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草根社团 营造生态德育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生态观是一种鲜活的“生命观”,它的内涵是尊重教育和受教育的人,尊重他们内心发展的需要。学校少先队工作要想营造良好的德育生态,就要在活动设计时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内心发展的需求,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张扬他们的个性,增强他们感悟快乐和幸福的能力,从而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心灵得到充分的滋润。学校的草根社团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认识和现实思考中应运而生,成为孩子们张扬个性、展现五彩童年的大舞台。
  
  破土抽芽
  学校地处下城区北部城郊结合部,生源复杂,近郊农民孩子及外来务工子女占大多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这里的孩子过于腼腆、缺乏活力和自信。针对队员这些实际情况,在多次尝试和摸索中,笔者决定从队员感兴趣的活动入手,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活动是孩子们彰显生命活力、感受幸福快乐的舞台。生态的校园里每个孩子都应该是独特而优秀的。基于这种理念,一种“自下而上”的,完全以队员兴趣自发自主成立的“草根”社团,在胜蓝小学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葫芦丝社、苗苗社、巧手社、空竹社、射击社、技术精英社、机器人社、竹竿舞社、小报编辑社、剪纸社……相继挂牌成立。
  [案例1]
  苗苗社——学校的操场边有不少空地,2007年3月,一(2)班家委会提出想利用这些空地开辟一块供队员们种植、观察的种植园。于是,在家长、学校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开辟出了一块300平方米的“浙大新品种试验田”。从在校园里开辟种植园到因土壤问题引起杭城媒体关注,从“胜蓝小记者新闻答谢会”的召开到市委王国平书记的回信,这块小小的土地引来了30多次媒体的报道,苗苗种植园里的蔬菜也成为了2008年杭城最“贵”的蔬菜产品。2008年1月19日,队员们参与了团区委、区少工委组织的爱心拍卖活动,他们把自己种的青菜、萝卜、芹菜、蒿菜装篮美化,5篮蔬菜被3.9万元的高价买走,其中最贵的一篮蔬菜卖到1.1万元。“蔬菜有价,爱心无价”,孩子们把这些爱心浇灌出来的蔬菜通过拍卖把爱心扩大化,传递给了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们。2008年苗苗社被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社团。
  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起来才会有激情,才能持之以恒,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出成绩,从而达到个人和集体的双赢。苗苗社的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
  文学舞台因为有丰富的活动体验和感受,有了很多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所以孩子们写的文章充满童趣和真情实感,很多刊登在全国各级刊物上,他们通过文字把快乐传递给同龄的小伙伴和全社会关注孩子成长的热心人。一次次的刊登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写作,越来越会挖掘活动中的趣事。“为了不害怕菜地里的虫子,社长马简宁给虫子取了个外号,叫‘虾仁’(因为那些虫子身上有一圈圈的纹路,和虾仁有一些相像)。这样一来,虫子就变得不那么可怕了。看到‘虾仁’的时候,同学们就会很镇定地告诉自己,这不过是‘虾仁’,然后小心地把它踩死。”(摘自《中国少年儿童》)特殊的活动经历让孩子们学会提炼和总结,加上语文老师的适当指导,许多“小作家”脱颖而出。
  在长时间与媒体的接触中,队员们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一大批“小记者”也闪亮登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苗苗”们,联手“小记者社”写信给市委王国平书记,邀请他参加孩子们的感恩盛会,而王伯伯居然还在百忙中给他们回信了;他们又请周培植局长亲自题词《青果园》,与“小记者社”“小报编辑社”联手编辑了首张校报;这还不过瘾,又和其他好几个社团联盟,一起创办了多个全国各级媒体及刊物的“记者站”,将校园新闻、童年随想、评论杂感第一时间进行播报;小记者们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喊着“我的世界我做主”,唱响了一曲新时代的小主人之歌……
  演艺舞台因为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经常有电台、报社来校进行采访,苗苗社的孩子由一开始害怕面对镜头到现在抢着镜头侃侃而谈,其进步之大让大记者们都为之惊叹。《小智情报站》《小芽儿》《阳光午餐》等知名少儿节目里经常活跃着孩子们的身影。在“胜蓝小记者新闻答谢会”上,“小苗苗”们还拉着爸爸妈妈在田埂上走起模特秀呢!
