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厨房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m_72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说个小故事:一中国人到德国留学,与一德国人做了邻居。中国人厨房里天天香气四溢,可馋坏了德国人,于是德国人拿着笔和小本本过来讨教,中国人大显身手后,德国人还是摸不着头脑,追问着:“盐放多少克?油放多少克?水放多少毫升?”中国人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干脆到德国人的厨房去直接指点,一进厨房,发现邻居的厨房既像个實验室,又像个兵器库,量杯、量筒一应俱全,厨具、刀具森然排列。
  瞧,两个厨房,两种生活态度。一种是中国式的暖意融融,随性而为,畅快天然;一种是德国式的严阵以待,严谨有度,秩序井然。
  中国人的厨房,更像是一个修复伤口的地方。你看,一个家,若是厨房常年热气奔腾,说明家里有个惦记着给一家人暖胃暖心的人,这样的家,总是让人格外想回去。


  躁動不安的时候回去,有人熬好了一锅清心的粥;寒冷疲倦的时候回去,有人炖好了一锅暖胃的汤;逢年过节,更是锅碗瓢盆齐奏,让紧绷的人听着声音,慢慢放松;于远行的人而言,厨房,更是关于家的记忆。所以,家的味道,大多得益于厨房。
  为什么同样的厨房却有不同的味道呢?我想大多中国式厨房里的人都是随性而为的吧!
  妈妈从来不用盐罐子,都是盐袋撕个口子,直接抖抖抖。我爸问我:“知道最近为什么菜很咸吗?”我摇头。“刚开了一袋盐,口子撕大了,一抖就多。”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爸又问:“知道为什么这几天菜很淡吗?”我摇头。“一袋盐用久了,口受潮,抖不出来。”
  这种随心而抖的做菜方法,一用就是几十年,咸咸淡淡的,每顿都有惊喜。妈妈为人也是如此,一派天然,少城府,多率真,咸淡难测,全看状态。
  我或多或少受了些影响,觉得对着菜谱一勺一勺地添加调料简直毫无乐趣,喜欢做菜,最欢乐的事就是在厨房里随着性子洗洗剁剁。这性格,显然不适合做精密的活,不能送卫星上太空,好在鹰击长空,文心所至,不囿于方寸之中。
  厨房里的我,和讲台上的我,是一样投入而动情的。白日里不得已讲了太多话,因此更享受在厨房里闭口不言的感觉,油盐酱醋,随心所欲,只听滋啦作响,看一棵棵菜,完成它们的使命。这时候的人,会格外温和,因为没有无谓的期待,所以不会有情绪的大起大落。身心安宁,不逊于一场修行。
  一个家里,只要厨房热乎乎的,这样的烟火气息,值得我们虔诚地感激—生活待你不薄,毕竟胃是暖的,心不会冷。
  夜半,愿每个夜归人,归处,都有一碗汤,热气腾腾。
  【素材运用】一个随意率性,一个精致严谨,中德厨房的差异源于文化的差异与生活态度的不同。科学研究或工艺制造,我们需要德国式的严谨,而对生活的打理与经营,还是中国式的厨房更温馨。随意一些,放松一些,甚至马虎一些,我们的幸福感、快乐感、成就感可能会更高一些。
  【速用名言】
  1.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威廉·詹姆斯
  2.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文学家 薛瑄
  【适用话题】生活方式;率性与严谨;吃货的幸福
  (特约教师 杨卫民)
其他文献
我在稻田镇整整生活了十四年,父母离异后,母亲就近在镇上找了个男人嫁了,离家几十米。她说这样方便照顾我。  这让我的处境很尴尬,明明是亲生母親,却住在几十米远的别人家里,照顾和我没有任何关系的人的饮食起居。  而母亲每次见到我的时候都会说“我这里有好吃的”,这个“我这里”让我很难过,感觉我是客人。  在我二十二年的生命里,稻田镇占去了十四年,我最快乐最悲伤的记忆都在这里,重回故土,却是以旅行者的身份
期刊
7月是毕业季,美国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他儿子初中毕业典礼上煲了一锅“毒鸡汤”,他说:“人唯有遭遇不公时,才知道公正的价值。”所以,他祝愿学生将来遇到背叛、不公、失败和背运。这篇演讲迅速在美国社交平台上刷屏,《华盛顿邮报》评论说:罗伯茨首席大法官本年度最好的作品,不是某个案子的判决书,而是在儿子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这是你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们,这算是你们人生
期刊
