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逻辑与生存危机

来源 :中国外资·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32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本的逻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逻辑。塑造着现代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和实践。在资本逻辑主导下,一方面是自然被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另一方面使人失去了自由自觉的生存品性,成为一种工具性存在,沦为“单面人”,造成了现代人极端异化的生命样式。对于人类面临的这样生存危机,成为当代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因此,必须限制“资本逻辑”,进行生存方式的“生态革命”。
  关键词:资本逻辑 生存危机 生态革命
  资本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和根据。在资本逻辑主导下,一方面是自然被破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另一方面使人失去了自由自觉的生存品性,成为一种工具性存在,沦为“单面人”,造成了现代人极端异化的生命样式。对于人类面临的这样生存危机,成为当代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因此,必须限制“资本逻辑”,进行生存方式的“生态革命”。
  ▲▲一、“资本逻辑”
  “资本”是现代社会最为盛行的话语。“资本逻辑”是现代社会的主导逻辑。
  (一)何为“资本”
  一是从技术层面上,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另一是从社会层面上,资本是一定组合的社会关系。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把资本看成是物质实体,“资本是一切社会发展阶段都普遍存在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材料,是一切社会生产都必须使用的,因而资本是一个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存在的超历史的永恒现象和范畴。”[1]马克思从人之社会关系存在的层面上,对资本的核心本质作了最为深刻的阐释。“单纯从资本的物质方面来理解资本,把资本看成生产工具,完全抛开使生产工具变为资本的经济形式,这就使经济学家们纠缠在种种困难之中”。[2]事实上,“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料,作为直接生产者的财产,不是资本。他们只有在同时还充当剥削和统治工人的手段的条件下,才成为资本”。[3]资本的外在表现是生产要素,内在本质是社会关系。资本作为市场中追求价值增值的社会关系,通过支配和使用自然力来实现自身的扩张,进而支配人类社会全面的生产和消费。[4]
  (二)“资本逻辑”的内涵
  资本不仅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凭借这种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为自己建构起自我增值的社会建制和运行逻辑,从而形成了“资本—增值—再增值”的演绎逻辑。因此,所谓“资本逻辑”,是指资本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让自身增值和不断扩张的自由本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最大化的利润是资本逻辑的核心要义及其神圣使命,“并以此作为衡量万物存在合法性根据的世界观和社会运行模式。”[5]追逐利润是资本之存在方式,实现增值是资本之存在目的,技术理性是资本之存在手段,利润至上是资本之存在哲学。现实性、现世性是资本的内在精神,资本在本性上不追求超越性的生活,不追求超越性的意义与价值。[6]
  ▲▲二、“资本逻辑”与生存危机
  在资本逻辑主导下,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一切必须放弃自己的本质规定和存在尊严,接受“资本天平”的掂量。资本把社会一切存在通约化、数字化。自然和人、生产和消费都是为了利润而存在。资本的逻辑“把包括人格在内的一切东西都贬低为追求利润的手段”。[7]资本逻辑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强制力量支配着现实中的人,成为现代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塑造者,决定着人类的生存和实践。人类对资本的盲目追逐,对自然和人的掠夺性使用,导致了自然濒临崩溃的生态冬天和人类普遍异化的人性冬天,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
  (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与生态危机
  在资本逻辑下,而形成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生产、生活方式。当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超过生态阈限,就会导致生态危机。
  ①“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与自然资源的消耗
  资本的扩张是无限制的,对利润的需求也是无限制的,由此对于自然的需求也是无限制的。一切资源都被资本化、市场化。首先,对于所有的“有形”产业部门,由于“大量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来自于自然的资源支撑。第二,资源的消耗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使用性消耗,即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科技、程序、工艺等方面的缺陷而导致资源利用的不充分而形成的损耗;第二种是扩张性消耗,这是在第一种消耗基础上形成的。[8]新的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由此形成了资源的外在性扩张。资源多样化的用途,对资源的需求增加,资源开发的力度加大,而新的资源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趋势,又会引起资源更深层次、更大规模的使用性消耗。第三,“杰文斯悖论”,即某种特定资源的消耗和枯竭速度,会随着利用这种资源技术的改进而加快,因为技术改进会使以这种资源为原料的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而价格降低会进一步刺激人们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和使用。
