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培养了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dpw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天又是我在心理咨询室值班的日子,已经快到下班的时间了,一位女士急切地敲开了房门。一迈进房间,就无力地瘫软地坐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起来。随便陪着别人掉眼泪的心理咨询师不是称职的心理咨询师。我硬下心肠,来个“无动于衷”。等女士平静下来,我知道她是一个中学男孩的母亲,是为孩子来访的。
  她说:“我的孩子今年15岁,念初三。眼看该毕业了,却不好好学习,不写作业。成绩已经到了班上的后几名。最可气的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遵守纪律,总是鼓捣东西,玩钢笔,在书上乱画。整个一个多动症。他从小学就有这毛病,到初一时好一些,初二之后就严重了。我们曾经带孩子去看过医生。医生说是到了多动症边缘,给我们开了一些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吃了也没有什么作用。今年,我们又给孩子买了治疗多动症的一种新药,叫什么‘益智丹’,几百块钱一个疗程。开始的时候,老师和同学都说孩子上课老实多了。可是后来又不管用了。这不,今天学校老师又请我们家长……哎!这可怎么办呀?求您帮我们治好孩子的病吧!”
  孩子是多动症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已经十几岁的孩子了,必须和男孩进行直接会话,才能做出诊断。我说明了这层意思,孩子的母亲表示理解与合作。于是,我们约定了与孩子会话的时间。
  这一天,男孩如约坐在了我的面前。只见他戴着一副眼镜,文文静静,老老实实的。这就是那个让家长愁苦万分的多动症男孩吗?我们进行了如下对话:
  “你想和马老师说点什么心里话吗?”
  “我不争气,总让家长生气,是我不好。”
  “你哪里不好?”
  “我懒得写作业,上课纪律不好,不注意听讲,总想玩点东西,总想跟别人说话,我对不起家里。”
  男孩还是那样文文静静,老老实实。可是,这不像咨询会话,倒像男孩在向我做检讨。于是,我进一步向男孩阐明态度:第一,马老师作为心理咨询师不会对你的事情做简单的道德评价;第二,马老师不是站在你的父母一边来对付你,而是要帮助你的。我说:“你知道对不起家里,说明你是个好孩子,你想让自己变好。马老师知道你一定是遇到了困难,也许马老师能帮助你。如果你愿意,可以和马老师讲讲你的心里话,比如,你是从什么时候不愿意写作业,不好好学习的?”
  男孩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抽泣着说:“从小学三年级。刚上三年级的时候,我感觉有点不习惯。有一次,我做作业时有一个题不会,后来就忘写了,老师罚我写了好几遍。从那时起我就不爱写他的作业了。慢慢地形成了习惯,什么作业都不爱写了。老师就找家长。家长就打我。爸爸脾气非常不好,从小就爱打我,但是我都记不清了。我懂事后,记忆最深的爸爸第一次狠狠地打我就是在三年级。而且,他总打我。那时我心里想,你越打我越不好好学习!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爸爸打我把一个拖把都打折了。妈妈和爸爸一样可怕,她脾气也不好,还会跟爸爸告状。我心里的话从来不和他们说,反正他们越打我越不好好学习。现在,我知道父母是为我好,我也想改,可是,改不了。爸爸妈妈总是让我考重点高中,可是,我上课还是不能集中精力听课,我的学习成绩……”可能是第一次有人这样静静地听他诉说,男孩缓缓地打开了心灵的闸门。
  “你喜欢做什么事情?你做哪些事情时注意力最集中?”我插话问。
  “我喜欢看电视,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偷着看,看电视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男孩已经没有了顾虑,和我实话实说。
  孩子哪里有什么多动症?至此,我终于可以作出确切的诊断了。经常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多动”和儿童多动症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多动的表现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有无选择性。真正属于多动症的注意力难于集中症状,是没有选择性的,就是说,不论做什么,多动症的孩子都难于集中注意力。而有些孩子的“多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比如,在学习中表现为“多动”,而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就没有多动的表现。这个男孩就属于后者。
  这个男孩很想改变自己。但他面临的压力是父母要求他考重点高中,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几乎无望的目标。他对自己没有了信心。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给他信心。于是,我建议说:“你愿意和马老师定一个‘君子协定’吗?咱们先不说能不能考重点,马老师以为你下次考试前进几个名次是没问题的,你有信心吗?如果有信心,咱们拉钩?期中考试只要你有哪怕一点点前进,马老师也愿意听你的好消息!”
  男孩和我拉钩的时候是那么有力量。
  如果非要说男孩得了什么病,叫做“自信缺失症”或许更为恰当。男孩为什么没有了自信?根源分明在家长身上!一是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和孩子平等地交流,简单粗暴的打骂打掉了孩子的进取心。二是不理解孩子的心理,三年级是一个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开始,是个需要多多帮助的特殊的阶段,可父母没有给孩子实际的帮助,只知道着急上火打骂相加。三是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切合实际,已经是班级倒数的学生了,家长非要让他考重点,那是给他一个“水中月”,他哪里会有去努力的信心和动力?四是对孩子进行了消极的心理暗示,一个没有什么毛病的孩子竟然带他四处求医,竟然吃了那么多的药。这好比给孩子贴了一个消极的标签,让孩子把自己看成一个有病的人,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一个学习有问题的人。心理学上把这叫做标签效应。这种效应的结果就是孩子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在我的心理咨询个案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先是家长一点点地消磨了孩子的自信,然后家长又因孩子的学业无成而责怪孩子有病。
  人一旦没有了自信是什么也做不成的。所以,关键是给孩子自信。我最后定一个较低的目标和他拉钩就是要唤起男孩的自信。谈了上面的意思后,我希望家长配合,尽最大努力帮孩子找回自信:一是千万不能再打孩子;二是听听孩子的心声;三是不要再拿孩子当多动症患者四处求医问药;四是降低一下对孩子的期望目标,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家长表示深有感触,以后一定很好地配合。
  一个周六晚上,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传来一个男孩的声音:“马老师,我是那个和您拉过钩的男孩,这次期中考试我前进了6名。您说我该向您报喜吗?”
