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领导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8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矛盾领导是一种运用矛盾和整合思维平衡和协调组织变化的新型领导风格。研究表明,矛盾领导对员工主动性行为存在影响,但具体的内在作用机制尚未明晰。基于此,探讨矛盾领导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6家企业的300份领导和其直接下属员工配对调查问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矛盾领导行为正向影响员工主动性行为,员工情绪耗竭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员工工作-家庭冲突正向调节情绪耗竭和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矛盾领导研究的成果,还为企业合理有效地激发员工主动性行为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矛盾领导;员工主动性行为;情绪耗竭;工作家庭冲突
  中图分类号:C9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2-0058-06
  引言
  随着组织环境动态化和复杂性程度的不断提高,组织不仅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对新生代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新生代员工仅仅完成分配的工作指标已经很难满足当下的需求,组织需要员工自觉承担工作的职责和改善当下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组织中的规则或循规蹈矩的领导方式会限制员工的主动性行为。Grant(2010)认为,主动性行为是个人采取的一系列积极主动的行为来适应组织和环境的变化,或者是在环境未发生变化时就采取主动的行为来改变环境。本研究认为,主动性行为是员工的一种积极行为特征,它包括建言行为、帮助行为、担责行为、反馈寻求行为和自主行为等,并且它对组织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如何有效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行为已经成为组织领导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领导力虽然能有效激发员工主动性行为,但是破坏了组织规则,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传统单一的领导方式已经很难应对当下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和竞争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具有整合思维的矛盾领导引入到员工主动性行为和组织发展等问题的探讨中。例如,矛盾领导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自我效能感,进而显著激发其自身的创造力,促进其工作绩效的改善,对团队创新能力产生重要影响。鉴于此,本研究的第一个研究目标是探讨矛盾领导是否适合改善员工主动性行为。
  资源保存理论能够通过矛盾领导对个体内部资源影响变化的视角来探讨矛盾领导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作用机制。循规蹈矩的组织规则会约束员工的个性及其工作的灵活性,使员工感受到被约束;会消耗其心理资源,从而导致负面的产出效果,减少员工在工作上的资源投入。而矛盾领导能够有效地破除组织规则束缚,减少员工心理资源耗竭。例如,在执行工作要求的同时能够允许员工灵活性处理事务,满足员工尊重的需求,因此員工不会感受到被压制,更不会产生因与领导不和谐关系所带来的的人际压力,从而减少了员工资源的损失。最终,员工会愿意分配出更多的资源去投入到员工主动性行为之中,从而提高员工的主动性行为。鉴于此,本研究的第二个研究目标是探讨矛盾领导对员工情绪耗竭的影响。
  Greenhaus和Beutell(1985)提出了工作家庭冲突源自个体角色冲突。当个体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在同一时间满足工作和家庭两个角色需求时,就会在个体心理和行为上引起冲突。根据资源保存理论(COR),情绪作为员工的心理资源是会被消耗和损失的,工作家庭冲突会影响员工的情绪,促进员工心理资源的消耗,因此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情绪状态紧密相关。根据替代效应可知,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导致员工情绪耗竭,进而分散了一部分的负面情绪在工作中的投入,减少了负面情绪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从而增强了员工的积极主动性行为。鉴于此,本研究的第三个研究目标是探讨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在员工情绪耗竭和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
  一、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一)矛盾领导与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关系
  主动性行为是指个人采取的一系列积极主动的行为来适应组织和环境的变化,或者是在环境未发生变化时就采取主动的行为来改变环境。一方面,员工主动性行为不仅能够发现组织存在的潜在问题,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而且还能够适应组织和环境的变化,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主动性行为能够提高员工自身与组织的匹配度,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张桂平,廖建桥,2011)。研究表明,伦理型领导在激发员工主动性行为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Walumbwa&Schaubroeck,2009)。矛盾领导作为一种对立的领导方式,采用“既……又……”的方法能够合理有效地处理好个体能力发挥和组织中的规则限制的矛盾,能够显著性地预测员工主动性行为。本研究将从矛盾领导的五个维度来探讨其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
