项目以及三溪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工程等。
  2.6.2.4纪念林基地和科普知识教育工程。建设区内各建1处纪念林基地和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普及森林生态文化知识。宣传生态文化建设和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增强人们对现代林业、森林城镇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全社会生态保护的意识,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古城建立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悬挂树种标识牌等,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教育,传播生态文化知识。
  2.6.3森林生态保护建设。
  2.6.3.1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古树名木是前人留下的“绿色文物”,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对全镇7棵古树名木进行调查、挂牌和填土围栏保护,提升森林城镇建设品质。
  2.6.3.2生态林保护工程。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和加强巡查,做好补植补造,确保全镇221 hm2省级公益林和362.5 hm2退耕还林森林资源安全,发挥巨大生态森林效益。
  3总结
  该镇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公益林保护、森林增长等重点工程,在森林旅游、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2014年通过省级森林城镇创建,该镇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生态文明并具有乡村风情的省级森林城镇。下一步,着重做好森林城镇与城镇总体规划建设同步,完善森林城镇创建机制,加大投入,提高森林城镇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堂林.义乌市后宅街道森林城镇建设布局及特色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2013(2):62-64.
  [2] 钟志华.洞桥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5):83-84.
  [3] 潘丹,罗成,邹馥蔓.广西三江县森林城镇建设规划初探[J].广西林业科学,2012(4):394-396.
  [4] 王文光.对瑞安市塘下镇森林城镇建设的思考[J].华东森林经理,2012(2):66-68.
  [5] 王梅松,罗建明.森林城镇建设问题的探讨[J].厦门科技, 2001(2):33-34.
  (上接第160页)
  [2] 代明,殷仪金,戴谢尔.创新理论:1912-2012 纪念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首版100周年[J].经济学动态,2014(12):143-149.
  [3] 龚振.加强旅游创新,发展国际旅游[J].经济问题探索,2000(2):119-121.
  [4] 宝贡敏.论现代旅游创新的方向[J].贵州社会科学,2006(1):9-11.
  [5] 杨颖,庄德林.旅游创新体系构建及相关要素分析:以上海、南京为例[J].生态经济,2011(1):41-44.
  [6] 宋慧林,宋海岩.国外旅游创新评述[J].旅游科学,2013(4):1-12.
  [7] 诸丹,袁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创意农业助推乡村旅游升级发展: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J].农村经济,2009(9):54-56.
  [8] 孙梅红.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创新性发展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9):60-62.
  [9] 陈雪钧.基于创新理论的乡村旅游创新路径:以重庆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9):391-393.
  [10] 邹统钎.全景栾川:县域旅游目的地发展经典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17-20.
  [11] 王兆峰.旅游产业集群的生态化研究[J].管理世界,2009(9):170-171.
  [12] 李爽,黄福才,李健中.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J].旅游学刊,2010(4):20-26.
  [13] 戴斌.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时代背景、战略目标与路径选择[J].旅游学刊,2015(3):1-2.
  [14] 房艳刚,刘继生.基于多功能理论的中国乡村发展多元化探讨:超越“现代化”发展范式[J].地理学报,2015(2):257-270.
  [15] 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6] 王莹,秦勤.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供需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浙江龙泉“农家乐”特色
其他文献
摘要 基于青岛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分别从投入产出的视角研究青岛市种植业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标准,从10个省市农村劳动力投入视角研究青岛市种植业家庭农场规模,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促进青岛市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投入产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  中图分类号 S-9;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7-316-03  Empirical Resea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病虫害的现状及其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提出了提高意识、加强管理,依靠科技手段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建议,以期可持续发展森林保护与利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病虫害;措施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0-126-02  森林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核心,支撑和保障了社会的发展,同人类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期刊
摘要 阐述了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的原因,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然后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的概况出发,揭示了社会需求的发展使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经历了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与扩展的过程,再归纳总结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及功能。最后以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通过对宿州市城市概况、绿地系统规划现状及优劣势等进行分析来对宿州市绿地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的规划,其中规划的内容有规划期限、指导思想、
期刊
摘要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消费者和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业主双方出发,探索衢州市乡村休闲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晰消费者对乡村休闲旅游公共信息的需求现状,知晓乡村休闲旅游经营业主对营销推广信息的需求。基于此,为衢州市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乡村休闲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营销推广  中图分类号S181.4;F3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
期刊
摘要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立足乡村旅游这一旅游热点问题,结合循环经济这一新兴理念,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在充分分析全国范围内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上,就如何在乡村地区开发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乡村旅游,以及如何针对传统的乡村,进行有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乡镇建设,展开了针对性的论述。  关键词 乡村旅游;循环经济;旅游村镇;建设模式  中图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卷烟抽吸口数与7项卷烟常规物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了卷烟抽吸口数与7项常规物理指标(烟支重量、圆周、总通风率、滤嘴通风率、纸通风率、开吸阻和闭吸阻)的关系,并探讨这些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和作用机理。[结果]分析表明,7项常规物理指标中,卷烟主要通过烟支重量(水松纸打孔与不打孔共有)和滤嘴通风率(仅水松纸打孔卷烟)的直接作用,纸通风率和闭吸阻的间接作用对抽吸
期刊
摘要 搜集了古浪县生态移民规划、政策和实施资料,实地调查统计了干城乡446户移民农户基本情况,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草原生态移民情况。结果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古浪县移民具有必然性;该地采取了高海拔山区整村搬迁和绿洲川区部分搬迁相结合的移民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总体上看,移民是古浪县恢复生态和脱贫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生态脆弱;温带;生态移民;古浪  中图分类号S-9文
期刊
摘要 灰色发展系数是灰色GM(1,1)模型的核心,在运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预测时,灰色发展系数一般为定值,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发展系数往往是变动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动。该研究通过将次级产业发展系数进行产值加权,得到灰色产业结构型综合发展系数和灰色产业综合发展模型,并将其运用于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分析与预测中,计算得出2013~2017年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型综合发展系数分
期刊
摘要 为研究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发展状况,从山东省农村实际出发,分析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有代表性的枣庄抵押贷款新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是大势所趋,然而,法律不完善、价值评估困难及相关金融业务缺失等问题限制了其发展。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枣庄模式  中
期刊
摘要在“水十条”对城市黑臭河道提出治理目标的大背景下,以巢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十五里河为例,提出了巢湖流域典型城市型重污染入湖河流综合治理措施。在对流域概况、水质现状和污染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流域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识别,结合河道现状治理情况,提出了以源头截污为核心,以过程拦截为辅助,以河道自净为补充,辅以补充生态基流的治理策略。以期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十五里河综合治理提供对策措施,也为其他类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