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主权属于中国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csecurit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岩岛,又称民主礁,位于北纬15。08′~15。14′、东经117。44′~ 117。48′。岛为一周长约46公里的三角形大环礁,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岛上有岩石数块,其中最大的一块称为“南岩”,高潮时露出水面约1.8米,位于岛的东南端,靠近南岩北侧有一条水道通入潟湖,宽约370米,深9~11米。另有“北岩”及一些很少露出水面的珊瑚石,北岩高出海平面约1.5米,位于岛的北侧。
  黄岩岛是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向来在中国的主权管辖之内,过去从未遇到过挑战,一些国际专家也充分肯定了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即使是菲律宾,在1997年之前也从未对黄岩岛提出过任何领土要求,1978年菲律宾权威出版的地图,也没有把黄岩岛标为菲律宾领土。
  
  黄岩岛历来属中国领土
  
  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可追溯到元初。至元13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平定南宋后,为在中国疆域内统一历法,诏令设立太史院,制订新的历法。主持太史院的就是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他上奏朝廷指出,治历之根本,在于测验,建议首先在全国各地“远方测验”。元世祖同意其奏,遂设监候官14员,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四海测验”。这里所说的“四海”,指的是中国的全国各地,因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四海犹言天下,也就是全国各地。
  当时的“四海测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选定先测的六个点,最南部的测量起点是“南海”,由南到北直至北海,分别测验其夏至晷景与昼夜时刻。第二步在东西南北四个远方测点进行测景,以互相参验;又在中部几个地方测验,以求远近的数值。
  “四海测验”完全是在中国的疆域之内进行,它不仅是取得全国各地实测数据的一次科学活动,也是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权的一种表现。其中“南海”这个测点,既是选定先测的六个点的起点,又是位于以大都为中心的南北子午线的南端,故显得特别重要。元世祖于至元16年(公元1279年)3月27日敕令郭守敬亲自“由上都、大都,历河南府,抵南海,测验晷景”。郭守敬通过实测留下来的一些宝贵数据,就是我们今天考定其测点具体位置的重要科学依据。根据《元史·天文志·四海测验》中对“南海”夏至晷景和昼夜时刻的记载,可以推算出当时“南海”测点正是位于今中沙群岛附近的黄岩岛(即纬度15°07′N,经度117°51′E)。因此,中国在13世纪即对该地拥有主权的事实不容置疑。
  抗日战争前后,中国政府多次重申对黄岩岛拥有主权,如1935年1月,当时的民国政府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出版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第一期,刊登了《中国沿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审定公布了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的名称,其中南沙群岛(即今中沙群岛)包括有Scarborough Reef , 即黄岩岛。4月,该委员会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亦把黄岩岛标在中国的领土范围之内。1936年,在白眉初编的《中华建设新图》一书中的第二图《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同样把黄岩岛标在中国的南海疆域线内。1947年,民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审定南海诸岛地名172个,并于12月1日由内政部通过中央社正式公布,次日見报。同年11月内政部方域司专门委员郑资约著《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出版,书末附有内政部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其中中沙群岛包括有民主礁(Scarborough Reef);内政部方域司同时还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该图在南海海域的中沙群岛也标有黄岩岛。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组织对南海诸岛地名进行普查,中国地名委员会于1983年4月24日公布了《中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其中中沙群岛包括有黄岩岛(民主礁)。这些事实说明,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一向在中国的主权管辖之内。