  首先,矛盾领导者能够有效地将自我为中心和他人为中心相结合,在确保本身控制决策权的同时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利,员工在工作方向一定的情况下能够掌握一定的自主权,使员工在满足权利需求的同时又满足领导者信任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员工会更加积极主动去做好工作,自觉自愿处理工作。其次,矛盾领导既能够严格执行工作要求,又能允许员工工作保持灵活性,能够灵活有效地调整工作的模式和方法,为员工起到表率作用。这样,员工对领导者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在工作中重新定位自己的方向,自愿表现出积极主动性行为,为组织带来更高的绩效与更好的发展(Sonnentag & Starzyk,2015)。最后,矛盾领导者能够在统一对待下属的同时,又能够去包容下属的个性化;在与员工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又能够拉近与员工之间的亲密度。这样就满足了员工个性化的需求,使得上下级关系得以更好的发展,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工作环境,进而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行为。总而言之,矛盾领导通过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认知需求等方面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行为。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矛盾领导对员工主动性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
  情绪耗竭指员工因为心理上和情绪上的过度需求而引发的筋疲力尽的状态,表现为身心疲惫和情绪枯竭。作为心理过度疲劳或过度紧张的典型表现,情绪耗竭是面临高工作要求的一种激性反应。循规蹈矩的工作、上级对下级的忽视等行为均会给员工心理带来消极的影响,巨大的工作压力很容易让员工产生负面的情绪,长此以往会让员工情绪低落、筋疲力尽,对工作失去激情。Tepper(2000)研究表明,辱虐管理会显著正向影响情绪耗竭。与负面领导行为相比,矛盾领导却并不如此。矛盾领导能够在执行工作要求的同时有效让员工发挥灵活性,使员工避免因循規蹈矩的工作所带来的的心理消极之感。此外,矛盾领导还能在统一公平对待下属的同时考虑下属的个性化差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求同存异的需求,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避免了消极情绪的产生。
  研究表明,员工在组织中所经历的情绪体验会给对待组织和工作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工作行为和结果等造成显著影响(Schat & Frone,2011)。当情绪低落时,员工往往会感觉到身心疲惫,从而导致员工心理资源的消耗。根据资源保存理论可知,此时员工就不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引起员工对工作敷衍,导致组织效率变低和绩效的降低,进而影响员工对工作的积极主动性。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员工情绪耗竭在矛盾领导行为和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三)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调节作用
  工作家庭冲突表现为角色的冲突,指的是员工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扮演着多种角色,当这两个场所的角色发生冲突时,员工无法既满足工作的要求又满足家庭角色的需求,从而引发冲突与压力(Kahn et al.,1964)。由于老年龄化不断加剧以及职业女性人数的不断提高,不仅女性,男性也在慢慢卷入到家庭事务劳动当中,因此,工作家庭冲突已经成为大部分员工面临的困难问题之一。当员工的时间被大量工作“侵占”时,员工在很大程度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工作,甚至有时会将工作带入家庭,抑或用休息时间或者陪家人的时间去处理工作,造成员工在工作家庭之间的角色难以转换。他们的时间大部分都被工作所占,没有更多时间去照顾家庭,常常疲累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之间,给他们的工作和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如工作效率降低、缺乏斗志、没有目标、态度倦怠等。可见,工作家庭冲突必然会给员工的情绪带来负面的影响。根据替代效应,员工工作家庭冲突会导致员工情绪耗竭,进而分散了一部分的负面情绪在工作中的投入,减弱负面情绪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从而增强了员工的积极主动性行为。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工作家庭冲正向调节情绪耗竭与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即员工工作家庭冲突越大,情绪耗竭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就越弱。
  本研究的研究框架见图1。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调查了来自上海市、南京市的6家公司的319名工作人员。为了避免同源误差的影响,采取上下级配对的方式完成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数319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94.0%。
  (二)测量量表
  矛盾领导行为:采用Zhang(2015)开发的量表,共包含22个测量题目,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5。
  情绪耗竭:采用李超平等(2003)对MBI-GS进行修订后的情绪耗竭量表,该量表一共有5个题目,一致性信度系数为 0.89。
  员工主动性行为:采用Parker和Collins(2010)开发的量表,共选取7个针对性测量题目,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7。
  工作家庭冲突:采用Carlson等(2000)开发的工作—家庭冲突量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8。
  控制变量:本研究选用压力作为控制变量来研究其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杨廷忠教授所修订的量表,选了7个有代表性的题目,一致性信度系数0.891。
  三、数据分析结果
  (一)因子区分效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来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如表1所示,经过4因子模型与其他备选模型拟合效果分析,发现4因子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x2/df=1.54,IFI=0.95,CFI=0.95,TLI=0.95,RMSEA=0.04),因此说明研究的4个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经中心化处理,表2显示了各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平均值和标准差。矛盾领导行为与员工主动性行为正相关(r=0.48,p<0.01);矛盾领导行为与情绪耗竭负相关(r=-0.27,p<0.01);情绪耗竭与员工主动性行为负相关(r=-0.15,p<0.01)。这初步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
