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分析——以1930年代为核心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在乡村教育经费问题上实际发挥作用的主要是两股力量:政府和以乡绅为主导的乡村社会。乡村教育在政府教育财政体制上的缺位和乡村社会对教育投资的冷淡,直接导致了民国乡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政府在乡村教育管理职责上的失职渎职、土豪劣绅在乡村教育管理中的腐败更进一步加剧了乡村办学经费的紧张。
其他文献
在从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明瞭课程特质、注意感性积累、重视理性提升、拓宽知识视野、培养批判精神、力求达成"多重共鸣"与"感发"境界等。其中,"比兴思维"、"多重共鸣"、"感
1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管道燃气已逐渐进入千家万户,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在城市建设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管道燃气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