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梦眼里有光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06456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吉水县八都镇东坊村,是省'‘十三五''重点 贫困村,34岁的刘旸場是省教育厅驻该村扶贫工作队 队长兼第一书记。2019年底,东坊村33户贫困户实 现了全部脱贫,户均增收上万元。2018年,刘旸場被 授予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刘旸場获得江 西省脱贫攻坚贡献奖以021年,刘旸場被评为''全国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21年3月1日晚上9点半,东坊村村委會会议 室里灯火通明。刘旸場召集村委会成员,一起为第二 天要举行的五年一次的村委会换届选举紧锣密鼓地 准备着。在这里,记者第一次见到了刚从北京参加完 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回来的刘旸場。白皙的皮肤、 身上透着的书卷气,眼前这个身材娇小的女子让人很 难将她与驻村第一书记联系起来。然而,她确实是一 位''老''村干部了。从2017年5月至今,她已在村里工 作了 4年。从扶贫队员到驻村第一书记,刘旸場参与 并见证了一个省级贫困村脱胎换骨的全过程。
  去做人生最有意义的事
  2017年,而立之年的刘旸場向单位主动请缨,到 东坊村扶贫。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姑娘,为什么会主动 申请去农村?我家族成员很多都是共产党员,受党的 教育和父辈言传身教影响,我总希望到人民最需要的 地方去,做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刘旸場说,'‘儿时的 我经常去农村的祖父母家,对农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 感。通过深入农村,我能感受到广大农民最真实的渴 望和最迫切的需求,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 们。"虽然刘旸場是独生女,但她的父母对女儿的想法 很支持。
  很多人印象中的农村,有骑牛的牧童,有袅袅炊 烟,有疏疏篱落还有层层桃花,颇有几分浪漫色彩。 然而,2014年的东坊村,基础条件差、人均收入低,是 名副其实的贫困村。东坊村地处吉水县八都镇西郊, 全村40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3户;村里山 多地少,没有主导产业,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 元;土坯房排列无序、破旧不堪,村道杂草丛生,让人 无从下脚。脏、乱、差、穷,是昔日东坊村的写照。
  2014年,省教育厅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东坊 村。2017年5月,刘旸場成为委厅驻村扶贫工作队的 一员,开始了驻村帮扶之路。
  和所有扶贫干部一样,刘旸場在家的时间很少, 驻村的时间很多;和大部分扶贫干部不一样,刘旸場 驻村期间,经历了怀孕、生产、哺乳过程。顾不上自己 小家的刘旸場,对村民却总是有求必应。
  "要让东坊村脱贫并踏上致富之路,就得多管齐 下,既要建强基层党组织、发展产业,除掉经济上的 '穷根',又要发展乡村教育、扶智加扶志,从知识和思
  想上彻底脱贫。‘'对于扶贫,刘旸場有着自己的想法。
  在委厅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刘旸場和扶贫 工作队队员们一起多方申请了帮扶资金300多万元, 撬动各类帮扶资金上千万元。三百多间土坯房被拆 除了,绕村公路修通了,新建了村部大楼、东坊小学、 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整个东坊村面貌焕然一新。
  2018年底,扶贫工作队人员到期轮换,刘旸場又 向组织申请留下来。于是,作为第三批扶贫工作队队 长兼驻村第一书记,她带领着两位新队员又踏上了脱 贫攻坚的征程。
  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车行入山,山高林密。穿过一片笔直的杉树林, 记者来到一个大型菌菇基地。刘旸場正带领脱贫户 在新发展的姬松茸基地采摘新鲜菌菇。''我也是来扶 贫后,才陆续认识了许多农作物。'‘她笑着说,"这是一 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扶贫要扶根。为了帮助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刘旸 場带领工作队吃住在村里,一边学习,一边尽自己所 能帮助东坊村建立扶贫产业。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占 地100多亩的吉水县鑫丰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种养基 地,合作社主要进行水产养殖、果蔬种植。2020年,合 作社栽种井冈蜜柚3000多株,种植西瓜90多亩;建成 养鸡车间6个,年产肉鸡75万羽。合作社采用''合作 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吸纳全村33户建档立卡户 参与进来,每年为贫困群众创造工作岗位10多个,助 推村民多渠道增收致富。
  工作队还积极推进扩大村中蔬菜基地的面积,使 蔬菜年产量翻了三番。为了解决蔬菜的销售问题,刘 旸場一回到南昌便四处联络,成功地将东坊村出产的 蔬菜推销到了 20多所省属职业院校的食堂。仅此一 项,村里每年就可增收25万元。