  (三)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如表3所示,模型1和模型3反映了控制变量压力对研究内容有一定的影响,模型2说明了矛盾领导行为能够负向影响员工情绪耗竭的程度(β=-0.12,p<0.05),模型5说明了员工情绪耗竭对员工主动性行为具有负向调节作用(β=-0.17,p<0.01),模型4说明了矛盾领导行为对员工主动性行为具有正向调节作用(β=0.49,p<0.001),假设1成立;从模型4到模型6,当把中介变量员工情绪耗竭代入主效应方程中时,模型变量增加了1%,员工情绪耗竭(β=-0.11,p<0.05)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仍然显著,矛盾领导行为的影响显著性降低,说明员工情绪耗竭在矛盾领导行为和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假设2成立。
  经过对样本数据中心化处理,由表4的模型3可知,员工情绪耗竭与员工工作家庭冲突的交互项正向调节员工主动性行为(β=0.13,p<0.01),故假设3成立立。图2展示了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在员工情绪耗竭和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在员工工作家庭冲突越大的情况下,员工情绪耗竭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越强;而在员工工作家庭冲突越小的情况下,员工情绪耗竭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就越弱。   四、结论
  本研究从领导行为的认知视角探讨了矛盾领导行为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矛盾领导行为能够正向预测员工主动性行为,员工情绪耗竭在此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在此过程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即员工工作家庭冲突强化了员工情绪耗竭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
  (一)理论意义
  本研究证实,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导风格,矛盾领导行为对员工主动性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本研究的研究亮点在于,打破了以往领导方式的研究方向,以往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研究的领导力主要包括变革性领导、支持性领导、伦理型领导、辱虐管理等,却很少有文献关于矛盾领导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研究。而本研究则探讨了一种新兴的领导方式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从单一情景下到复杂环境下对领导行为研究的演变。矛盾领导够有效地利用矛盾整合思维,既能夠满足组织层面的需求,也能够满足个体层面的需求,从而有效激发员工积极行为,促进组织更好发展。本研究研究的结论与Zhang等(2015)提出的矛盾领导相关结论是一致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矛盾领导行为是一种益于组织发展的领导方式,能够提升员工的主动性。除此之外,本研究也证明了矛盾领导行为对员工主动性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矛盾领导行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推动了矛盾领导行为在本土的发展。
  (二)实践意义
  在竞争压力和工作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只遵循工作指导书或上级安排已经无法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员工需要转变自身的思维和态度,积极主动投入到工作中。首先,领导者应用矛盾的思维去看待事物,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去应对组织的变化和员工的需求。与此同时,员工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为组织的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因此,领导者既要跟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要跟下属保持好亲近度;既要维护自身决策控制权,同时也要适当给予下属员工一些自主权利,使员工得到尊敬和信任。这样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平、开放、包容的团队氛围,从而促使员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为组织发展做贡献。其次,管理者要适当地去关注员工的情绪变化。工作绩效固然重要,但人性化管理更重要。若员工过多地消耗心理资源,从而忽视对工作本身的重视,就会削弱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组织的绩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报,2003,(5):677-684.
  [2]  罗瑾琏,胡文安,钟竞.悖论式领导、团队活力对团队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J].管理评论,2017,29(7):122-134.
  [3]  张桂平,廖建桥.国外员工主动行为研究新进展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3):58-65.
  [4]  Arvey,R.D.,Zhang,Z.,Avolio,B.J.,& Krueger,R.F..(2007).Developmental and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leadership role occupancy among women.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92(3),693-706.
  [5]  Beutell,G.N.J..(1985).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0(1),76-88.
  [6]  Bass,B.M..(1990).Bass and Stogdill,s handbook of leadership.New York:Free Press.
  [7]  Carlson D S,Kacmar K M,Williams L J.Construction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work-family conflict[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0,56(2):249-276.
  [8]  Grant,A.M.,Gino,F.,&Hoffman,D.A.(2010).The Hidden Advantages of Quiet Bosses.Harvard Business Review,88(12):28-28.
  [9]  Kenny,D.A.,Korchmaros,J.D.,& Bolger,N..(2003).Lower level mediation in multilevel models.Psychological Methods,8(2),115-128.
  [10]  Parker,S.K.,& Collins,C.G..(2010).Taking stock:integrating and differentiating multiple proactive behaviors.Journal of Management,36(3),p.633-662.
