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的研究与探讨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an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明市主城区及环湖区域共22座水质净化厂,当前污泥产量为1 061.54 t/d(污泥含水率为80%),现状污泥处理能力仅为529 t/d,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昆明市现状污泥进行了泥质分析,结果显示污水处理厂污泥混合后可以满足土地利用、卫生填埋、建材利用(水泥熟料生产)及焚烧等处置方式。系统分析昆明当前各种污泥处置途径的可行性,推荐的污泥处置途径为水泥窑协同焚烧处置(资源化利用),卫生填埋作为有效补充。对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干化焚烧等3种污泥处理方式进行技术比较,结合本工程的污泥处
其他文献
山东某污水处理厂现有设计规模为20×10~4m~3/d,采用氧化沟形式的AAO+纤维束过滤工艺,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扩建工程规模为10×10~4m~3/d,占地面积4 hm2,设计出水COD≤45 mg/L、NH_3-N≤2(3.5) mg/L、TP≤0.4 mg/L,其余指标需达到一级A标准。基于扩建工程占地面积小、出水标准高,设计采用预处理+AAO+MBR+紫外线消毒工艺,辅以化学除磷、投
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多种不同类型水样中的苯甲醚。按照现有行业标准《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39—2012)中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苯甲醚,分别对水样保存条件、样品的干扰和消除、方法的性能指标、不同水样的检测等进行实验考察。结果表明:苯甲醚水样在4℃以下保存2 d,通过选择离子分析,苯甲醚与多种挥发性有机物之间不存在干扰,方法
北方某水源地于2015年9月17日—10月22日持续发生蓝藻水华,水质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蓝藻暴发期原水呈现低温、高藻、高浊、高有机物(COD_(Mn))的特点,通过对自然条件、库区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体富营养化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水厂通过采取优化预氧化、强化混凝、调整各工艺段的运行参数、适度降低运行负荷等综合运行措施,有效保证了出厂水水质达到国标要求,实现了安全平稳度过蓝藻水华期。
会议
针对河南省淮河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问题,通过对当地典型污水处理厂的实地调研,从水质、水量和运行等方面分析该流域污水处理厂的基本特征及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污水处理技术路线:A~2O/MBR/BAF/O_3组合工艺;同时,针对两种典型的污水水质进行模拟实验,研究该组合工艺对不同水质的适应性,并得到最佳运行条件。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组合工艺对COD和氨氮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两者的出
会议
采用中试规模的内置式两级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对未经预处理的剩余污泥进行厌氧消化,考察其消化效能及膜运行性能。反应器分两阶段运行,第Ⅰ阶段(第1~59天)保持不排泥运行,有机负荷为0.58 kgVS/(m~3·d),挥发性固体(VS)降解率为51.7%,单位产气量为0.143m~3/kgVS。不排泥运行条件下,反应罐内污泥总固体(TS)迅速累积到131.1 g/L,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持续增加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