  ②“大量废弃”与环境自净能力
  “大量废弃”包括大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作为生产的废弃物和作为大量消费的直接结果而产生出来的废弃物。“大量废弃”的规模排放超过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会污染环境和导致生态危机。基于环境问题的“市场失灵”,当个人作出决策时,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把生产成本社会化。“对资本的逻辑来说,如果没有法律的限制,无偿地接受来自环境、大气、水等方面的自然资源,又在生产过程中把污染的大气、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环境被破坏的结果,资本的逻辑是毫不关心的。”[9]
  ③资本逻辑下科学技术的生态风险
  科技创新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潜在生态风险。乌尔里希·贝克对环境下的风险做了如下界定:“首先是指完全逃脱人类感知能力的放射性、空气、水和食物中的毒素和污染物,以及相伴随的短期和长期的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影响。它们引致系统的、常常是不可逆转的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一般是不可见的。”[10]虽然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很发达,但在宇宙的全部奥秘中,人类目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科学知识里,或许有很多偏离“真实”的知识。21世纪影响力极强的新技术中就隐藏着尚未发现的重大风险。“我们用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打开了潘多拉之盒,但是显而易见,我们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11]   (二)“资本逻辑”与人的危机
  资本逻辑产生了使人片面发展的社会分工体系与相应的社会文化系统,使人失去了自由自觉的生存品性,成为一种工具性存在,沦为“单面人”。物与物的关系赢得了对人与人的关系的主宰地位,那个抽象的“看不见的手”完全把人的逻辑淹没在资本逻辑的总体发展之中了。[12]造成了现代人极端异化的生命样式。
  ①劳动分工与“局部人”
  人的劳动本来是人实现自身发展的手段,但是由于资本逻辑的作用而将其程序化了。历经科技革命和管理革命的改造加强,生产过程已经发育成一个以严密等级制、精细分工制为特征的自律体系。在这个日趋非人化的体系中,人的丰满个性被压榨成单薄无情的分工角色,变成了“局部人”,人的感性生命被遮蔽。
  ②消费主义与精神世界的失落
  资本逻辑下的大量生产必然要求大量消费的模式。资本持有者不断激励人们大量消费,奢侈消费和“符号消费”,塑造出一个消费主义社会。“所谓消费主义,是指不是为了实际生存需要的满足,而是追求被文化形式所不断制造出来的欲望的满足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13]在消费社会中,消费的不再只是物本身,而是消费者社会心理实现和标示其社会地位、文化品味、生活水准高下等等,消费具有了符号意义。消费主义掩饰了人的基本物质需要和意义追求之间的界限,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被贬低为经济动物,人们以拥有物质财富的数量来标识自身生命的价值,把诗意的价值理性光辉从生命世界中抖落,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失落。“资本逻辑”所支配的社会则是个物质文明如肿瘤般膨胀,而精神文明极度萎缩的文明。[14]
  ▲▲三、限制“资本逻辑”,进行一场深刻的生态革命
  美国学者保罗·霍肯说得好:“必须把生态思想结合到我们的道德观念、生活模式,特别是我们的经济制度的方方面面中去”。 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警示我们:必须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和自然和谐共生,就要限制“资本逻辑”,进行一场深刻的生态革命,以谦逊的品质学习并模仿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智慧,对自然和存在其中的生命重新追寻,逐步以生态为最高原则取代以资本为最高原则。
  (一)生态系统的特征
  ①整体性: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其各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依赖、制约、渗透的有机整体。但现代技术是支离分散的,是对物质世界的分割性处理,然后再根据人的目的把碎片组装起来形成产品。当人们把统一的自然界“割碎”的时候,自然界整体的性质就被破坏了。②循环性: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消费和分解过程的完美结合。自然界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一方面不断地合成新物质,一方面又随时分解为原来的简单物质,重新被植物所吸收,不停地进行着循环性新陈代谢作用。但现代人类是超级生产者、超级消费者,却不是超级分解者,现代工业世界的这一关键性的功能欠缺。③高效性: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对资源利用效率很高。资源利用效率高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物尽其用,没有多余的物质或没有我们经济系统中所谓的“废物”。但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浪费比比皆是。
  (二)限制“资本逻辑”,进行一场深刻的生态革命
  如何限制“资本的逻辑”?只能进行一场深刻的生态革命!生态革命“……表现为一场由价值观的逐渐改变所引发的社会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它将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次革命有望在民主法治的基本框架中逐步地得以实现。”
  ①生态价值观的确立
