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技术在池塘循环水养殖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99youai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利用生态治理技术进行池塘循环水养殖能够有效去除其中的杂质,达到提高生态效益的目的。该技术具有投资小、能耗低、效果显著等优势,能够最大程度上改善养殖水体水质,从而节约水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质量。基于此,分析生态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生态治理技术在池塘循环水养殖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期为推广生态治理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治理技术;池塘循环水养殖;应用
  中图分类号:X71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100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人工水产养殖模式已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养殖标准,传统的人工水产养殖模式会对水体造成极大的污染,导致水体中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不断增加,溶解氧下降,进而会造成水产品整体质量下降。因此,有必要将生态治理技术应用在池塘循环水养殖中。
  1 生态治理技术的原理
  生态治理技术是指利用生态技术净化污水,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是人们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学基本原理整治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生态治理要确保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和重建,主要涉及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控制等环节。生态治理可从2个层次进行划分。1)依据生态治理的使用目的分为陆上治污和净化污染水体[1]。2)按生态治理工程类型分类,可划分为人工湿地、生态河道、生物控制等多个种类。
  生态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治理环境污染和依照生态学原理治理环境污染。1)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指借助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转等功能,促使进入生态系统的污染物在第一时间能够被分解消化,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以确保环境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治理。2)依照生态学原理治理环境污染,则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采用物质循环、能量流转、信息传递等多种方式,构建污染治理设施或处理系统治理环境污染[2]。
  2 生态治理技术的内容
  2.1 合理选择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的生长适应性与抗污能力存在差异,应根据水体深度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1)选择对N、P等污染物有较高净化率的常绿植物;2)选择不同的品种搭配,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实现沉水植物自然更替的效果;3)以本地品种为主,防止外来物种入侵;4)选择容易维护管理的品种,减少维护工程量。沉水植物是保持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对水体中的N、P污染物有较高的净化率,可以为浮游动物提供生长场所。挺水植物是构成水陆交错带的主要物种,对截留面源污染、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具有重要作用,还具较高的景观价值。
  2.2 科学栽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一般以沉水植物为主,配以漂浮植物与挺水植物。不同的水体有着不同的水体状况和特征,要根据其水体状况和特征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可将挺水植物与漂浮植物作为浮床,让其他水生植物能够有效栽种。在种植水生植物后,每隔一段时间要补充一次水源,以保证植物能够茁壮生长。此外,要经常清理杂草,发现缺苗时要及时补种[3]。
  3 生态治理技术类型
  3.1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人工湿地应用了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促进污染物质实现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人工湿地按布水类型主要分为4种类型。1)地表流湿地。废水在填料表面,径流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这种湿地类型不能充分利用填料与植物根系的净化作用。2)潜流湿地。潜流湿地是以亲水植物为表面绿化物,以砂石土壤为填料,让水自然渗透过滤的人造景观。潜流湿地也可以用于一般性污水处理,底部采用天然砾石或者吸附型砾石,一侧进水一侧出水,中上层采用次一级粒径的天然砾石或者吸附型砾石,表层采用覆砂或覆土的形式种植亲水性表面绿化植物,在植物根系吸收和砾石的吸附功能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卫生条件良好,是现阶段使用频率最高的类型[4]。潜流湿地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植物根系输氧作用,成为处理污水的有效方法。3)垂直流湿地。垂直流湿地是一种充分结合地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特点的技术工艺,能够有效净化有机物和氮,但是建造标准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4)潮汐流湿地。潮汐流湿地主要通过交替进水和空气运动,使氧的传递速率和消耗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3.2 人工水塘技术
  人工水塘主要利用天然低洼地进行筑坝或人工开挖而成,主要通过污染物沉降、反硝化作用降解水体污染物。人工水塘的水深、水力负荷要满足相关标准,才能起到有效沉降污染物的作用。因此要清楚影响滞留池去污效果的因素,确保系统免疫功能不会在原有基础上被削弱。目前,人工水塘技术对于水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极高,且建造成本较低、设计简单,但是处理效率不高,通常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降水量,在多雨季节容易导致水糖负荷超过其蓄水容量,从而导致截留效率受到影响。
  4 生态治理技术在池塘循环水养殖中的应用
  4.1 建立水体生态平衡
  水体中的生物资源主要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植物、低等鱼类等,饵料生物则主要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等。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存在制约关系,要想达到生态平衡就要促使生物资源的生物量和时空分布处于和谐平衡状态。生态养殖主要根据水中主要生物之间的关系,应用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原理,在水体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优化搭配养殖对象。因此,要致力于构建水体生态平衡。水草作为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能将各种物质转化为有机物,也是大多数鱼类的重要饵料。在底栖动物中,螺、蚌是人们喜爱的水产品,既是浮游生物的消费者,又是底层鱼类的饵料生物,因此生态治理技术在池塘循环水与养殖中的应用要应致力于维持水体生态平衡,防止外来入侵打破生态平衡。
  4.2 优化品种结构
  要选择生长性能好、抗病能力强、没有药物残留及饲料转化率较高的品种,以尽可能减少水体中的生物资源投养量,例如,以饲养优质鱼为主的池塘则可搭配一定比例的鲢鱼。同时,要科学高效地投放饵料,使用营养均衡的优质饲料,在饲料中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维生素、酶制剂等各种补剂[5]。
  4.3 投放增氧设备
