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搭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xp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日益广泛被利用,多媒体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它能在课堂中再现生活中的有关情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有效的把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与生活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有好几年的时间了,但是,从总体上看,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更多重视的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课堂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王奶奶家养了15只鸭子,8只公鸡,32只母鸡,王奶奶家共有多少只鸡?学生的算式时15+8+32等等。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强调,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
  如何才能将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呢?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努力来创设、营造一些生活化的情景,来丰富教学。然而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深知小学生的思维,他们更喜欢直接的呈现,真实的展示。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地探索新知。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生活同数学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日益广泛的被利用,多媒体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它能在课堂中再现和模拟生活中的有关情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有效的把数学课堂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价值的。
  一、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涉及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够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情境有效的在课堂上重现出来,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比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使学生进入教学过程。采用故事引入: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3,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2/6。老三分到了这块地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这时我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为什么阿凡提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呢?你们想知道他给三兄弟讲了什么话吗?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们就知道了。
  像这样利用课件有效的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故事的形式在学生的眼前有趣的呈现出来,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过来,整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比起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好的多,而且把问题情境与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
  二、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使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人们的生活。学生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才是活泼的、富有生命力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利于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课堂中再现生活中的有关情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价值的。
  如在《简单的统计》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了校门前车辆经过的视频,让学生统计一分钟内有多少辆轿车经过、有多少辆客车经过、有多少辆卡车经过。一遍放下来学生都说录像放得太快看不清,于是我又放了一遍,学生还是说看不清,第三次我调慢了播放的速度,可学生还是来不及记录。这时我们向学生提出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很快完成这一任务,此时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了相互合作。我正是運用了课前拍摄的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情景,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产生了合作的需求。
  三、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理解生活难题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的再现过程,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我运用多媒体演示了以下情况:1.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2.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3.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擦肩而过。4.小张和小李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张先行一段路程后,小李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相遇。5.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向相反的方向前进。6.小张和小李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相遇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法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比较难理解,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平均分的概念不好理解,如第一种分法:把10个桃平均分在5个盘子里,每盘几个?可在屏幕上先分别出现10个桃子和5个盘,点一下桃子,桃子就依次一个一个地飞到盘里,最后每个盘里有2个桃子,生动而又形象的演示,使学生懂得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的道理。在教学第二种分法时,则让桃子两个两个地飞到每个盘里,使学生明白10个每2个分一份,可分成5份。这样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除法的认识,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多媒体课件,用生动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能把生活世界重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我发现,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效的把数学课堂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使那些平时不爱学习数学的学生,也喜欢上了数学。
  四、利用多媒体再现生活,增强用数学的目光看待生活的意识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社会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再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运用多种技术,从生活现象中发掘出数学规律和原理。引导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意识。让他们学会收集生活中的信息,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学习数学。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可先用数码摄相机摄制校园内外常见的实例,然后再制作成课件,投影出示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形象直观的实物切入成几何图形。由平时见到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抽象出角、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让学生体验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然后引导学生再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还见到哪些这样的图形,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看待生活,增强了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搭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把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放在儿童生活的实际中去,在多媒体课件演示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其他文献
【摘 要】一个教师的动作规范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作为教师本身对于规范性掌握的不好,那么就不能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学生就象是刚刚出生的小苗,得不到良好的营养就会变成畸形,同样,教师的语言表达不佳,会导致课堂教学盲目性,长此以往,就会陷入一种偏激的状态以至于无法成材。  【关键词】示范动作;动作规范性;教学手段;语言表达能力;讲解与提示  教师的示范动作是教学手段中必不可缺少的,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