  东坊村王圣根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王圣根 眼里,刘旸場对他的帮助,如无声的涓流浸润周身。 王圣根勤劳肯干,眼看着好日子越来越近,但几年前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家里没了劳动力,收入也断了 来源,债台高筑。正在王圣根一家走投无路之时,刘 旸場一方面帮助他申请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另一方 面,思索适合他家脱贫的产业。2017年,在工作组的 帮助下,王圣根夫妇种了 20亩芋头,年产量4万多斤, 刘旸場出面协调,帮助把他家的芋头销往省内各高校 食堂。2019年,王圣根家顺利脱贫。'‘这么年轻的刘书 记,帮我们解决起问题来,就像闺女一样亲!我这条 命是党和政府救回来的,我一定用自己的双手把日子 越过越好!''王圣根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东坊村农产品 严重滞销。刘旸場和村干部又带着村里的产品到 全省各地参加扶贫农产品展销会,她也赶上新潮流 当起了 "女主播",参加直播带货活动。在委厅的支 持带动下,一份份订单来了、一车车产品发出了。 2020年上半年,东坊村的扶贫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近80万元。
  让东坊村有现在,还有未来 机器人、音乐和美术兴趣辅导、研学活动……样样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 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现在的东坊村,小洋房林立, 村边小桥流水,俨然一座小花园。未来的东坊村会是 什么样子,要看村里的孩子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作为省教育厅派驻到村里的扶贫第一书记,刘旸 瑒没有忘记自己抓"教育"的本职“除了让群众富起 来,为乡村教育做实事,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东坊村距离八都镇政府有5公里,之前由于原村 小撤并,村里的孩子只能到镇上读小学。2015年,省 教育厅扶贫工作队筹集资金,在村里新建了东坊小 学,2017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2017年5月,刘旸 瑒到村后,就立即为学校秋季招生做准备,每天入户 摸排调查,动员大家把适龄儿童送到学校上学。工作 队向村民保证,会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
  “我们是这么承诺的,也是这么做的。''刘旸瑒 说。几年来,东坊小学修建了塑胶跑道,教室装上了最 新的多媒体设备,微机室、专递课堂也建立起来了…… "校园科技节"走进了这个边远的乡村学校,孩子们认 识了 VR、观看了无人机和机器人表演,在这里也享受 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学校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了,软件建设也要跟上。 刘旸瑒和工作队队员一起联系省教育厅相关部门,组 织专家赴东坊村开展各类送教送研和培训活动。村 里的孩子们也第一次坐上了火车,来到省城参加研学 旅行。每个暑期,工作队还召集村里的留守学生开展 夏令营和读书分享活动,给他们更多的陪伴和关怀。
  "现在,村里的孩子们眼界可不比城里的孩子差, 不缺,孩子们都能接触和参与。'‘在工作队队员余华眼 里,东坊村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可谓一天一个样、 一年一变化。
  不仅要教育孩子,更要教育群众,提振贫困村村 民的精气神。刘旸瑒每个月还定期给村里的党员们 讲党课,召集队员和村干部们开展扶贫知识交流学习 活动。她和工作队争取到了 100万元资金,将东坊村 口的烂泥塘改造成了集戏台、篮球场、村史馆、阅览 室、小池塘等为一体的东坊村文化广场,并利用广场 开展''采茶戏下乡学先贤、思奋进书香高塘''系列 文化活动,使东坊村生态文明村建设得以有效推进。 随着一项项文化活动在东坊村开展,许多贫困群众昔 日紧锁着的眉头日渐舒展开来。
  看到村民脸上有了笑容,刘旸瑒心里踏实了许 多。“那段时间因为忙着抗疫和消费扶贫,好久没有回 家,儿子都不理我了。'‘回想当初抱着尚在襁褓之中的 儿子去村里扶贫,眨眼间他就能咿呀学语、蹒跚学步, 刘旸瑒感到又酸又甜。
  2020年是全国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的一年。 刘旸瑒,这位年轻的"80后’驻村第一书记,对扶贫始 终有着满腔热血。她和队员们都说“我们出去都说 自己是东坊村的人。’
  委厅的帮扶工作获得村民的认可,也得到了各级 组织的肯定,工作队的工作連年评为省派单位定点帮 扶考核优秀等次。而刘旸瑒和她的伙伴们觉得,这只 是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刘旸瑒这位意气风发的青 年,正遵从时代的召唤和内心的选择,大步行走在为 人民服务的逐梦路上。
其他文献
记者:近年来,定南教育实现了快速“突围”。请您先介绍一下定南教育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李乐明:所谓的“突围”,应该是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出发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老百姓最关注的事是民生,而最大的民生的就是教育。作为教科体局局长,我深感责任重大,绝不能懈怠。老百姓最关注教育的两方面,一是质量,二是公平。我上任后,确立“努力改变教育生态”这一理念,这也是我面向未来、努力追赶的目标。  首先,教科体局的
期刊
2019年10月1日,第一批10所试点学校正式启动;  2019年12月,第二批试点学校启动;  2020年4月7日,复学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九年级启动,保持与复学工作同步;  2020年5月18日,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铺开……  这是新余市“小荷工程”的推进节奏。  截至2020年5月底,“小荷工程”已经覆盖新余市63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点),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2100余万元,标准化改造