你会选择985的兰州大学还是211的上海大学?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选择学校还是选择城市的话题。  985大学的专业性很强,这点我承认,但局限性太强。若干年后呢,你所认为的专业性强、学术氛围浓厚要靠什么去维系?事实上,兰州是西北城市,经济低迷,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支持教育,去吸引高层次人才。在一段时间里,兰州大学某个学科出现过人才断档的现象,高薪都聘请不来精英。  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属地比例,这些高
期刊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米饭是难得的奢侈之物,打心底讲,能吃上米饭已是极为幸福的一件事情,更不会介意是以什么菜品送饭。但与别家不同,父亲对于生活的“精致”追求,让我小时所食米饭增添了许多惊喜的味道,如今想起直让人分泌唾液,我这几十年再尝多次拌米饭,却是再找不回当时的愉悦感。  父亲做米饭作料,極有讲究。他常做的有三种送饭作料,乌橄榄、河蚬、咸鸭蛋黄拌豆腐乳。  腌乌橄榄是那时候村子里常吃的一种送
期刊
每年除夕,是我们家的一个重要时刻,确切地说,是我妈的重要时刻。在辞旧迎新的交接点上,她在做好年夜饭后,便开始了忆苦思甜的故事之旅。数年来,妈妈的故事,开头各不相同,有时候从她妈妈年轻时说起,有时候从她小时候说起,有时候从我们小时说起。无论故事以什么时代开始,重点总会落到她养育哥哥、姐姐和我的岁月上。在这些重点段落中,有几句话,是妈妈每次必讲的,我和哥哥姐姐称之为“妈妈的金句”。  穷人生了富贵命 
期刊
热水瓶是搪瓷的,上头的花纹大约是鲜艳的牡丹,我记不清了,但瓶身一定是大红色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流行的款式。那时,人人家里都有一对热水瓶,装热水或装豆浆,都好用。  寒冬里,母亲最头痛的事就是唤醒我们起床上学,不掀被子叫不醒我们,唯一能让我主动出被窝的,就是一句“今天吃豆浆包子!”——准是她也犯懒起晚,来不及煮粥了。  吃豆浆,于我却是最欢喜的时候。洗把脸,连头发都顾不上整理,就拎着空的热水瓶跑上
期刊
如果你是K歌爱好者,那你一定听说过“唱吧”这款K歌软件。“唱吧”的用户根据系统提供的伴奏和歌词,在手机上就能获得如同在KTV欢唱的体验,十分简单便捷。目前,“唱吧”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被誉为“最时尚的手机KTV”。“唱吧”是怎么做到被大众所熟知并追捧的呢?  “唱吧”的创始人陈华,是一名典型的技术男,就读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11年底,陈华组建了创业团队,从几十个创业项目里精心筛选出了一个目
期刊
“如果我是她该多好啊!”和小周闲聊数次,不止一次,她提及了身边闺蜜,言语里尽是羡嫉。“她从小比我优秀。我越在意她,就越想远离她。”“旁人眼里,她是人生赢家,而我是无用的loser。”憋屈如小周,多年来,为了赶上闺蜜的步速,她跑跑跑,追追追。  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去不甚向往的地方。赔上太多焦虑和闷闷不乐的时光。明明是个浓眉大眼的俏姑娘,她却忍不住文美瞳线注水光针,二十多岁高龄戴牙套,疼得龇牙咧嘴
期刊
我们已经听过很多人建议要多读经典,但鲜有听过别人倡导要多读情书的,笔者不妨就当一回倡导人。为什么情书值得读呢?  情书是诗,而且是最好的诗。当一个人陷入恋爱时,他就成了情感充沛的诗人,他写给爱人的每一个字,都是诗。阅读情书,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情感最深的表达方式,而且可以看到作家鲜为人知的那一面——那只有在爱人面前才袒露的最脆弱的那一面。  像初次读到鲁迅先生与许广平的《两地书》,笔者是有发现新大陆
期刊
我出生在云南丽江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庄里,父母都是农民。上大学期间,我所有的学费、生活费都是贷款的,所以整个大学期间没花过家里一分钱。虽然热爱写作,但那时候我并没有钱买电脑,都是在纸上写,然后借同学的电脑打出来。  毕业后,我需要先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所以跟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开始攒钱做投资、买房的时候,我每个月领到工资第一件事情即是还助学贷款和供弟弟上大学期间的生活费。  2010年,我在广州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