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握学生的脉搏要求一切从学生出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追求。基于“以学定教”的理念,本文通过《光的反射》课例的观察,从教材解读、课堂片段回放与讨论思考该理念在小学课堂中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以学定教;最近发展区;支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68
新课程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作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学”的含义是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定教”是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以学定教”要求一切从学生出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追求。把握学生的脉搏——“以学定教”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理念,把教的目光聚焦在学生的“学”上。本文以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课改领航的《光的反射》展示课为例,深入思考“以学定教”理念在小学科学中的指导价值。
一、教材解读
《光的反射》是新教科版《光是怎样传播的》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是熟悉的,本课教学活动就是在学生的这种基础上展开的,将教学目标进行如下改动:
1.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2.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基于“以学定教”理念的教学目标调整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系列的问题开展实验探究。
②观察并制作简易潜望镜。
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镜子的反射原理,若再在课堂上教授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不仅降低了探究的难度,磨灭了孩子的热情,也忽视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由此推之,在本课教授学生已知的知识与方法并不是学生本课学习的需要。
《光的反射》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照亮目标”;第二部分是“运用光的反射”。教材中“照亮目标”的活动,用手电筒照亮平放的书、立着的书和书后的玩具,虽然逐渐增加了活动的难度,但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本课设计了新的实验材料供学生探究,在学生看来它更似玩具。
在学生根据原有经验和思考成功完成“照亮目标”的任务之后,本课设计了一个有难度的“闯关”活动,多次运用光的反射原理,让孩子有一个深刻的探究体验。
教材中“运用光的反射”部分介绍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解决难题,如汽车反光镜、额镜。教科书要求学生解释汽车反光镜、额镜怎样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画出光路图。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闯关”活动,也就证明能很好地运用光的反射原理,光反射的路径也就成竹于胸了,这时不需要再让孩子费时间动手画。再如潜水艇上的潜望镜,教材要求指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做个潜望镜,然后要求学生课外制作一个潜望镜。为了让学生深入地思考潜望镜的应用,本课设计了一个二年级学生无法看清围栏外的风景,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先前学过的知识推知需要一面镜子,进而展开思考,用更多的镜子看清周围的世界,引出潜望镜的应用。在这个推理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如何制作潜望镜,节省了指导的时间,能在课堂上完成教材所要求的课外活动任务。
二、片段回放
這些设计在教学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教学效果又如何?我们通过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来说明。
环节一:照亮目标的探究活动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研究了光是怎样传播的。现在我们来研究下,当我们打开灯的开关,如果光从上面往下照射,木块上就会出现一个红色的小光斑。你能说说光在这个过程里是如何传播的吗?
生:直线。
[活动1]照亮1号木块
师: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如果说我不改变光的入射位置和方向,把木块往前移动并立起来你有办法让小灯照亮1号木块吗?
生:能。
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用镜子。
(一学生上台演示)
[活动2]照亮2号木块
师:如果我们增加难度,在1号木块后面放一块2号木块,同样不改变光的入射位置和方向,如何照亮1号木块后的2号木块?小组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画在记录单1上。
(小组讨论并演示)
分析:
这两个连续的活动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轻松地完成任务,可见这样的设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师:我们已经在上节课知道当光从光源照到第一面镜子是直射,那从第一面镜子到第二面镜子光的传播路线又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为什么是直的?
生回答不上来。
师:那老师再请出一个实验材料,帮助我们看清这个过程,看看猜测是否是正确的?
(师演示实验)
分析:
学生对光从第一面镜子到第二面镜子的光的传播路线的认识起先是未知且有难度的。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见证了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在这个基础上提供学生思维的生长点,顺利地推测从第二面镜子到木块上的传播路径也应该是直线传播的,从而也为下面的闯关游戏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环节二:“闯关”活动
师:那我们再来玩一个闯关游戏。(课件出示材料示意图)如果不改变灯的位置,你能让光到达这个木块吗?
关键词:以学定教;最近发展区;支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68
新课程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作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学”的含义是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定教”是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以学定教”要求一切从学生出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追求。把握学生的脉搏——“以学定教”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理念,把教的目光聚焦在学生的“学”上。本文以温州市小学科学学科课改领航的《光的反射》展示课为例,深入思考“以学定教”理念在小学科学中的指导价值。
一、教材解读
《光的反射》是新教科版《光是怎样传播的》的延续,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不同的是这节课是研究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是熟悉的,本课教学活动就是在学生的这种基础上展开的,将教学目标进行如下改动:
1.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2.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基于“以学定教”理念的教学目标调整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系列的问题开展实验探究。
②观察并制作简易潜望镜。
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镜子的反射原理,若再在课堂上教授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不仅降低了探究的难度,磨灭了孩子的热情,也忽视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由此推之,在本课教授学生已知的知识与方法并不是学生本课学习的需要。
《光的反射》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照亮目标”;第二部分是“运用光的反射”。教材中“照亮目标”的活动,用手电筒照亮平放的书、立着的书和书后的玩具,虽然逐渐增加了活动的难度,但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本课设计了新的实验材料供学生探究,在学生看来它更似玩具。
在学生根据原有经验和思考成功完成“照亮目标”的任务之后,本课设计了一个有难度的“闯关”活动,多次运用光的反射原理,让孩子有一个深刻的探究体验。
教材中“运用光的反射”部分介绍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解决难题,如汽车反光镜、额镜。教科书要求学生解释汽车反光镜、额镜怎样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画出光路图。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闯关”活动,也就证明能很好地运用光的反射原理,光反射的路径也就成竹于胸了,这时不需要再让孩子费时间动手画。再如潜水艇上的潜望镜,教材要求指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做个潜望镜,然后要求学生课外制作一个潜望镜。为了让学生深入地思考潜望镜的应用,本课设计了一个二年级学生无法看清围栏外的风景,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先前学过的知识推知需要一面镜子,进而展开思考,用更多的镜子看清周围的世界,引出潜望镜的应用。在这个推理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如何制作潜望镜,节省了指导的时间,能在课堂上完成教材所要求的课外活动任务。
二、片段回放
這些设计在教学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教学效果又如何?我们通过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来说明。
环节一:照亮目标的探究活动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研究了光是怎样传播的。现在我们来研究下,当我们打开灯的开关,如果光从上面往下照射,木块上就会出现一个红色的小光斑。你能说说光在这个过程里是如何传播的吗?
生:直线。
[活动1]照亮1号木块
师: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如果说我不改变光的入射位置和方向,把木块往前移动并立起来你有办法让小灯照亮1号木块吗?
生:能。
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用镜子。
(一学生上台演示)
[活动2]照亮2号木块
师:如果我们增加难度,在1号木块后面放一块2号木块,同样不改变光的入射位置和方向,如何照亮1号木块后的2号木块?小组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画在记录单1上。
(小组讨论并演示)
分析:
这两个连续的活动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轻松地完成任务,可见这样的设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师:我们已经在上节课知道当光从光源照到第一面镜子是直射,那从第一面镜子到第二面镜子光的传播路线又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为什么是直的?
生回答不上来。
师:那老师再请出一个实验材料,帮助我们看清这个过程,看看猜测是否是正确的?
(师演示实验)
分析:
学生对光从第一面镜子到第二面镜子的光的传播路线的认识起先是未知且有难度的。教师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见证了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在这个基础上提供学生思维的生长点,顺利地推测从第二面镜子到木块上的传播路径也应该是直线传播的,从而也为下面的闯关游戏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环节二:“闯关”活动
师:那我们再来玩一个闯关游戏。(课件出示材料示意图)如果不改变灯的位置,你能让光到达这个木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