  体验舞台在苗苗园里孩子们体验着劳动的甜酸苦辣,学会了基本的种植技巧,也学会了分享和感恩。“玉米节”里,他们千里迢迢把摘下来的玉米送到校外辅导员农科院沈教授那里;“萝卜节”上,他们把挖出来的萝卜送到学校食堂,请全校师生一起品尝;“蔬菜节”里,他们把蔬菜分到同年级每个家庭;“番薯节”上,他们把番薯送给关心他们的全校老师们……他们体验着劳动的艰辛,体验着大地妈妈的神奇,体验着分享的快乐,体验着“小人国”里的社会生活。在生态校园里,他们的土地情结在体验中升华。
  原先因地处城郊而显得闭塞的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里开始频繁地接触社会,自信开始蔓延,个性开始闪光,校园开始变得朝气勃勃,生态德育在胜蓝草根社团里破土抽芽。
  茁壮成长
  生态校园中,教师的使命就是如何为孩子创造快乐的场景来让他们感悟幸福。在频繁的活动交流、社会实践、演出互动中,胜蓝的孩子们找到了自信和快乐,活动中的成功促进了他们学业上的进步。
  [案例2]
  xx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31个学生来自不同的10多个学校,很多孩子在原来学校是出了名的“刺头”,其中有3个是谁见谁头疼——上课随便插嘴甚至走动,喜欢和每个老师对着干。作为他们的辅导员兼音乐老师,我在接触他们后发现了他们的闪光点——热情,个性鲜明。小尚和小胡表演才能特别突出,于是我推荐他们参加了“小伢儿剧团”,充分发挥他们的表演天赋,还推荐他们当了“回收公司”的经理。他们一下子找到感觉,整天粘着我寻找“出风头”的机会。我借机使他们成为我课堂上的拥护者。特殊家庭出来的小陈个性很强,吃软不吃硬,是“课堂杀手”,很多时间都会因为他的故意捣蛋而无法开展教学工作,但他对喜欢的课程接受能力却特别强。在空竹社里他学得特别好,于是我为了亲近他,故意拜他为师,渐渐地和他成为了好朋友,上课再不和我玩“对抗赛”了。看到他们因为个性得到张扬、闪光点得到赏识而慢慢进步,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激发潜能,赏识能开启心智。放大学生的优点,给学生“戴高帽”“出风头”的机会,真心实意地表扬学生、赞美学生,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学生就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和回报!实践证明,过去在我们眼中看来不怎么起眼的孩子,只要你给他闪光的机会,他一定会如彩虹般光彩夺目起来。
  草根社团为胜蓝的孩子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在“快乐”征文活动中,胜蓝孩子们稚嫩的话语说出了他们的幸福感悟:
   “我终于扬眉吐气,再也不是一个什么都不好的人,因为我是空竹冠军,连大队辅导员都是我的徒弟哦!”——陈达
   “我们成立了雏鹰回收公司,换来的钱放在雏鹰基金中用来购买队报队章……一年里我换得的机绣章都挂在了绶带上,我好自豪啊!” ——莫一涵
   “去年,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了《杭州日报》的一名小记者,看着自己的一篇篇日记在报上发表,语文成绩步步上升,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张逸
   ……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每个孩子都有渴望成功的热情,每个孩子都有值得骄傲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一座等待发掘的宝藏,只要我们为他们增加一点自信心,多为他们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定会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由辅导员、家长和孩子们自主创建的“草根”社团,以其独有的特色和魅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去体验去感受。孩子们在实践中发挥着无限的想象,用童心勾画出创意无限的作品。这些社团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快乐和自信开始写在胜蓝孩子的脸上……
  渐成大器
  学校丰富多彩的草根社团活动,让每个孩子灿烂闪光,而在幕后策划指导的老师们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受和正确定位,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了自愿辅导员的行列:从当初的2个社团发展到现在41个社团;由原来应付德育活动到现在自主创新开展社团活动,主动要求承担各级活动的承办、参与;老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从原来只有教学一条路拓展到教育教学两条路,她们也开始在寻求自己最适合、最喜欢的发展之路。这些承载着师生幸福感受的草根社团曾象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洒落在胜蓝校园里,尔今却变成了一串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蓝精灵社团(经全校师生民主推评而得出的胜蓝社团总称),成了胜蓝人引以为荣的、远近闻名的社团品牌。
  如今,孩子们在“草根”社团里找到了成功的喜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信和快乐!每个孩子都变成了快乐的小精灵,也许这就是生态德育所散发出的魅力所在吧!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
  胜蓝教育集团学校)
  责任编辑谢光灵
其他文献
大凡做老师的,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总会遇上各形各色的学生,譬如聪明勤学的,调皮捣蛋的,腼腆内向的,活泼好动的等等。其实,即使在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里,学生的特点也总是各不相同,差异甚大的。即便如此,像《插班生林可树》中的“传奇人物”——林可树,这样个性鲜明的学生我还真是没见过。  最早知道《插班生林可树》这本书,是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上。它是温州苍南县的年轻教师杨聪撰写的教育叙事,柳斌、朱永新、刘秉民等