  “应该,应该,这是应该祝贺的喜事呀!”我记起了那个曾经没有自信的男孩,由衷地为他高兴,“马老师祝贺你的进步,相信你会继续前进的!”
  我感到男孩那一连的感谢声里,有兴奋,有希望,更有自信。
其他文献
内容简介  《皮囊》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的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作者简介  蔡崇达,19
王红是的我同窗兼闺蜜,她外号“食神”。别以为这“食神”是做菜做得很牛,此“食神”乃“贪吃之神”。  第一次见到王红的人,一定都会说:“此人乃‘宽宏大量’之人啊!”的确,我们的“食神”胖乎乎的,个头很大,此谓“宽宏”;她的肚子上还有小小的“游泳圈”,此谓“大量”。  她虽然身材“雄伟”,却长了一张与身材极不相称的甜美脸蛋儿,无论什么时候,她的嘴角总是微微上扬,似乎从不会因恼怒而撇嘴、皱眉。  “食神
不吵不相识  暑假,老妈带我去桂林旅游。桂林的风景很美,漓江两岸千峰竞秀,宛若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让人赞不绝口。游船上的旅客全涌到甲板上拍照。我当然不甘落后,霸占着一个好角度不停地自拍。  “真做作!照个没完。”  身后突然传来一声低沉的不满,我愤然回头,原来是个黑瘦的小子,年纪跟我相仿。他脖子上挂着相机,大概他也看上了这个角度吧。想拍照不会礼貌地跟我说一声吗?敢说我做作,我偏不把位置让给你!
《初中生之友》创刊30周年了,作为《初中生之友》的老朋友、老作者,我非常高兴,深表衷心的、热烈的祝贺,祝《初中生之友》更加流光溢彩、硕果飘香、业绩辉煌。  我从1990年开始就和《初中生之友》结缘。我被编辑部主任和编辑们的热情、友善和敬业精神所感动,二十多年来认认真真写稿100多篇。我喜欢《初中生之友》,支持和关爱《初中生之友》,我觉得能为初中生朋友们提供些课外博览的精神食粮,很是欣慰。  岁月匆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窗边的小豆豆》,读到我在小、林先生创办的“巴学园”中的生活。要是有机会能来中国,见见各位,将会是一件多快乐的事啊。  ——黑柳彻子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作者因淘气从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
有一种孤独是明知道结局是曲终人散,可当下却不得不放声大笑,直至在这样的尽兴中流下眼泪。  2013年7月,大学毕业十年的我,重新回到了岳麓山下的湖南师范大学。  这个约定是十年前许下的。  2003年毕业聚餐。  全班不到二十位男同学,五十多位女同学,举杯许下诺言。  “无论身在何方,无论是否结婚生子,无论过得光鲜或贫瘠,十年后,我们再聚。”  感人的承诺还来不及咀嚼和回味,就被其他班级哗啦啦的敬
请先看几道中考题:  1. The government is asked to improve school bus safety,________?(2012年山东省东营市)  A. didn’t it B. hasn’t it  C. isn’t it D. doesn’t it  2.—She has gone abroad,______?  —No. She is still teach
摘要:在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古典诗歌的抒情性和含蓄美,精心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以语言为抓手,深度解读诗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需要基于古典诗歌的言语表达,从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言语运用三个方面进行古典诗歌的深度解读。  关键词:言语表达;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言语运用  古典诗歌形式独特,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有其解读的特殊性。教师需要抓住古典诗歌的特有的表达方式,回归其独特性,深入诗歌内部
是什么让一个人更聪明?是天资聪颖,还是后天知识的积累?或者仅仅是大学的教育起作用,还是也包括人生的各种经验、技能和直觉?  智力其实很难定义。尽管IQ测试和各种各样的检查都试图量化它,但还是很难判断究竟是什么使人更聪明。  所谓的聪明是指能学得更快、记得更多更牢,而且信息的组织非常适合完成自己的目标。这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定义。首先学习的目的可能因人而异:你可能仅仅是希望考试得到好成绩:约翰想通过努
我躺在花园的树荫下,天气格外闷热,空气仿佛凝固了。我昏昏沉沉地梦寐着,思绪跳到几年前一个同样天气的日子里,我按捺着怦怦直跳的心脏,第一次去见我的偶像。  他是国内知名的漫画家——“极乐鸟”。听到他要来南昌签售时,我快乐得几乎要发疯了。在我还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时,就开始看他的漫画,现在终于能见到本人了。  那天,我到达签售地点,匆匆买了两本极乐鸟新的漫画单行本,便挤入那一列等待签名的长队中。天气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