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书房梦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ittering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是1966年的“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小时候家里穷,几家人合住在一间破旧的屋里。父亲说,他读书的时候,最大的愿望便是拥有一张小桌子、一个小板凳、一盏煤油灯和一个安静的小角落,能够静心读书就心满意足了。
  时势使然,父亲没有机会走进大学。但父亲对书籍的兴趣却丝毫没有减退,他非常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書房。
  20世纪80年代初,母亲在中学教书,学校分配了一间住房,面积七八平方米。我们一家四口生活在这狭窄的房间里,一个小衣橱、一张椅子床、一张书桌和一个炉子便把这小小的房间塞得满满当当。父亲每晚睡觉前都要在床沿放一个凳子,床太小了,他只能把脚搁在凳子上,斜着身子睡。那时,书房对于父亲来说,的确是一个奢侈的梦想。然而,即便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父亲仍然坚持自学,拿到了法律专业的自考大专文凭。
  在此后的10多年时间里,随着学校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又换了两次房。一次是一个套间,20平方米,外间是客厅,里间是卧室。另一次是一套40多平方米的两室一厅的房子。两个房间父亲母亲住一间,我和哥哥住一间,父亲的书房梦只能搁浅。
  1998年,学校集资建房,三室一厅一厨一卫,90平方米,我家也集资了一套。那时,哥哥已到外地工作去了。父亲便早早计划着要将新房的小房间装修成一间独立的书房:摆上一张书桌、一把转椅、两个书橱。那画面想着都美!但新房总得配些新的家具家电,于是,一些用不上的旧家具便“住”进了父亲计划中的书房。单是当年的那张椅子床,便占据了小房间一半的位置,再加上那些橱子、柜子什么的……最终,父亲在那个房间里只摆进了一张旧书桌和一把椅子。父亲的“书房”,大半的空间成了储藏室,至此,父亲的书房梦依然没有实现。
  2004年,镇里拍卖供销社仓库,我买了仓库那块地,建了幢四层楼房。为了圆父亲的书房梦,我特意在三楼给他装修了一间书房。记得搬家那天,父亲端坐在书房宽大的书桌前,乐呵呵地对我说:“我真没想到,都60多岁了,还能拥有一间这么好的书房。不过,这儿还缺台电脑,我也得学习上网,要不然会被时代淘汰的……”
  父亲终于圆了多年的书房梦。每天,他都要到书房里坐坐:看书、读报、上网……时光就这样平静而又安逸地流淌着。2009年,我在丰城买了一套商品房,三房两厅,120平方米。2012年,我把女儿转到丰城读书,父亲便跟着住到了城里,每天负责接送孙女。
  在丰城,父亲没有了独立的书房,但闲暇时,他还是爱读书看报,有时在客厅看,有时坐在小区的长椅上看。天气好时,父亲还会到小区对面的湿地公园去看书。有次闲聊时,我开玩笑地对父亲说:“等我有了钱,就再买套房,再给您装修一个书房。”父亲听了,笑着摆摆手:“还要什么书房啊,我们小区和湿地公园的环境都这么好,在城市里,能拥有这样天然的绿色书房和氧吧书房,是多么惬意啊!”