定义新运算    定义新运算是指用一个符号和已知运算表达式表示一种新的运算,它在中小学课本中没有统一的定义及运算符号,但我们常在一些数奥学习中碰到。学习讨论这些新运算,对师生开拓思路及今后学习都大有益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定义新运算”例子。如:对于任意数a,b,定义运算“*”:a*b=a×b-a-b,求12*4和12*(3*4)的值。  根据题目定义的运算要求,直接代入后用四则运算即可
【案例】  “呀,好大的水呀!”夏日的清晨,雨过天晴,我趟过学校侧门的一片积水,穿过一个小广场,走进学校的连廊。“咦!你们在干什么?怎么不去早读呢?”我的目光被蹲在走廊上的两个孩子吸引住了。仔细一看,这不是我班里的学生吗?他们一大早在干什么呢?一个孩子抬起头,看到我,连忙喊起来:“顾老师,你快看!”我这才注意到,连廊的地上有许多“小棒”,仔细一看,它们还会动。哦,原来是一地的蚯蚓。“这些蚯蚓都跑到
近年来,随着苏南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中新市民子女比例逐年提高。江苏张家港市泗港小学作为一所城郊小学,新市民子女比例高达70%。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行为习惯各有不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生源差异性大、流动性大,尤其是新市民子女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条件与教育能力普遍较弱,这些因素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学校着力铸造“阳光德育”特色,实践公正公平、温馨关爱、乐于奉献、正大永恒的阳光教育思想,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语言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尤其是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语言之一,想要学好英语,小学阶段尤为重要。正所谓打好基础才能更好迎接未来艰难的挑战。所以小学阶段就必须做好英语入门的工作,提前让学生学习英语技能,打好基础。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做好小学阶段的英语入门教学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工作教育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阶段;英语入门  【作者简介】
思想品德学科综合性、灵活性强,并与社会现实充分“接壤”。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须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抓实课前预习、课中合作、课后巩固三个环节,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既轻松活泼、趣味盎然,又严肃理性、教益良多,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一、学案导学,抓好课前预习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
很多人认为是自己的优秀拉开了同他人的距离,其实冷漠才是造成自己孤独的原因。这让我想起了阳光中队单亲的孩子(学校阳光中队由近30名单亲学生组成),他们的父母或离婚或逝去,这些变故对年幼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美好生活瞬间化为泡影。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变得冷漠消极,孤言寡语,他们屏蔽自己,把自己与尘世隔绝起来。如何化解这些坚冰,让他们也能走出“冷漠”的阴霾,追寻阳光与幸福呢?我在尝试着做他们的牵引
《我们能离开水吗》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个教学内容。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帮助学生感知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了解全球和我国西部地区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掌握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些简单方法,认识节約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在引领孩子们明白了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后,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进入了感知水资源现状环
人物速描  曹玉辉,徐州市铜山县汉王小学校长,徐州市名校长,徐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基础课程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核心作者。江苏省优秀德育工作者。    德育是什么?曹玉辉曾不止一次地思索,不止一次地向自己发问。  德育,应充满诗意,用温润的精神浸润心灵;德育,应充满愉悦,使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洋溢激情,享受快乐。德育,应该与书本为友,用优秀文化纯
拿到新书《走在孩子的后面》时,我刚从山西归来,一身疲惫,卧在沙发上,只想看看书。拿起这本书,竟然从中午读到了晚上,和老公出去散步,我也拿着书,在公园的路灯下,就着灯光和月光读,回到家继续读,老公很纳闷什么书让我如此着迷,我笑着,没空答话。后来在他的鼾声中我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写得确实太有意思了,60个鲜活的故事,五彩缤纷,很有现场感。我像读校园小说一样。蔡老师的语言又那么生动,有时又像意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