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诚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学生心里怎么想,嘴中就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这是一种真正的真诚的写作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发挥写作的价值。“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叶圣陶语)
诚,意味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出自内心的,都是从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真诚”往往能创造出课堂教学的美好境界。在指导学生写作《我爱我家》时,我与学生共同置身其中,进行着双向和多向的交流与对话:
师:猜一猜,这是谁的家?(我拿出一张照片放在投影仪上。学生纷纷猜测。)这是我的家。(学生瞪大了眼睛,有的“啊”了一声,没想到老师会把自己家的照片带来。)
师:(指着照片说)这个孩子是我的女儿。那时一下班回家,刚按响门铃,屋里的女儿就立即把身体往前倾。你们猜她想做什么?
生:她想把门打开,想早点见到你。她都快哭了!
师:那时她两岁多一点,还不会开门呢。家是什么?对于我来说,家是孩子的哭泣,家是亲人的等待。(我用手指着板书“我爱我家”,深情地说)我爱我家。就是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瞬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足以表达我对家人的牵挂。关于家,什么让你最难忘、最留恋、最喜欢?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思考约2分钟。)
生:我最喜欢家中爸爸妈妈那张宽大的床。一天晚上,趁爸爸上卫生间的时间,我抱着枕头,来到爸妈的床上躺下。爸爸来了,我假装睡着。爸爸见我忽视他的到来,就狠狠地挤我。我便在爸爸腰上用劲抓一把,弄得他哈哈大笑起来。爸爸又使劲挤我。我就使出“绝招”……我爱我家!我家有张快乐的大床。
我让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介绍珍藏的一张照片,不伪饰,不故作姿态,真心面对,把生命的真情融入课堂。学生受到启发和感染,深情地讲述了自己对家的情感,其喜、怒、哀、乐的表达,是真挚的、动人的。真实、真切、真挚、真诚,是教学中的大气度。
我曾先后两次教学生“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第一次,铃声响后,用几分钟时间,匆匆忙忙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扳手劲”比赛,接着让学生写。这样的比赛是为写作而安排的,近似于表演。学生为写作而写作,作文是拼凑组装而成的。第二次,我和相关学科教师联手。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比赛:数学课上进行“口算比赛”,信息技术课上开展“网页制作比赛”,体育课上举行“接力比赛”……再写“新闻报道”时,学生得心应手。学生观察体验真实生活的能力、真诚地表达自己见闻感受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实践锻炼和健康发展。求诚,不仅对写作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深刻影响。
二、效
目前的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公开课,往往追求“好看”,忽视了“有效”。当把“有效”作为一种现实追求时。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很值得深思:学生是否获得了一种支持性的作文学习环境?学生是否真正有充分的学习机会?“人的发展”在被关注时,“文的产出”是否也被关注?王荣生教授说:“一节好的语文课,主要的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不伤大雅。”
《童年趣事》是常见的一道题目。虽然要求写一件有趣的事,可孩子们的作文中常常让你感觉不到有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学生在欣赏《扬子晚报·漫画天地》中的系列漫画《豆豆》。这些漫画把儿童生活中常见的事通过放大的形式表现出来,情趣横生。艺术是相通的,漫画的选材与构思也是文章的选材与构思,这启发了我借漫画来指导学生选材。我先请学生集体欣赏几组漫画《豆豆》,接着话锋一转:“这些豆豆的故事,就是你们的故事。你们经历过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有趣的,令人回味的。想一想,你曾经做过哪些像这样有趣的小事,也像画画的叔叔那样,把它画下来。”学生兴致盎然,模仿着用漫画来“叙述”自己的趣事:有画自己记错时间提早到食堂打饭,发觉后,以“来买东西”为借口掩饰尴尬的事:有画自己抓着父亲钓上来的鱼去河边洗而让鱼溜之大吉的事……再请学生将自己画的事情写下来,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趣事》应运而生。指导学生恰当地选材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难点。“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这一习作教学借助漫画指导选材,使这一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况且,漫画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它将头脑中抽象的构思形象化,为学生文字的形象表达铺垫了台阶,降低了难度。
三、美
作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是一个感知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写作,是天使放飞个性的翅膀,作文教学的“美”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学生的个性飞扬,无论是语言上的,还是思维上的,充分洋溢着个性光芒。我们应当把儿童的世界、儿童的语言还给儿童,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看到枫叶就想到手掌,看到树叶飘落就想到蝴蝶飞舞,似乎已成“经典”,约束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在指导学生写《秋天的树叶》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张扬个性,用童心为秋天涂抹色彩:
1,播放录像。看到这些色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树叶,你联想到什么呢?请把你联想到的写下来。
2,集体交流。请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及时点拨,对写出自己真实感受和富有个性的想象给予赞扬,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出示课件。
课件上出现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树叶,上面写着一些句子,请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写在树叶上的句子有:
(1)秋天停在一片树叶上面……
(2)飘飞的树叶是风的语言。
(3)一阵秋风使树叶变成黄金一般的玫瑰。
(4)风走后不久,那片树叶的脸红了。
(5)大树,是撑开的伞。现在,叶子落了,是伞漏了吗?
