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f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素养的高低将影响学生日后的就业质量,随着各类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技工院校学生想要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从学校环境转变为企业环境。这种转变是否成功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当然,职业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历练。所以职业院校必须要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对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行探索与实践。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德育課教师,我始终就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以期为技工院校学生追梦圆梦保驾护航。
  ◆关键词:技工院校;隐性职业素养;实践探索
  一、隐性职业素养的内涵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职业素养就如海上的冰山,既有漂浮于水上的、看得见的、直观的部分,也有隐藏于水下的,看不见的、非直观的部分。水上的称为显性职业素养,容易被人认知和评价,可以通过学历的高低、技能等级的高低进行衡量和考核;水下的称为隐性职业素养,它包括职业行为中人的责任意识、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等,不易被人区分和鉴别,尽管无法通过显性的手段去加以测量和体现,但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素养是技工院校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敲门砖”,特别是在强调团队合作、竞争共赢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职业素养。不再需要单纯的技术型人才,而是需要具有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基本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及有明确追求目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职业素养往往不被重视甚至是轻视、忽视。一是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系统培养方案,仅是零星散落在一些课程中,且在课时安排上少之又少;二是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空泛、抽象,针对性不强,难以引起共鸣;三是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脱离职业实际,呆板单一,灌输说教,学生反感。从而导致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素质不高,竞争能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技工院校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
  三、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
  课堂是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隐性职业素养渗透培养的主战场。要针对不同类型课堂特点,科学定位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合理设计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途径、方法,使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课堂培养隐性职业素养的实践,可以从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人文底蕴、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等多个维度来进行。笔者就实际课堂教育中的实践探索提出一些培养途径。
  1.通过德育课堂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
  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始终要与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育高度契合。一是,更新教学观念,变知识课堂,技能课堂为素质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内化所学内容,自觉养成隐性职业素养;二是更新教学方法,变教学为学习,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习得,通过辩论、讨论、角色扮演等,体悟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意义,掌握自我修养的方法和路径;三是更新评价手段,把隐性职业素养纳入德育课考核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帮助学生自觉树立公平正直、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务与贡献等职业道德观念;四是发挥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用自身的爱岗敬业去影响、激励和感染学生,用正确积极的职场思维、职场行为、职场精神来激励学生效仿,坚定职业信念,立志成人成才。
  2.通过专业理论课堂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人们的就业和择业意识,是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专业理论课为学生技能学习,专业发展提供知识素养和理论支撑。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等显性素养的同时,还要将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渗透其中。一是突破传统课程设置,从知识的有用性和专业需求出发,按“够用、管用、实用”的原则大胆处理教材,学习内容中自觉融入职业规范、职业习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二是拓展学习范围,专业理论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狭隘的职业范围,应以群集模式为主,学习职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条件、技能水平等便于迁移的职业领域的知识为主,拓宽学生职业视野;三是更新学习方式,不在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要使专业学习与职业岗位有效对接,彰显职业学习特点,密切职业学习与工作岗位的联系,强化职业习惯养成;四是服务就业导向,从学习的目的上看,创业谋业是职业教育的生命所在,所以专业学习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创业谋业方向转移,强化职业意识,服务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3.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企业所需的准职业人
  毕业生无缝上岗是企业所需,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要做到这点,学校可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来增加与企业的融合度。一是邀请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他们的视角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和标准;二是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校企合作企业,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和实际工作氛围;三是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或让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基地进行锻炼,从而让学生在进入实际工作前就能够提前接受职业素养的训练,向准职业人迈进。
  四、结束语
  面对技工学校的特殊学生,笔者将始终通过现代化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应用,真正承担起匠心育人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孙兆化,戴卫锋.职校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必要性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07):108-112
  [2]安洪斌,王琴.培养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途径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100-102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如今大多数地区的初中英语教学仍然还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标准推行背景下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导学为学习的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引导的一种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导学案的利用对英语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下文笔者对新课程下初中英语应用导学案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合作探究;导学案;策略  新课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线上课程教学探索理论指导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对于远程网络课程教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专业课以视频学习的方式突破远程网络教学下学生学会动手实际操作的难点问题,思政课通过线上实践基地的方式探索远程网络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方法等立体远程网络教学环境的构建,带动了教、学、做、评一体化的变革与发展,为保障远程网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高职督导应根据远程网络教学质量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水平,才能保证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但是,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由于老师总是忽视一些重要内容,导致写作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介绍了作文教学中易忽视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之策,旨在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  ◆關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易忽视问题;解决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