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民族地区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f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民族地区;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
  随着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加之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大量投入、支持下,民族地区的许许多多孩子也能走进学校读书。近年来,学校规模扩大了,学生数增加了,但由于受师资力量簿弱、许多家长外出打工等方面的因素,许多老师都觉得现在的学生很难教,学校的教学质量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的。特别是在民族地区,一、二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养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从小开始培养。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上多下功夫。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书写习惯是人生必备习惯之一。在小学阶段,一、二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写字技能,高年级则还需作文。在培养书写习惯方面,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能帮助学生写好汉字、数字,还能不断促进学生形成认真学习的态度,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意志以及学生的审美情操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我们民族地区的一年级小学生在书写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家里没有书桌导致写字姿势不正确、书面不整洁;听不懂汉语导致握笔姿势、书写格式等不正确。对于这些问题,在我们民族地区是很常见的,若学生家里没有书桌的,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找一个稍大点纸箱,并放一块木板当书桌;听不懂汉语而造成写字、握笔姿势、书写格式等不正确的问题。在教学中,首先我们要做好示范,让学生明确笔顺、找准起笔、行笔、收笔的位置,因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其次要巡视指导,还要重视平时学生书写时注意眼与本的距离,要求把头抬起来,帮助学生把手拿到距离笔尖合适的位置,对照课本真真切切地练习书写,时时刻刻关注,点点滴滴矫正,并表扬写得好的学生;最后要严格训练,逐渐形成学生的定势。由认识转化为习惯,是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和重复练习才能达到。所以,我们不能心浮气躁,而要耐心地纠正、指导。
  2.培养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
  在民族地区,学生几乎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回去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万事大吉,家长们也认为关键是要把作业做完,就可以让他们玩、看电视等,而我们老师也没有好好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平时嘴里说回去后预习、复习什么、什么内容的,根本就没有指导学生怎么去预习、复习,致使学生自学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差。课前预习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培养他们养成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复习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之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的有效措施。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对学生进行预习、复习的指导。以语文学科为例,预习一篇新课文,指导学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预习“课题”,从中了解课文的体裁、内容、结构、中心等;(2)预习“提示”,可以了解作者概况、写作背景、学习方法及要求等;(3)预习“课文”,要通读课文,至少读两遍,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要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作者是怎么写的。(4)预习课文中“练习”,练习题上的题我会解决了吗?要找到解决的具体问题。(5)预习“小结”,小结是指总结出自己预习的收获、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听课时打好基础。复习应及时、经常、要趁热打铁,你只叫学生去复习,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复习的,我们还要重点指导学生搞好日常复习:(1)要经常化,要步步为营,循序渐进;(2)要透彻理解,牢固掌握,不留尾巴;(3)要适当让学生做一些题目,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上课认真听讲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为什么在我们民族地区的小学生,有一些学生考试时只考十几分,甚至考几分,而有的能考八、九十分,同样的老师教,为什么差距怎么大呢?其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上课没有做到认真听讲。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上课时有的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无精打采,有的在搞小动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教学生上课听讲的方法,教学生上课时要眼看、耳听、手记、大脑想,声声入耳,字字入心,做到“坐得住、盯得紧、听得进、记得牢”。还要应让学生清楚:要想提高听课效率,就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眼、耳、手、脑并用。
  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为以后的复习积累资料,它是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手段。若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是不能独立、认真地完成的,在民族地区,由于有的家长是文盲、有的家长外出打工不在家等因素,就存在有的学生课外作业是乱做的,有的课外作业是照抄别人的,有的课外作业不做等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1)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学过的内容复习好了,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要考虑各学科教学时数与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适当比例。要控制学生每天作业份量,防止片面追求“多练”,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作业难易以学生的一般水平为准,同时要尽量注意对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区别对待;(3)还要加强学生课外作业的指导。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指导他们进行作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督促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独立完成作业、自我检查作业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成绩才能提高,教学工作才能轻松,民族教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收稿日期:2013-10-14
其他文献
1.基于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为了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书法和绘画作为传统的美育载体,对完善教育制度、促进个性发展、优化自然资源、实现终身自我教育等诸多方面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  2.基于社会、家长们对书画的认识  然而,在全面推进教育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创设和谐心理氛围;优化学生心理状态,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素质提高;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因素,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趣”出发,有目的、有
期刊
教师应建立新型的教育价值观—学生本位,小学教育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的教育。单纯的考试分数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学业成绩差的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单纯以考分高低评价学业成绩差的小学生是不公平的。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手段和评价主体摈弃“唯分数论”。不仅关注学业成绩差的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构建体现小学生个性差异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自古以来,青藏高原就以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片富饶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独具特色的建筑、歌舞、绘画也充分体现了藏民族的艺术天赋。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独特的自然景观、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熏陶下,使藏族儿童也具有很高的艺术天赋。他们能歌善舞、热爱生活、乐于表达。对艺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领悟能
期刊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外出打工人数日趋增多,许多家庭年轻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便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亲戚、邻居看管。由此学校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长期由年老体弱、文化水平很低的老人看管,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由于留守老人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亲友又疏于管教,很大一部分留守学生处于放任自流、厌学辍学、成绩偏差、心理生理发育失衡、
期刊
【摘 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们是否能身心健康地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人,这一问题牵动着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心。作为一名城镇小学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要偏爱那些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质上多想办法,多从深层次思考、寻求最好的教育方法,促使他们健康、活泼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随着国门的打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
期刊
20世纪中叶,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推进了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的发展,使得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数学才能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然而,目前小学生应用数学
期刊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是21世纪社会中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由此也就决定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导师毫无疑问是教师,“教育可以培养创造性,也可以扼杀创造性”。因此,创新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教师的教学方法,现就创新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谈一点认识。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思维的活跃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
期刊
生活中,我们渴望美,追求美,因此,美无处不在。而美最大的特征就是和谐,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所以,社会需要和谐,校园需要和谐,课堂更需要和谐。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一节完美和谐的数学课不仅可以带领学生享受数学的魅力,分享数学的快乐,而且可以产生美的视觉、美的听觉,使学者愿学、听者愿听。虽然在数学教学中“绝对完美和谐的数学课堂”是不存在的,虽然有太多不和谐的现象充斥着我们的课堂,使我们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  1.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的意义  相对于语数学科而言,体育学科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是一个永远开放亦将不断深化进步的知识体系。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地观察、思考、操作、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预测,未来的体育学科将成为促进人类健康、幸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