  在池塘底层可使用管道微孔曝气增氧技术,进一步增加养殖水体底层溶解氧,加快池塘水体主要污染物、有机物的氧化速率,从而加快物质循环和能量利用,以保障池塘循环水养殖工作有序推进。此外,在冬季捕捞正式结束后,要将池塘水完全排干,清除池中的淤泥,以免后续养殖工作受到不利影响。同时,在水排干后要晾晒池底,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在春季放鱼前可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5 结语
  随着生态治理技术的持续发展,要在原有基础上摒弃传统人工养殖模式,以免鱼类排泄物和残余饲料污染水体。同时,积极使用生态治理技术,了解该技术对池塘循环水养殖工作的重要作用,种植优势水生植物,科学搭配混养种类,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李兴启,张林.生物修复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3(3):3.
  [2] 张美彦,杨星,蒋晓红,等.生物絮团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J].养殖与饲料,2020,19(7):59-62.
  [3] 刘文畅,罗国芝,谭洪新.生物絮凝技术在池塘养虾中的应用[J].渔业现代化,2013,40(3):14-18.
  [4] 朱晓荣,顾建国,曹卢,等.潜流湿地净化技术对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影响[J].水产养殖,2014,35(4):21-28.
  [5] 徐天勇.生态治理技术在池塘循环水养殖中应用研究[J].江西水产科技,2020(1):40-42.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探究生物质炭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从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表面结构、表面性质4个方面分析了生物质炭的性质,提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治理工作中使用生物质炭的策略,即生物质炭与植物修复法结合使用、化学淋洗法与生物质炭修复法结合使用、改良土壤性能,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作贡献力量。  关键词 生物质炭;重金属土壤;修复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
摘 要 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机监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成为相关工作人员的研究重点。对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农机监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简要概述,并提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措施。  关键词 农机安全监理;培训教育;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97  随
摘 要 林业技术装备是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林业技术装备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林业技术装备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以期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技术装备;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776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96  林业技术装备的发展
摘 要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种茶历史由来已久,至今已有1 700多年,大竹县种植白茶是在过去种植普通绿茶的基础上转型升级而来。对大竹白茶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为推动大竹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大竹白茶;现状;优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89  大竹
摘 要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国家发展中的基本战略,对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农业经济管理中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也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管理进程及最终的管理成效。基于此,具体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問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农业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
摘 要 茶叶是湖北省宜都市优势传统产业,从产业基础、产业主体、品牌价值、茶文化氛围、技术支撑力量、良种繁育基础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了宜都市茶产业发展的成效,总结了阻碍宜都市茶产业发展的瓶颈,并由此提出了品质提升、品牌强业、融合发展、市场拓展、抱团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策略,为宜都市茶产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产业;成效;瓶颈;策略;湖北省宜都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
摘 要 主要介绍了U型渠道的优势,分析了U型渠道在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中的有效应用,探讨了U型渠道施工技术措施,以加强对U型渠道的研究,充分发挥其作用,优化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结构,保障良好的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应用效果。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结构,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从而促进农田生产率的提升,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U型渠道;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渠道;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双河镇是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近年来,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规模。为了促进其农业产业持续高效发展,通过调查,从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条件、现状和特点、不足和问题、思路和对策4个方面,对双河镇农业产业发展进行阐述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农业产业;现状调查;对策;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双河镇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
摘 要 主要介绍了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类型的分析,探讨农田水利工程中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并加强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充分发挥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改善传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效果,提高水利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 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有效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