  在形而上层面,生态价值观的普及和广为接受,是生态革命的关键。现代生态价值观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整体思维和尊重自然。首先,整体思维是从生态整体的角度来思考人们的行为,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所有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生态合理性。既把生命理解为一种自然现象,又把生命当作一种道德现象。把人类的道德视野扩展到了自然的领域,从而能够用宽广的视角重新确认人类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②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化
  在实践层面,必须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对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造,使之成为生态化的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不仅是低碳的、循环的生产和仿生态的技术,“重要的是生产实践本身所代表的价值,也就是从特定的价值理念审视生产行为的合理性。”
  限制“资本逻辑”,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化,在人与自然的对话中,找到生存的智慧,任重道远,我们这一代及后人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
  [1]高云涌:资本逻辑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内涵[J].江苏社会科学,2010,(3)P2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594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P 877-878
  [4]沈晓珊、朱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修正资本逻辑的必要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P43
  [5] 毛勒堂,张健:资本逻辑与人地危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4 )P36
  [6]王文亮:资本逻辑与人的主体性[D].苏州大学;2010,P6
  [7] [10]岩佐茂:环境的思想[M].韩立新、张桂权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P 128、P 62
  [8][裴江滨:资本与资源关系的逻辑换位——基于历史生成的角度[J].云南社会科学,2010,(3)P89
  [9]赵文静:简述奥康纳的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的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9,(1)P360
  [10][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P20
  [11][英]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P3
  [12]白刚: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J].社会科学研究,2009,(1)P117
  [18]鲍金:资本逻辑与现代性消费文化[J].唯实2008,(3)P44
  [13] [21]卢风:“资本的逻辑”:看透与限制——生态价值观与生产、生活的渐进革命[J].绿叶,2008,(6)P5、P7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程度越来越高,水资源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资源之一,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需要受到高度重视。只有做好水文
黄金作为一种贵重金属,主要用于流通货币或制作成工艺品提供给人们进行收藏投资使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全面推进,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渐趋于完善,这使
通过介绍陕西省和柞水县的水资源整体情况,提出了科学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探讨了解决水资源危机的策略和途径。
检维修业务流程涉及设备使用单位、维修单位、外部相关方,如何高效地完成检维修作业是保证企业安全和效益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石化公司检维修业务流程梳理的经验进行分析总
TMS系统在电力通信检修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它能有效提高电力通信生产的安全性。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TMS系统的内涵,并通过建立电力通信风险评估体系、规范电力通
电能是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的能源。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步,便携式的各种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电源又是整个电器原始的核心和动力,电子设备需求量
近年来,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它是移动通信网、互联网、IT技术和手持终端设备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突破了互联网的局限,扩张电子商务的领域,是一种全新的数字
本文在物理化学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践基础上,总结了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系统及应用效果,指出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对进一步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中,由于雌性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接受雌性激素直接作用的器官和组织发生功能上的变化,有的患者出现全身精
相移数字全息图用传统数字再现可以消除零级像与共轭像,但数字全息术记录的全息图及数字再现像的分辨率被CCD的分辨率所限制.将新兴的压缩感知算法用于数字全息图的稀疏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