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铅门技术在口咽癌调强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i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半铅门容积旋转调强计划(H-VMAT)应用于口咽癌时的剂量优势,与全铅门容积旋转调强计划(W-VMAT),固定野调强计划(IMRT)进行比较。

方法

选取10例口咽癌患者CT图像传至Eclipse11.0(美国Varian公司)治疗计划系统行H-VMAT、W-VMAT和IMRT。两种VMAT计划均采用双弧360°照射,IMRT计划采用7野均分。3种调强计划的通量优化条件一样。统计靶区PGTV、PCTV1、PCTV2、PGTVln、PCTVln的D2D98D50、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脑干、脊髓的D1 cc;腮腺、口腔、喉的平均剂量Dmean,颈部正常组织Dmean,跳数(MU)以及其他剂量学参数。

结果

3种调强计划方式之间比较,H-VAMT计划改善了靶区的HI、CI(靶区PCTV2除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I:F=3.959、6.764、10.581、6.770、13.040, P<0.05;CI:F=6.594、4.138、0.842、4.031、5.388, P<0.05),同时明显降低了脑干、脊髓的Dmax(F=4.509、20.331, P<0.05)和D1 cc(F=27.432、26.314, P<0.05),减少了口腔、喉以及颈部正常组织的Dmean(F=4.279、29.498、19.295, P<0.05),其中口腔、喉的V50%在IMRT中略低(F=8.140, P<0.05)。IMRT对口腔、喉的保护略优于W-VMAT,但剂量分布最差。H-VMAT计划在颈部正常组织以及下颈,背部的剂量分布最优,IMRT则存在高剂量曲线。

结论

口咽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采用半铅门技术优于全铅门W-VMAT、固定野IMRT计划,可以考虑临床实践。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选取10例身高在120.0 cm左右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上下两段行螺旋断层治疗(HT)实现全身照射(TBI),通过分析衔接处靶区剂量分布的变化情况,寻找最佳靶区间隔距离所对应的计划设计参数。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定位CT获得层厚为5 mm的全身图像,同时在髌骨上方10 cm处放置铅丝,作为上下两段靶区的分割线。在美国瓦里安Eclipse 13.5医生工作站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
随着现代放射治疗技术进步,放疗已由过去二维时代进入三维和四维时代,治疗精度大幅度提高,分割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从传统放射治疗发展到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为代表的聚焦照射,提高了肿瘤靶区剂量,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随着影像引导技术进步,治疗机与影像引导结合,每次治疗前通过影像扫描技术获得肿瘤靶区位置信息,或用4D影像引导技术精确地将射线投射到目标靶点,达到
目的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射波刀治疗时,正常肺部组织所受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射波刀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6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放疗计划,根据肿瘤体积大小和位置不同,采用PTV区域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剂量均匀指数(HI)、同侧和对侧肺组织接受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5、V10、V20和V30参数对物理计划进行评价,并对肿瘤贴近肺门患者的放疗计划,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TF)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PF)两种同期放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纳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自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所收治的103例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TF)或对照组(PF),TF组52例,PF组51例。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生存率(OS),次要终点为局部控制率(LPF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不良
期刊
目的基于中国参考人体模,对典型CT患者剂量进行模拟与分析。开发一款在线评估CT扫描所致受检者器官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的软件,为快速评估CT扫描辐射剂量提供工具。方法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GE LightSpeed 16型号CT进行建模,基于中国参考人体模计算中国成年男性、女性和1岁儿童受CT扫描照射后各组织器官的剂量,建立单层轴扫器官剂量数据库。开发基于web的CT剂量评估软件,根据用户输入的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