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影响到终身体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淮安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学体育;淮安;农村初中;对策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推进,在我国农村,体育教育很明显的落后于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的改革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不少的新要求。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必需赶快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去,成为新课程的忠实研究者、积极的实施者以及思维敏捷的创造者。影响其新课标的具体实施是因为在农村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没有处理掉。这就代表着在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中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为了能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变成老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与目标,让其更快更好地适应并实施其新的课程,笔者专门从淮安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的某些问题中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淮安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1.领导与教师的重视不够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淮安的农村初级中学其体育的教学并不是很乐观。体育课在农村的正常开课率为79%左右,也就是表示在淮安的农村地区,还有21%的初级中学学生没有受过体育的有关教育。在开课的学校里,能够完全按照实施的大纲去教学的比率为63%,按教案教学的比率也只有81%而已。经调查表明:虽然各学校领导深刻的明白农村的初级中学能够开展体育课程是极其重要,但是真正评价一所中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时,常常是从其升学率上决定的。从淮安农村的中学课表分析:随着年级的上升,每周的体育课节数就会逐渐的减少。
2.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高
体育的教学不仅仅是体育老师自己单方面的教学,学生才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所以,评价一项体育教学的质量好坏,主要在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获得的身心健康指数是多少。通过实践的教学以及调查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中学生中有94%的是喜欢户外活动的。但是他们并没有特别喜欢的和特别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他们只是喜欢自由的户外活动,并不喜欢老师指挥的体育教学内容。
3.师资力量薄弱且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教师是体育活动中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调查中表明:在淮安农村初级的中学中,体育教师中竟然有非体育专职教师的比例达到32%,一平均,每个学校竟然达不到两名专职的体育教师,特别是在乡级中学中,很多的学校并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而是其他学科的老师代替体育老师上体育课,甚至还有个别的学校就仅有一个体育教师。
4.体育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开展相关的体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物质基础就是拥有体育场地的器材。依照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中学学生的人均场地应该不低于6.8平方米。淮安的农村中学,学生的人均场地面积是在3.2-3.8平方米之间,绝大部分的人均占地面积并没有超过5.1平方米,与国家的有关规定是有很大差距的。
二、淮安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对策
1.利用政府及社会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
把体育的工作列入到学校的全面评估条件中,克服那些单纯的以升学率去评价学校好坏的不好的倾向,特别注重加强建设农村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规章制度,使淮安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尽快走上新课程的改革之路。学校的领导必需要转变旧观念,提高其对体育功能的正确认识,树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的思想,从基础上改正“重智轻体”的谬论思想,进行积极的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体育的飞速发展。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第一,淮安市政府应该注重农村之基础教育的大力投资,通过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待遇。第二,热切的关心众多农村体育教师的生活,稳定体育教师的队伍,积极利用各种条件来调动体育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安定下心思来工作。第三,无论是专职老师还是兼职老师,都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函授、进修以及观摩学习等,提高体育教师们自身的思想觉悟与专业的文化素质,并且要掌握扎实的体育专业理论与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不断丰富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适当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淮安农村体育场地的器材设施差。一方面原因是学校的领导不重视学生正常的体育活动,另一方面的是农村的经济落后,有很少的教育资金能够投入其中的。为了顺利的改变这种状况,完善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的条件,应该适当的采取多种渠道和措施去筹集更多的资金。首先,应加大对体育教育资金的投入,购买相关的体育器材并且积极扩建体育场地。这方面可以积极的申请上级的拨款与学校的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学校方要自力更生,自制部分体育器材。就目前,体育方面的经费情况比较紧张,各个农村的中学可以适当的就地取材,号召教师与学生自制部分体育器材,以满足体育活动中的需要。
三、结语
淮安农村的初级中学在教育方面一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难题,主要是表现在“学校领导与教师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较薄弱而且专业的素质偏低”、“体育场地的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冷不热”等方面。针对上述的种种描述,淮安农村体育教育应当从新课程的体育改革角度开始,逐渐的完善体育的教育内容,充分的认识并意识到当前的教育改革之紧迫性,端正教师的教育思想,坚定学校办学的方向,积极的改善淮安农村中学的条件,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农村建设强大的体育师资队伍,鼓励教育要讲求素质,让学生们终身养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的思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季桥中学)