(6)秋意在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风掠过山谷离开。
……
秋天的树叶是有灵性的,是有韵味的,仅仅指导学生观察显然是不够的,还需指导学生由此展开丰富的联想,由它们的颜色、形状,以及它们在空中飞舞的样子想象开去。播放录像后,请学生把联想到的写下来,激活学生已有的大量表象,点击他们的诗心,使学生想得广,想得远,充满诗意,充满创造。在引导言语表达等习作指导过程中,启发学生写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想象,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的树叶”。
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让这独一无二的内心世界自由地表现出来,是一种心灵的释放。请学生写半命题作文《——的感觉真好》,不少学生写《助人为乐的感觉真好》《勤奋学习的感觉真好》,多数文中有“圣化”、“升华”情结,套话堆砌,缺乏个性。习作讲评时,我启发学生关注内心体验,大胆地写心里话,并给学生一个星期的时间“体验生活”。于是,《看电视的感觉真好》《停电的感觉真好》《偷吃的感觉真好》《回家的感觉真好》《一个人在家的感觉真好》《当“老大”的感觉真好》《被老师表扬的感觉真好》《被妈妈拥抱的感觉真好》……这些彰显个性的习作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作文是心灵的天地。语句是可以模仿的,但活生生的体验是无法用文字来克隆的,所以,“个性化”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我们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感悟中显露的个性,我们要细心地呵护。长此以往,他们的作文家园一定花果飘香。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学生心里怎么想,嘴中就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这是一种真正的真诚的写作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发挥写作的价值。“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叶圣陶语)
诚,意味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出自内心的,都是从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真诚”往往能创造出课堂教学的美好境界。在指导学生写作《我爱我家》时,我与学生共同置身其中,进行着双向和多向的交流与对话:
师:猜一猜,这是谁的家?(我拿出一张照片放在投影仪上。学生纷纷猜测。)这是我的家。(学生瞪大了眼睛,有的“啊”了一声,没想到老师会把自己家的照片带来。)
师:(指着照片说)这个孩子是我的女儿。那时一下班回家,刚按响门铃,屋里的女儿就立即把身体往前倾。你们猜她想做什么?
生:她想把门打开,想早点见到你。她都快哭了!
师:那时她两岁多一点,还不会开门呢。家是什么?对于我来说,家是孩子的哭泣,家是亲人的等待。(我用手指着板书“我爱我家”,深情地说)我爱我家。就是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瞬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足以表达我对家人的牵挂。关于家,什么让你最难忘、最留恋、最喜欢?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思考约2分钟。)
生:我最喜欢家中爸爸妈妈那张宽大的床。一天晚上,趁爸爸上卫生间的时间,我抱着枕头,来到爸妈的床上躺下。爸爸来了,我假装睡着。爸爸见我忽视他的到来,就狠狠地挤我。我便在爸爸腰上用劲抓一把,弄得他哈哈大笑起来。爸爸又使劲挤我。我就使出“绝招”……我爱我家!我家有张快乐的大床。
我让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介绍珍藏的一张照片,不伪饰,不故作姿态,真心面对,把生命的真情融入课堂。学生受到启发和感染,深情地讲述了自己对家的情感,其喜、怒、哀、乐的表达,是真挚的、动人的。真实、真切、真挚、真诚,是教学中的大气度。
我曾先后两次教学生“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第一次,铃声响后,用几分钟时间,匆匆忙忙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扳手劲”比赛,接着让学生写。这样的比赛是为写作而安排的,近似于表演。学生为写作而写作,作文是拼凑组装而成的。第二次,我和相关学科教师联手。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比赛:数学课上进行“口算比赛”,信息技术课上开展“网页制作比赛”,体育课上举行“接力比赛”……再写“新闻报道”时,学生得心应手。学生观察体验真实生活的能力、真诚地表达自己见闻感受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实践锻炼和健康发展。求诚,不仅对写作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深刻影响。
二、效
目前的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公开课,往往追求“好看”,忽视了“有效”。当把“有效”作为一种现实追求时。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很值得深思:学生是否获得了一种支持性的作文学习环境?学生是否真正有充分的学习机会?“人的发展”在被关注时,“文的产出”是否也被关注?王荣生教授说:“一节好的语文课,主要的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不伤大雅。”
