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机物的鉴别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ch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鉴别有机物,必须熟悉有机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要抓住某些有机物的特征反应,选用合适的试剂,一一鉴别它们。本文从鉴别、鉴定、分离、提纯概念的区别;常用试剂及应用原理;注意事项;常见的表达形式;常见题型与解法等方面阐述有机物的鉴别。
  关键词: 有机物 鉴别 应用原理
  一、鉴别、鉴定、分离、提纯的区别
  鉴别是指在给定的几种物质中,根据几种物质性质上的差异,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通过必要的化学实验,根据产生的不同现象把它们一一区别开。鉴定是指对组成物质的每种成分进行全面检测,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各组成分分开,要求各成分物质的组成不能改变,在分离过程中,若使用了化学方法使其成分发生了变化,则最终必须恢复原混合物中各个物质。提纯是将混在某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少量的杂质除去,至于杂质转化成什么物质,是否需要回收及如何处理,若没有要求,则一般不予考虑。
  二、常用试剂及应用原理
  1.溴水。
  应用原理:
  (1)物理性质中溶解性(萃取):直馏汽油、苯及其同系物、液态烷烃、四氯化碳等有机物分别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后,溴进入有机层而使水层接近无色。
  (2)化学性质中加成反应(与烯烃、炔烃、二烯烃等不饱和烃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氧化反应(与含有醛基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用于鉴别葡萄糖和果糖时,用稀溴水)和取代反应(与苯酚等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且生成白色沉淀)。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应用原理:它的强氧化性。
  (1)分子结构中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有机物,可使其褪色。
  (2)含有羟基、醛基的有机物(醇、醛、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性物质)可使其褪色。
  (3)苯的同系物能使其褪色。
  3.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应用原理:
  (1)常温下使多元醇生成绛蓝色溶液。
  (2)它的氧化性使含有醛基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甲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在碱性环境中加热后生成红色沉淀。
  4.新制银氨溶液。
  应用原理:它的氧化性使含有醛基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甲酯、葡萄糖、麦芽糖等)在碱性环境中水浴加热后生成银镜。
  5.水。
  应用原理:应用于密度不同且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的鉴别。
  6.硝酸银溶液及稀硝酸。
  应用原理:用于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
  7.含铁离子的溶液(常用三氯化铁溶液)。
  应用原理:与苯酚反应使溶液变为紫色。
  8.碘水。
  应用原理:碘单质与淀粉结合后显蓝色。
  9.石蕊。
  应用原理:酸性较强的有机物质(低级羧酸、苯磺酸)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10.钠。
  应用原理:分子结构中含羟基、羧基的有机物一般可与其反应产生氢气。
  11.碳酸钠溶液。
  应用原理:酸性较强的有机物(低级羧酸、苯磺酸)一般可与其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12.氢氧化钠溶液。
  应用原理:在水中,溶解度小的酚、羧酸类物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的钠盐。
  三、注意事项
  1.选择试剂原则: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2.操作过程要客观、全面,表述要正确。有机物中加入试剂后,一般要求“振荡”。如:
  (1)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入甲苯时,不振荡,就不会褪色,或褪色极慢。故叙述操作时,“振荡”不能丢。
  (2)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实验,先用过量的硝酸中和碱,再加硝酸银溶液。
  (3)银镜反应前配制银氨溶液时,稀氨水与稀硝酸银溶液的滴加顺序,相对量的控制,描述时必须注意。
  3.先现象,后结论。如:用红热的螺旋状铜丝鉴别乙醇和乙酸乙酯时,不能说“从乙醇中取出后,铜丝重新变红”,正确的叙述是“将红热的螺旋状铜丝快速插入待测液,取出,重新变红,同时可闻到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乙醇”。
  四、常见题型与解法
  1.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1)解答的关键是选对最佳试剂。
  试剂选择的一般顺序: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氯化铁溶液—银氨溶液。对于活泼氢的检验顺序一般是: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2)基本方法。
  ①溶解法。如:鉴别乙醇、苯、四氯化碳,可用水或溴水来鉴别。
  ②官能团法。如:鉴别甘油、葡萄糖、乙醛、乙酸、甲酸、乙醇六种液体,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2.用多种试剂鉴别。
  基本方法:
  (1)先活泼后稳定鉴别法。适用于各物质问化学活泼性差异很大时的鉴别。如:利用化学方法鉴别己烯、甲苯、环丙烷。先用溴水鉴别出己烯,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出甲苯。
  (2)分组法。原理:先利用各物质中相同的官能团具有的共性,产生同一现象,进行分组,再根据物质的个性区别。如:用化学方法鉴别甲酸、甲醛、乙酸、乙醇四种水溶液。先利用有无酸性分组,再由官能团性质差别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鉴别;也可只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3.不用试剂鉴别。
  依据物质独有的颜色:气味、状态、燃烧现象等加以鉴别。如:甲烷、乙烯、乙炔可用燃烧法;乙醇、乙酸可用闻气味法。
  以上事实说明,在新教材中,有机物鉴别还是普遍存在的。通过这些典型例子分析,教师可从“鉴别”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鉴别”和“如何鉴别”的来源和本质,以批判的思维方式审视这种“鉴别”的客观性,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性和深刻性的发展,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思维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
其他文献
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兵团职工在天山南北迎来了一次不一样的“丰收”.rn2018年,是兵团取消统一农资采供后的第一个年头.从“统购”到“选购”,一字之变的背后,是兵团人探索改
期刊
摘 要: 电离平衡的相关概念在高中化学的占有量是相对较多的,同时也是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的难点之一。在实践中通过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素质,形成化学思维,也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电离平衡的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电离平衡 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化学教学对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实质性作用。高中化学的平衡体系主要是结合高中化学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多基因与环境多危险因子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大约占40%,环境因素大约占60%。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有健康的血压很重要。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与营养膳食不合理、超重和肥胖、运动减少、酗酒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合理巧妙地安排好您的起居住行,可让您远离高血压。  合理营养膳食: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盐的摄入量的上限为5克,同时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18年,宏观经济和各个行业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从金融行业去杠杆到资本市场大波动,金融市场上各个侧面都在随之调整.所以说,2018年年是难以描述的一年,也是转折之年.在这样的
期刊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灌”给学生,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同时也不能“藏”,该明示
社会工作教育的根本目的无疑是赋予学生专业实践的能力,让学生获得在专业领域翱翔的有力翅膀.通常认为专业教育是获得专业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
始建于1970年的三原县马额中学.现已步入了21世纪,虽历经40余载沧桑,却仍青春焕发。“省级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实验学校”、“市级文明校园”、“市级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学校
初中阶段的数学相对来说更加考验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以往学生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然而进入初中之后,数学的深度开始加大,凭借传统的学生们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