【关键词】中学体育;淮安;农村初中;对策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推进,在我国农村,体育教育很明显的落后于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的改革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不少的新要求。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必需赶快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去,成为新课程的忠实研究者、积极的实施者以及思维敏捷的创造者。影响其新课标的具体实施是因为在农村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没有处理掉。这就代表着在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中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新的挑战。为了能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变成老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与目标,让其更快更好地适应并实施其新的课程,笔者专门从淮安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的某些问题中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淮安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1.领导与教师的重视不够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淮安的农村初级中学其体育的教学并不是很乐观。体育课在农村的正常开课率为79%左右,也就是表示在淮安的农村地区,还有21%的初级中学学生没有受过体育的有关教育。在开课的学校里,能够完全按照实施的大纲去教学的比率为63%,按教案教学的比率也只有81%而已。经调查表明:虽然各学校领导深刻的明白农村的初级中学能够开展体育课程是极其重要,但是真正评价一所中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时,常常是从其升学率上决定的。从淮安农村的中学课表分析:随着年级的上升,每周的体育课节数就会逐渐的减少。
2.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高
体育的教学不仅仅是体育老师自己单方面的教学,学生才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所以,评价一项体育教学的质量好坏,主要在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获得的身心健康指数是多少。通过实践的教学以及调查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中学生中有94%的是喜欢户外活动的。但是他们并没有特别喜欢的和特别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他们只是喜欢自由的户外活动,并不喜欢老师指挥的体育教学内容。
3.师资力量薄弱且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教师是体育活动中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调查中表明:在淮安农村初级的中学中,体育教师中竟然有非体育专职教师的比例达到32%,一平均,每个学校竟然达不到两名专职的体育教师,特别是在乡级中学中,很多的学校并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而是其他学科的老师代替体育老师上体育课,甚至还有个别的学校就仅有一个体育教师。
4.体育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开展相关的体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物质基础就是拥有体育场地的器材。依照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中学学生的人均场地应该不低于6.8平方米。淮安的农村中学,学生的人均场地面积是在3.2-3.8平方米之间,绝大部分的人均占地面积并没有超过5.1平方米,与国家的有关规定是有很大差距的。
二、淮安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对策
1.利用政府及社会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
把体育的工作列入到学校的全面评估条件中,克服那些单纯的以升学率去评价学校好坏的不好的倾向,特别注重加强建设农村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规章制度,使淮安农村学校的体育工作尽快走上新课程的改革之路。学校的领导必需要转变旧观念,提高其对体育功能的正确认识,树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的思想,从基础上改正“重智轻体”的谬论思想,进行积极的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体育的飞速发展。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第一,淮安市政府应该注重农村之基础教育的大力投资,通过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待遇。第二,热切的关心众多农村体育教师的生活,稳定体育教师的队伍,积极利用各种条件来调动体育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安定下心思来工作。第三,无论是专职老师还是兼职老师,都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函授、进修以及观摩学习等,提高体育教师们自身的思想觉悟与专业的文化素质,并且要掌握扎实的体育专业理论与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不断丰富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适当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淮安农村体育场地的器材设施差。一方面原因是学校的领导不重视学生正常的体育活动,另一方面的是农村的经济落后,有很少的教育资金能够投入其中的。为了顺利的改变这种状况,完善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的条件,应该适当的采取多种渠道和措施去筹集更多的资金。首先,应加大对体育教育资金的投入,购买相关的体育器材并且积极扩建体育场地。这方面可以积极的申请上级的拨款与学校的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学校方要自力更生,自制部分体育器材。就目前,体育方面的经费情况比较紧张,各个农村的中学可以适当的就地取材,号召教师与学生自制部分体育器材,以满足体育活动中的需要。
三、结语
淮安农村的初级中学在教育方面一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难题,主要是表现在“学校领导与教师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较薄弱而且专业的素质偏低”、“体育场地的设施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冷不热”等方面。针对上述的种种描述,淮安农村体育教育应当从新课程的体育改革角度开始,逐渐的完善体育的教育内容,充分的认识并意识到当前的教育改革之紧迫性,端正教师的教育思想,坚定学校办学的方向,积极的改善淮安农村中学的条件,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农村建设强大的体育师资队伍,鼓励教育要讲求素质,让学生们终身养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的思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季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