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鼻甲黏骨膜瓣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673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裂隙宽大的腭裂修复术中闭合软硬腭交界处裂隙的鼻侧面,确保缝合伤口一期愈合的方法.方法设计蒂在后的下鼻甲黏骨膜瓣,并将该瓣转移至裂隙软硬腭交界处的鼻侧面,有效地减少局部组织缝合张力、闭合裂隙.结果用本法治疗21例患儿,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腭瘘发生,软硬腭交界处无明显的瘢痕形成.结论应用下鼻甲黏骨膜瓣修复软硬腭交界处裂隙的鼻侧面,减少宽大腭裂的组织缝合张力,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先天性及发育性一侧颜面发育不良或萎缩所致颅颌面双侧不对称畸形的综合手术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的畸形情况,设计相应的手术方案以重建患侧的外形及功能.骨骼畸形不明显而主要为软组织萎缩凹陷者,可采用软组织移植的手段予以充填修复;对同时伴有颅面骨骼发育不良的患者,首先重建面部的骨骼支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完成软组织的修复.结果1998年9月至2004年8月,共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双侧颜面不对称畸形患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基因治疗成为医学领域全新的治疗手段.20世纪80年代初,Auderson[1]首先阐述了基因治疗的概况,199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Blaese等[2]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首例因ADA缺乏而导致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的基因治疗,他们以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作为靶细胞,以LASN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使ADA基因稳定整合,扩增后回输,治疗后患儿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明显改
期刊
颌面部是血管瘤的好发部位,约占血管瘤的60%[1],颌面部重症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治疗上的难点.1996年1月~2003年1月,我们为138例重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颈外动脉结扎置管尿素介入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期刊
目的 观察先天性小耳畸形儿童因行耳廓再造切取肋软骨对胸廓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对研究组39例患者进行胸廓测量和X线片检查.将40例先天性小耳畸形但未行手术者设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胸廓发育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两侧胸廓半径经测量发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胸廓发育情况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X线片显示肋骨和胸廓无明显畸形.结论儿童时期切取肋软骨对胸廓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近年来随着各种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发病率的增加,行乳房切除的患者越来越多.解决乳房缺失造成的形体残损和心理创伤已成为临床医生及患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期刊
足背动脉的变异主要为纤细或缺如,占4%~6.7%[1],给再造手指增加了困难.我们于2005年7月遇到1例足背动脉缺如的患者,急诊以组合足背皮瓣及(足母)趾腓侧皮瓣的第二足趾再造拇指,取得了较好效果。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一种进行性单侧颜面萎缩症的修复方法.方法将颞浅筋膜岛状瓣翻转,远端携带游离的真皮脂肪组织,充填于面部凹陷区域.结果 2000至2004年,我们共为6例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术后均恢复顺利.最长随访10个月,移植组织未发生明显吸收,效果满意.结论本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是修复面部凹陷畸形的较好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