  黄岩岛不在菲律宾领土范围之内
  
  为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菲律宾宪法有关国家领土的规定。在1935年菲律宾首次制订的宪法中,第一条描述了菲律宾的国家领土,包括:根据1898年12月10日美国和西班牙缔结的《巴黎条约》割让给美国的该条约第三条所述范围内的全部领土,连同1900年11月7日美国和西班牙在华盛顿缔结的条约及1930年1月2日美国和英国缔结的条约中所包括的岛屿,以及菲律宾群岛现政府行使管辖权的全部领土。这就是说,菲律宾国家领土的东边界限是在东经127°,西边界限是在东经118°,即所谓的“条约界限”。而黄岩岛位于东经117°44′~117°48′,明显不在其范围之内,所以根本不是菲律宾领土的一部分。
  菲律宾后来又分别于1973年和1987年先后两次修订了宪法,其中1973年宪法第一条有关国家领土的规定写道:“国家领土包括菲律宾群岛,包括所有的岛屿和水域,以及其他依历史权利或法律名份应属于菲律宾的所有领土,包括领海、领空、底土、岛屿礁层及其海底区域,菲国对此均有主权或管辖权。环绕、介于及连接群岛的各个岛屿间之水域,不管其宽度和大小面积,都构成菲律宾内水之一部分。”1987年宪法第一条另写道:“国家领土包括菲律宾群岛以内的一切岛屿和水域,以及菲律宾拥有主权或管辖权的一切领土,由其陆上的、河中的和空中的领域构成,包括其领海、海床、底土、岛屿礁层和其他海底的区域。群岛四周之间和连接各岛的水域,不管其幅员如何,皆是菲律宾之内水的组成部分。”这两个宪法有关菲律宾国家领土的规定大同小异,只是1987年宪法较1973年宪法的规定少了“历史权利或法律名份”等字眼,而强调了“菲律宾拥有主权或管辖权的一切领土”。就此而论,也没有黄岩岛。
  黄岩岛位于马尼拉西北部,距离苏比克湾约135海里,菲律宾认为黄岩岛是在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属其主权范围。这种辩解完全违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宗旨和原则。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陆地支配海洋,海洋权益不会产生领土主权。这意味着,沿海国声称海洋管辖权的基础是本国的领土主权,一个国家只能先有陆地领土,才能享有对海域及其底土的权利,不能因某一陆地领土在自己国家声称的海洋管辖范围之内而要求改变其原来的主权归属。
  菲律宾仅看到黄岩岛与吕宋岛的距离在200海里之内,而无视黄岩岛的主权向来属于中国,如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岛屿的规定,黄岩岛同其他陆地领土一样可拥有自己的管辖海域。美国国际边界问题专家丹尼尔·兹瑞克(D. J. Dzurek)在谈到南沙群岛的美济礁时曾说过:“……菲律宾单方面声称的专属经济区,忽视了南沙群岛本身亦有建立专属经济区的可能,海域管辖权是由陆地领土主权派生出来,反之则不行。菲律宾声称侵犯其专属经济区,可能是想把管辖海域搞混,以获得国际上对其虚弱的主权声称的支持。”兹瑞克的这番说法,同样适用于黄岩岛。即使是菲律宾本国的法官,也认为菲律宾声称的专属经济区没有法理依据。1997年5月,当菲律宾军方以“非法进入黄岩岛附近的菲律宾海域”的罪名逮捕21名中国渔民时,菲律宾奥隆阿波市法院的一名法官埃利奥多罗·乌比亚达斯(Eliodoro Ubiadas)于7月中旬就驳回了菲律宾政府对这21名中国渔民的指控,他说,中国渔民被逮捕的地区无法确定为“属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其主权归属在中菲之间尚未解决清楚”。
  上述情况说明,海洋管辖权是以领土主权为基础,是从领土主权派生出来的,这是现代海洋法的基本原则,菲律宾不能以海洋管辖权为借口将其他国家的领土据为己有。
其他文献
欧美的中心地位和文明优越感正在经历一个百年来的首次丧失。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国际地位边缘化的担忧,促使欧盟做出全面的反思和自我调整。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却在欧洲形成重灾区。美国霸权虽遭削弱,但欧洲也未能趁势崛起。五十年前欧洲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已从绚烂中归于平淡。美国外交学会会长理查德·哈斯称,欧洲作为21世纪一支重要国际势力的时刻“尚未开始就宣告结束了”。著名经济学家伍迪·艾
