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t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内容中十分重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结合,数学原本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且数学是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相关数据,完成对于问题的计算和证明。因此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实践与思考
  1 引言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最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且独一无二的教科书,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来讲,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根本离不开对于生活这一教科书的依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与其相似的内容甚至是原型,由此可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的重要性。
  2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现状
  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大部分的教师仍然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教学基础,从而导致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经验脱节,具体表现为:将数学知识以及技能作为教学目标的重点,忽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大多拘束于教材知识,忽视数学与实际生活运用的关系;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等,种种方面都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的进展,从而导致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数学课堂也形成了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使原本灵活多变的数学不再具有灵性之美,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3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而一直以来的数学教学目标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基于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为出发点,在课堂中创设生动有趣且与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要依据教材内容创设多种生活情境,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数学问题引入到数学课堂中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难题带进课堂中来,通过教师讲解、与同学讨论、自身验证等方式来进行解决,从而在自身产生数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想法,营造良好的课堂生活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课堂与生活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联系生活实际,寻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素材来作为生活化情境的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身边处处存在数学,数学问题就在身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时,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商店和超市买东西时,需要用到什么东西来支付啊?”学生回答:“钱、人民币”,教师:“对!那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人民币呢?接触过的人民币数额是多少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数额的人民币,要求学生进行辨认,强化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安排生活化问题,如“假如妈妈给了小明一张20块数额的人民币,要他买两瓶五元的饮料和一包三元的卫生纸,那小明应当剩下多少钱?”,此过程不但加强了学生对于人民币使用计算的思考,也能使课堂更加趋于生活化。
  4 捕捉课堂中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
  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而数学知识也渗透在课堂的各个角落。想要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就需要重视起课堂中存在的生活素材以及数学知识的地位,以此来作为辅导学生更好的在课堂中完成生活化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课堂实际,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体会生活,在生活素材中感悟数学。首先,教师需要对教室内存在的与教材、生活信息有关物体的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依据教学现状将其融入到教学目标中,完成生活素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目的,帮助学生更好的通过课堂中身边存在的生活素材来感受生活化教学;其次,鼓励学生自主发展课堂中存在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和事物,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中进行展示,通过这种学生自我发现、自我了解的过程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发现数学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为日后解决生活问题打下基础。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自我寻找课堂中存在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物品,并强调某些正方形和长方形虽然是特殊平行四边形,但也属于平行四边形的范畴,如课桌、平行四边形尺子、凳子、窗户等,而利用课堂中存在的生活素材可以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身边存在哪些平行四边形,如一些马路边的花坛、楼梯扶手、小区门口的电动推拉门、可以伸缩的衣架等,完成生活与课堂的结合。
  5 课堂中开展生活化的趣味探究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强弱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切实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较为复杂,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化现象,而单纯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达不到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知识加以运用,来解决数学难题是进行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开展相关生活化趣味活动的形式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探究及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进行。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开展以“发现物品中的克”为主题的趣味活动: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面包、方便面、瓶装水等物品,然后要求学生依据物品上给出的克数总量来计算某一物体的重量,如瓶装水上标注着容量为550ml,假设其装满水的整体重量为600克,已知瓶子单独的重量为50克,那550ml水的重量为多少克呢?引导学生列出公式:600—50=550克,以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数学知识的运用。
  6 总结
  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教师既需要帮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要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知识,以此来将数学变成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完成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参考文献:
  [1] 吕春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名师在线,2020(02):42-43.
  [2] 林凌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51-252.
  [3] 汪其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误区及优化策略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7):39-40.
其他文献
<正> (1)气候和衣食住。气候和人生关系之密切,从衣食住各方面统可以看出来。先说衣罢。俗语有句话,叫『急脱急着,胜如服药』。这就表示我们穿农裳之厚薄多少,须随天气而定的
21世纪是技术的世纪,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使社会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技术的世纪完满生活、如何为技术的世纪做好准备,都是需要提升学生技术素养才能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的历史分明理论很丰富.本文选取了<资本论>中涉及的三种.第一种广为人知,即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等.而第二种、第三种分
周清庄油田沙三段为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自然能量补给差的特点。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目前在开发过程中表现出注采井网不完善、油井液量低、
在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两大模式下,我国刑事诉讼模式总体上处于职权主义模式范围之内,并带有纠问式诉讼的残余.因此透视我国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现代司法理念重构我国刑事
摘 要: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初中生音乐欣赏教学。从目前初中生音乐欣赏的教学现状出发,先讲述了目前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不受重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没有兴趣,教师的授课也是非常无趣,这就导致音乐欣赏教学无法很好的落实。为了响应新课标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学校应该对音乐教学重视起来,教师通过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挑一些他们喜欢的音乐,以学生为课堂的重心去进行讲述,增加学生的
隋朝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在历代中算得上是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一位帝王.文帝在创建隋朝的过程中,对待诸子的态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从宽到严,造成了皇子们的悲剧命运,这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