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研究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aaaq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等师范生的就业模式已由传统的统招统分转向了由用人单位、学生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随之而来的困境便是高校师类毕业生的逐年递增与用人单位需求量的不平衡而引起的毕业生待业人数的增加。如何有效的提高师范生的就业能力是提高师范生就业率的关键。
  关键词;师范生;就业能力;培养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已有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型为大众教育模式,高校的毕业生数量也逐年增多。据有关报道,截至2013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人数规模已经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了19万人。可想而知,我国的师范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是很严峻的。因此,提高师范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是提高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一、师范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一词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贝佛里奇在1909年提出。贝佛里奇认为就业能力指的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随后由美国学者对此进行了近一步的完善和扩充。他们认为就业能力不单单包括就业者在获得和保持工作中的能力,还包括求职者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的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师范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应包括师范生自身在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还应包括师范生自身的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制约师范生就业能力提高的因素
  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的师范生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能力差距。制约师范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大致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
  师范生在校所学的课程是师范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国师范学校的课程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导致课程设置未能很好的与就业市场接轨,使得学校开设的课程单一,课程内容不突出,专业性不强。譬如,师范院校都开设了”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门课程,但课程教学上仍然强调的是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内容的结合较少,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能力。
  2.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師范生将从事的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对师范生的就业标准就更高。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学校学习时,仍然过分看重考试中的分数,从而忽视了对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影响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其次,师范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的教育重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生便是其中的培养重点,但是当前师范类大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身创新力的意识较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3.就业和服务指导体系存在不足
  就业指导在学生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就业指导和服务仅仅是针对即将开始找工作的大四学生进行的一种服务。在这种模式下进行的就业指导很难发挥其作用。
  三、提高师范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1.完善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高与学校开设的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开设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1)掌握基础知识的课程;(2)教学能力知识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在教学方面仍然偏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实践课程。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就会受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要认清方向,建立与市场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推进师范类课程的革新,完善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建立和完善学校就业服务指导体系
  传统的就业指导服务是在学生大四学年,针对学生就业而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并未贯穿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其次,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也只是在学生进行就业时提供就业的相关信息,给予学生在就业方面一些指导,在学生实际求职中,对学生的帮助就相对较小。作为学校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可以从学生进校之初就开设,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从而根据市场的相关要求,弥补自己的不足,缩小与市场要求的标准的差距,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锻炼自己,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是提高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根本。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首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其次,作为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实习时间,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增加就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颜世娜,程 超,张海光,赵 斌,孙学军.优化课程设置, 多渠道提高师范生就业能力[J].广州化工,2009.
  [2]刘红霞.论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其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
  [3]万 军,刘 艳.浅析师范类大学生就业中的观念转变和能力提高[J].科技信息,2008.
  [4]熊书银,黄登婕.大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培养[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5]杨艳花.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力提高的途径探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作者简介:彭丽(1988.12-),女,汉族,重庆长寿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论与教学论。)
其他文献
期刊
幼儿教育,我们通常又叫做启蒙教育,幼儿时期孩子的思维结构的形成,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而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语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是重要的信息载
小利生长在农村,远处晃眼一瞟,她那清瘦的脸颊两侧印着高原的红晕,涨红了脸,细长灵巧的脖颈和一身儿土色的薄衫儿,奇怪的耷拉在皮肤上.rn在小利出生五年后,小利的矿工父亲下
期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诉求.毋庸置疑,教育在这一诉求之下承担着比以往更为重大的使命.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教育活动的一项具象评价指标,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分析,深刻探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方面的问题,并对师德考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对策;探讨  一、高校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高校师德建设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笔者认为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理想信念的
摘要:《红楼梦》不但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与消亡,还在书中记录了大量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知识以及民风民俗,其中就包含了很多佛教思想。“因缘果报”和“色空观念”是佛教文化的两个重要因子,因此本文旨在以此为出发点来分析《红楼梦》所渗透的佛教思想。  关键词:《红楼梦》;因缘果报;色空观念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
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需要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并矢志不渝地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够在事实上保证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
期刊
带着丝丝寒意,我和陈老师还有工作坊的其他小伙伴儿相遇在康美二小的校门口,开始了我们的第二次进校园教研之旅.在康美二小我们听了广雪芹老师指教的《狐狸分奶酪》.广老师教
期刊
《卓越理财》:当初促使您自主创业的一个原动力是自己给自己买一辆跑车,现如今,您可以每年给自己犒劳一部心爱的车子,除此之外,您有做投资吗,平时注重打理自己的钱财吗?史晓
或许绝大多数到过郎德的游客并不知道一个已经成为历史,或者对年轻人来说根本不熟悉的农村分配方式--工分制.然而,它一直足郎德开展村寨旅游的内在支撑制度,而今它又成为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