其他文献
我喜欢《老友》的《好歌共赏》栏目,每期这个栏目推荐的好歌我都会收集起来,现在共有90多首。这些经典歌曲陪伴着我度过健康快乐的退休时光。  家中办喜事,我和老伴在《老友》歌集中随意找一两首歌,唱得亲人们乐呵呵;战友聚会,《说句心里话》《小白杨》《驼铃》等歌,我领唱,战友们和,气氛十分热烈;社区举办歌咏比赛,我和老伴唱《天边的驼铃》《母亲》,获得了好成绩;老年人体育协会举办国庆联欢会,我唱的《最美的歌
期刊
期刊
我是小学退休教师,自2000年退休后,一直把《老友》当作知心朋友,她陪我度过了20年的美好时光。  从2013年开始,我试着向《老友》投稿。几次投稿都不見稿件被刊用,但我不灰心,仍然坚持写稿。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后,我的稿件终于在《老友》上陆续刊发了。虽然我的写作水平比不上那些优秀作者,但我相信在编辑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努力笔耕,总有一天也能写出优质稿件。  《老友》的《养生保健》栏目助力我晚
期刊
退休了,有人过得轻松自在,幸福感满满;有人物质条件充裕,内心却常常充满焦虑、孤独甚至恐慌,找不到幸福的感觉。何故?处世之道异也。  回顾人生旅途,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烦心的杂事,一件一件地积累装载,过的纯粹是“加法”生活,令人身心疲惫。蓦然抬头,夕阳西下,精力、体力都在衰减。可是路还得走,必须舍弃一些并非真正需要的东西了。  老来做减法,就是一种生存智慧。当代知名文化学者于丹曾说,如今我们“加法”的
期刊
我在新西兰惠灵顿的一家公司上班,因为我为人比较热情,有好东西喜欢和同事、邻居们分享,所以很快就拥有了很多朋友,比如住在我家后面的弗朗西斯。他就是我在新西蘭的第一个好朋友,我们会经常相互邀请对方到家里来聚餐。  弗朗西斯是供热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他经常和我讲关于供热的专业知识。一个周末的上午,我躺在床上看电视,弗朗西斯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在附近的一条路上负责抢修一条暖气管,因为是周末的临时任务,有两
期刊
我今年82岁,是南昌市青云谱区教师退休协会的一名退休教师。我深深感到“青云老友”微信群对我们这群老年人健康养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故作打油诗一首,以抒心意。  话说“青云老友”群,群里都是老年人。  曾在讲台来教学,人民教师光荣人。  如今退休待在家,开心度日幸福人。  生活安排规律好,精神饱满健康人。  微信使用常联络,交流情感真誠人。  信息互通大小事,了解新闻明白人。  每次活动聚一起,充
期刊
梁启超是著名的教育家和史学家,不仅自己功成名就,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他一生共育有9个子女,他们当中既有院士,又有建筑学家,创造了“一门三院士,个个皆才俊”的家教传奇,令人羡慕不已。  有一年,正在清华大学读书的长子梁思成因为腿部受伤需要住院治疗。一开始,梁思成以为住院期间,自己可以好好放松放松,安心调养一下身体,再也不用像在学校那样整天抱着书本不停地学习。然而,让梁思成无论如何也没有
期刊
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我,今年已经88岁了, 1951年参加革命,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江西省吉安市采茶剧团的创办人之一,曾担任江西省吉安市采茶剧团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回想自己的从艺生涯,许多事让我终生难忘。  1951年,我从吉安联合师范学校(现吉安师范学校)毕业后,组织上调我到吉安地委文工团工作。1952年,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的指引下,文工团被撤销了,全国的演员被分到各单位工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89岁,没有吸烟史,长期饮酒但近年只喝一点黄酒。多年以前,我有过头晕、跌倒等症状,体检发现血压为186/90mmHg。我曾在部队当卫生班班长,自认为这只是收缩压有点高,总体上血压还在正常范围,于是没有服药治疗。后来,我头晕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几次头晕致跌倒爬不起来。医师嘱我服药治疗。请问:我真患上了高血压吗?有没有什么药物能只降收缩压、不降舒张压?  上饶市余××  余×
期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的厕所十分简陋,几根木棍的上端捆扎在一起,下端分开埋入土里,外面盖上稻草,一间棚子就搭好了,棚内埋一只破旧的陶缸,缸上放几块木板,再用小山竹编扎成一扇门,这便是农村厕所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我每次上厕所大便时,总是在外面摘下几片树叶或瓜菜叶当作手纸用,在那又脏又臭的厕所里蹲上几分钟,确实让人十分难受。特别是遇到棚顶漏水或是棚外雨水流入粪坑,粪水溢出,遍地流淌,蛆虫乱爬,苍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