《童年趣事》是常见的一道题目。虽然要求写一件有趣的事,可孩子们的作文中常常让你感觉不到有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学生在欣赏《扬子晚报·漫画天地》中的系列漫画《豆豆》。这些漫画把儿童生活中常见的事通过放大的形式表现出来,情趣横生。艺术是相通的,漫画的选材与构思也是文章的选材与构思,这启发了我借漫画来指导学生选材。我先请学生集体欣赏几组漫画《豆豆》,接着话锋一转:“这些豆豆的故事,就是你们的故事。你们经历过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有趣的,令人回味的。想一想,你曾经做过哪些像这样有趣的小事,也像画画的叔叔那样,把它画下来。”学生兴致盎然,模仿着用漫画来“叙述”自己的趣事:有画自己记错时间提早到食堂打饭,发觉后,以“来买东西”为借口掩饰尴尬的事:有画自己抓着父亲钓上来的鱼去河边洗而让鱼溜之大吉的事……再请学生将自己画的事情写下来,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趣事》应运而生。指导学生恰当地选材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难点。“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这一习作教学借助漫画指导选材,使这一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况且,漫画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它将头脑中抽象的构思形象化,为学生文字的形象表达铺垫了台阶,降低了难度。
三、美
作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是一个感知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写作,是天使放飞个性的翅膀,作文教学的“美”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学生的个性飞扬,无论是语言上的,还是思维上的,充分洋溢着个性光芒。我们应当把儿童的世界、儿童的语言还给儿童,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看到枫叶就想到手掌,看到树叶飘落就想到蝴蝶飞舞,似乎已成“经典”,约束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在指导学生写《秋天的树叶》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张扬个性,用童心为秋天涂抹色彩:
1,播放录像。看到这些色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树叶,你联想到什么呢?请把你联想到的写下来。
2,集体交流。请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教师及时点拨,对写出自己真实感受和富有个性的想象给予赞扬,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出示课件。
课件上出现形状不一、颜色各异的树叶,上面写着一些句子,请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写在树叶上的句子有:
(1)秋天停在一片树叶上面……
(2)飘飞的树叶是风的语言。
(3)一阵秋风使树叶变成黄金一般的玫瑰。
(4)风走后不久,那片树叶的脸红了。
(5)大树,是撑开的伞。现在,叶子落了,是伞漏了吗?
(6)秋意在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风掠过山谷离开。
……
秋天的树叶是有灵性的,是有韵味的,仅仅指导学生观察显然是不够的,还需指导学生由此展开丰富的联想,由它们的颜色、形状,以及它们在空中飞舞的样子想象开去。播放录像后,请学生把联想到的写下来,激活学生已有的大量表象,点击他们的诗心,使学生想得广,想得远,充满诗意,充满创造。在引导言语表达等习作指导过程中,启发学生写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想象,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的树叶”。
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而让这独一无二的内心世界自由地表现出来,是一种心灵的释放。请学生写半命题作文《——的感觉真好》,不少学生写《助人为乐的感觉真好》《勤奋学习的感觉真好》,多数文中有“圣化”、“升华”情结,套话堆砌,缺乏个性。习作讲评时,我启发学生关注内心体验,大胆地写心里话,并给学生一个星期的时间“体验生活”。于是,《看电视的感觉真好》《停电的感觉真好》《偷吃的感觉真好》《回家的感觉真好》《一个人在家的感觉真好》《当“老大”的感觉真好》《被老师表扬的感觉真好》《被妈妈拥抱的感觉真好》……这些彰显个性的习作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作文是心灵的天地。语句是可以模仿的,但活生生的体验是无法用文字来克隆的,所以,“个性化”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我们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感悟中显露的个性,我们要细心地呵护。长此以往,他们的作文家园一定花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