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领导的公民纲领党,在10月9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中得票率接近40%,远超最大反对党法律与正义党的30%,这也意味着图斯克将成为自1989年以来首次获得连任的波兰总理。  回想上世纪80年代,波兰被称为“欧洲病夫”,绝望而迷茫。经济百孔千疮,短缺无处不在,工潮此起彼伏,整个社会处在深刻的危机之中。经过20多年的转型,波兰俨然成为展翅翱翔的“中欧之鹰”。2009年全球经济低迷,但波兰
受到叙利亚局势恶化的影响和波及,叙利亚危机的“溢出效应”正在黎巴嫩日益显现,若处置不当,或将打破黎巴嫩目前相对平衡的局面。  眼下,叙利亚局势岌岌可危,与叙利亚有“特殊关系”的黎巴嫩自然难免池鱼之累。3月29日,黎巴嫩总理米卡提表示,不会改变对叙利亚问题的立场,将继续奉行不介入政策。作为阿盟成员国的黎巴嫩,在多数阿拉伯国家齐声“倒叙”形势下的这一表态,反映了其与叙利亚关系的微妙与特殊。  但是,作
普京要“王者归来”,重返克里姆林宫。普京的对外战略和政策,尤其是对华战略和政策,中国非常熟悉,也比较习惯。      27个字表述与俄罗斯的关系  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中国与各大国关系中是最稳定的和内容最丰富的关系。  2011年,中俄关系在保持持续发展势头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内涵。也就是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前面的定语增加了,它的内容丰富了,这就是一个新的变化。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
“拔出萝卜带出泥”,民进党很受伤;说不清道不白,似有难言之隐。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民进党“天王”级政治人物接连卷入“抓耙子”(国民党情治机构的卧底)丑闻,不仅让这些当事人的政治诚信备受质疑,也让民进党的形象饱受冲击。可以说,几个过去式的“抓耙子”却让一个现在式的民进党转型受着莫名的困扰。    “抓耙子”引起轩然大波    今年3月9日,台检方就谢长廷控告邱毅等人诽谤其是“抓耙子”一案做出不
近日偶读英国《金融时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国模式”风光不再》。文章作者俨然一副中国问题专家的姿态,断言所谓“中国模式”就是“威权资本主义”;中国的崛起,是因为实行了市场资本主义;尽管市场资本主义目前处于低潮,但它依然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最佳的、且是惟一的选择,云云。  实事求是地讲,作者的确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模式进行了一番深刻的个人思考,其观点在西方主流社会甚至在中国国内也颇具一定的代表性,其
近年来,朝鲜半岛上发生的桩桩事件,无不充满戏剧性,时而急转直下,时而又转机突现。所幸的是,2011年开局属于后者。  局势趋向缓和,和平在点滴积累。究其原因,不外乎内外两种。  内因是当事者的需要。弦不能绷得太紧太久,否则就易断难修。军事紧张的水位不断提升,对于南北双方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折磨和心理刺激。外因是大国的影响力。朝鲜半岛无论南北,共用一句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那就是“鲸鱼打架,伤及虾米”
令人大失所望的是,今年3月6日的“超级星期二”,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确定初选结果。    3月7日,“超级星期二”成为全美政坛最为热门的议题,无论是政治人物还是新闻媒体都在就10个州的共和党初选结果品头论足。而对四位共和党参选人而言,选战还远未结束,他们分别将注意力投向了未来数周中的各州初选当中。赢下六州的罗姆尼并不是惟一的赢家,他不得不马上赶到伊利诺伊造势,因为从民调分析,这里可能是他下一场胜利
随着朝鲜经济状况的好转、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朝鲜半岛形势的变化——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朝鲜最大的援助国、投资者和贸易伙伴,新中国的第一笔援助就是向朝鲜提供的。朝鲜也是获取中国援助最多的国家。几十年来,中国对朝鲜的经济援助不仅包括官方的无偿援助、“友谊价”基础上的贸易、意在促进朝鲜经济复苏的投资,还包括民间非政府组织、个人的人道主义援助。冷战结束后,朝鲜40%以上的粮食和80%以上的能源是由
金刚山旅游区曾是朝韩民间交流的象征,但它现在却成为朝韩关系的风向标。朝鲜取消韩国现代峨山公司的独家经营权,金刚山旅游项目由此陷入扑朔迷离的状态。    金刚山旅游区与开城工业园区、南北铁路公路连接工程并称为朝韩经济合作三大项目,也被视为朝韩和解与合作的象征。然而这一项目现在却成为朝韩角力的主题。  2011年4月29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发布政令,宣布将金刚山地区设为“朝鲜金刚山国际旅游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