期刊
2014年5月16日,全国助残日,成立不到一年的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举行了一场文艺汇演,孩子们为观众送上了他们精心编排的节目。学生家长和来自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人士听他们用心歌唱,看他们用心跳舞,感受他们用心创造"特殊''世界里的神话,许多人都感动落泪。此次活动是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蒙芳克服诸多困难策划并组织的,不仅让全社会看到了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关
期刊
“当时水来得特别快,凌晨三点水只是过膝,四点就到脖子这了。”当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抗洪救灾青年突击队来到都昌县苏山乡如岗湾村,为受灾村民送上慰问品时,袁金春指着家里墙壁上被水淹后的痕迹说。  2018年脱贫的袁金春,年过半百,两个女儿都在读小学,他回忆起洪水来袭时的情形,仍然心有余悸:“整个一楼全被淹了,我赶忙把两个孩子转移到楼上。菜油、化肥、电动车这些东西来不及搬走,都让水给浸泡了……” 
期刊
2月26日,记者从奉新县城出发,穿过一段段弯曲的盘山公路,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来到大山深处的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刚一落座,刚从北京参加全国脱月英老师,拿出手机翻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为她颁奖的照片,并向记者介绍了表彰大会的盛况。她激动地说“我是一名乡村教师,能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央领导同志亲自为我颁奖,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我只是教育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个奖归功于我
期刊
自2016年芦溪县获批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以来,芦溪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投资儿童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积极破解瓶颈问题,锐意改革,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全县现有幼儿园105所,其中公办园91所,民办园14所。有省级示范园2所,市级示范园25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5%,公办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65.5%。  一、一穷二白的起点
期刊
在芦溪县源南乡中心幼儿园内,欢声一片,孩子们正在开展户外活动,有的玩滚筒、有的踩高跷、有的骑车、有的爬竹竿……各种游戏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置身其中,根本想不到,这是一所于2019 年12 月才建成投入使用的乡村幼儿园。  在这之前,这所幼儿园"蜗居”在源南学校的两间教室里。如今,源南乡中心幼儿园“鸟枪换炮”,从源南学校搬了出来,人员独立、财务独立、管理独立;幼儿园建设也“高大上”,总占地面积
期刊
全面认识劳动教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面临的挑战,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效果。目前,劳动教育资源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面临不少的挑战。  一是教学体系层次不清。在思政课教学目标上,劳动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存在主体制约,教师对劳动资源内容把握不准确,仅停留在浅层的宣传和教育,忽视时代价值,学生难以内化劳动教育并与自身发展紧密相连。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简单地将劳动嫁接到教学内容中,对资源整合缺乏研究,造成与
期刊
江南草长莺飞,新学期如期而至。  刚交完脱贫攻坚的教育''答卷",又要为支持乡村振兴''出题",参加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吉安市永新县教体局党工委书记、局长王佐又要忙碌起来了。  过去的五年里,只要接到一例贫困学生辍学的情况反映他都要过问、督办、走访,并充分利用工作日和节假日,走遍了全县238个行政村和183所农村学校、幼儿园,实现了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  截至2020年11月,江西
期刊
吉安市青原区是在2000年9月,吉安撤地设市时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县级行政区,由原县级吉安市、吉水县、吉安县所辖边缘、偏远的10个乡镇场组合而成,现有人口22.53万,为吉安市中心城区和吉泰走廊核心区。  青原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是唱响正气歌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故里和南宋名臣胡铨故里,是庐陵文化核心区;是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研究传播中心。这里红色革命历史厚重,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