  [11]  Rosing,K.,Frese,M.,& Bausch,A..(2011).Explain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leadership-innovation relationship:ambidextrous leadership.Leadership Quarterly,22(5),p.956-974.
  [12]  Sabine Sonnentag,Anita Starzyk.Perceived prosocial impact,perceived situational constraints,and proactive work behavior:Looking at two distinct affective pathway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15,36(6).
  [13]  Schat A C H,Frone M R.Exposure to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at work and job performance:The mediating role of job attitudes and personal health[J].Work & Stress,2011,25(1):p.23-40.
  [14]  Tepper B J.CONSEQUENCES OF ABUSIVE SUPERVIS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2):178-190.
  [15]  Wu C.,Parker S.K.The Role of Leader Support in Facilitating Proactive Work Behavior:A Perspective from Attachment Theor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7,43(4):1025-1049.
  [16]  Walumbwa,F.O.,& Schaubroeck,J..(2009).Leader personality traits and employee voice behavior:mediating roles of ethical leadership and work group psychological safety.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94(5),1275-1286.
  [17]  Zhang Y,Waldman DA,Han Y-L,etal.Paradoxical Leader Behaviors in People Management: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5,58(2):538-566.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从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中突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绿色金融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虽然绿色保险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实际发展缓慢,甚至一度停滞。因此,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从绿色金融这一上位概念的角度对绿色保险内涵作出分析,以浙江省湖州市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以来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
期刊
摘 要: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交通业与互联网相互结合的产物。网约车将闲置资源以及劳动力进行优化配置。但现实中存在着诸多对网约车消费者的侵权问题。通过解读网约车的基本概念,介绍网约车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及原因,最后提出共享经济背景下对网约车的法律规制路径,如加强合作监管、设立良好的网约车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相关保险制度及设立网约车的信用等级制度等。  关键词:网约车;侵权;消费者权益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新思想和新观点,形成了完整丰富的理论体系。站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立场上,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作为实践性鲜明的理论课题,内蕴三重逻辑:扶贫实践与时代发展双向互动的历史逻辑,劳动实践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的人学逻辑,经济解放和精神解放的双重价值逻辑。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对我国在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是废弃快递包装导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隐私泄露等突出问题。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网购的主力军,校园快递回收对经济、环境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以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快递包装和回收的特点及回收行为的影响因素问题,基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网上问卷调查和校园周边物流点实地调研,通过调研数据分析校园快递包装的回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回收策略,以期进一步提
期刊
摘 要:《凝聚力量·超越小康——农村基层工作文稿汇编》一书聚焦有“广东第一村”之称的佛山市罗南村的发展经验,收录了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2013年,前罗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关润尧关于党建、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经验和思考。该书提供的罗南村发展经验,呈现出一条基层村干部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乡村振兴很好的范本。该书体现的治村理念,对于广东各村居的建设和发展无疑也具有相当大的借鉴和指
期刊
摘 要:以2012—2017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Python爬虫,检验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并以媒体负面报道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供应链集中度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企业的供应链集中度越高,其非效率投资行为越严重。同时,媒体的负面报道越多,越能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二是在供应链集中度的作用下,媒体报道会负向调节其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
期刊
摘 要:从红色旅游视角看,宿州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成效较好,但也存在诸如旅游设施不完善、缺乏创意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缺少体验式参观模式等突出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完善展品和基础设施;加大对非物质红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力度;加大景区红色文化宣传力度;强化红色文化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加强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  关键词:红色旅游;宿州红色文化;传承;弘扬;路径  中图分类号:G1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浪潮兴起,各国都希望参与到其中,并从中受益。但近年来以美国为主的单边贸易主义国家的出现,打破了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基于此,分析逆全球化经济的内在逻辑、“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选择以及“逆全球化”和“一带一路”两种发展趋势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关键词:逆全球化;“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针对华南农业大学的本科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有效样本525个,并运用分组差异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是否存在人格特质差异,以及在哪些人格特质上存在差异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相比,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更具创新性,具有更大的控制源以及更为警觉。高等教育机构可以转变创业教育内容,通过丰富创业知识储备、注重创业能力培养等途径培养大学生人格特
期刊
摘 要: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行业门类逐渐齐全集中,非公有制经济作用举足轻重。该区域营商环境的不足主要是政策环境不足、法治环境不足、社会服务环境不足。对于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商环境的建议涵盖优化政务服务環境、优化法治保障环境、优化社会服务环境,目的是激发县域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营商环境  中图分类号: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