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茅山道教音乐的审美特征探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道为本原的道教音乐,“中和”是其最为重要的审美特征,更是其追求的最终目标。文章基于茅山道教音乐,从“阴阳调和”“动静结合”以及“散正相间”等方面,对道教音乐的美学特征进行探析。
  1.“阴阳调和”方面的探析
  道教音乐往往注重“阴阳调和”。道教的观点认为阴阳调和,所有事物处在中和的状态下,是最为理想的,这一观点也反映到道教音乐中。《汉书·律历志》中谈到的十二律,也就是六律六吕。律属阳,吕属阴。“阳与阳,阴与阴之间调和,名为相合”,进而指出“律吕唱合,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这表明道教音乐非常注重“阴阳调和”。
  在今天的茅山道教音乐之中,就有“阴韵”与“阳韵”的概念。据茅山道教权威人士讲述,今天在茅山道场依照信众的要求或者在重要日子里所举办的裔法活动,其中的部分内容,均能够被当作相对各异的科仪来活动。研究发现,“阴韵”指的多是用于外坛的,在室外或者裔主堂前举办的斋仪中唱诵。“阳韵”指的多是用在内坛祀典的,主要是在殿堂中唱诵。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但要使用“阴韵”,更要使用“阳韵”,互相应和。对神唱神曲,表现仙风道骨之气度,用在供神、敬神之时,向神表明愿望,祈求神的保佑,从而求得平安。对人用俗乐,不但有了民俗特征,还能展现出道法自然的含义。通过阴韵、阳韵的调和,表现出一种既优美又通俗的中和特征。基于对茅山道教音乐的探究,“混元宗坛”斋法活动中音乐的阴阳调和就表现得特别明显。
  2.“动静结合”方面的探析
  道教音乐也非常注重“动静结合”。《太平经》中就曾提出:“故乐动辄与音声俱,阳者有音,故一宫、三徽、五羽、七商、九角,而二四六八不名音也。”其中五个奇数为阳,动有音;五个偶数为阴,静不名音,“动静结合”则和谐美好。道教在裔酿科仪时,为了吸引大众,营造宗教层面的氛围,提前“闹台”,它的节奏就非常强且富有世俗感觉,一般称为“耍曲”;而用在其他科仪的音乐,则更多的是表现庄重,其韵律亦虚亦幻,安宁祥和,富含殿堂感,就算是常见的器乐,如果迈入玄门,与法器相合,也会表现出浓浓的宗教音乐感,许多用在科仪中的专用音乐,一般称作“正曲”。“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幅精彩绝伦的音乐画作,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音乐美学内涵。
  今天的茅山道教音乐之中,仍然有类似“耍曲”“正曲”的应用。比如,拜诵“三茅忏”时,就有内坛、外坛的分别,外坛则是指信众的活动范围,内坛则是指道众的演法范围。茅山道教举办“三茅忏”的时候,必须严格“照本宜科”,乐曲规整。但在开始阶段及结局部分又常常做出“闹台”举动。这种“动静结合”的音乐,在各类科仪之中使用,使得道教音乐变得更加多彩多样。
  3.“散正相间”方面的探析
  此外,道教音乐也较为注重“散正相间”。两者的有机结合也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特点。音乐中的“散”,是为了表现一种清静无为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潇洒的感觉。许多韵腔都是以散板构成,比如《数圣板》等;而部分韵曲则是以散、正、散构成,开始阶段,先是由“高功”引腔,因为没有固定不变的韵律,速率舒缓,可以自由施展。接着,人们齐声呼应,并逐渐把韵律加以引申,以慢来诵经韵,表现其主旨。最后,再次把韵律引入,以慢而散停止。比如,《澄清韵》还有《华夏赞》等代表性的经韵构成都是这样。道教音乐的这一特点,是与特有的法事以及形式与其音乐美学特征息息相关的,这种有效结合,也是道教“中和”之美的一种重要表现。
  总的来讲,道教的思想内涵定位了道教音乐的“中和”之美,以此表现出 “中和”的美学特征,而这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也有着非常典型的借鉴作用。道教音乐中“中和”的美学特征在科仪音乐流程中得以体现,这既是音乐家们的故意为之,也是“中和”之美的审美特征在道教科仪活动中的鲜明表现。通过本文的论述可知,道教音乐能够表现出“阴阳调和”“动静结合”以及“散正相间”等特征,体现出道法的风骨神采,能够用于表达意愿,祈福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并表现出道法自然的美好意境。所以,道教音乐的审美特征表现出的雅俗共赏的音乐之美,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吴俊廷. 从“成仙”到“成礼”——道教仪式音乐的审美观及转变过程探微[J].中华文化论坛,2016(5):90-94.
  [2]范琳琳. 道教音樂美学思想和审美风格研究——以清水道教为例[J]. 黄河之声,2016(11):118.
其他文献
通过对淮南矿业集团潘集第三煤矿1751(3)"三软"煤层工作面地质生产概况的分析研究,采用加强顶板及煤帮管理、使用合适的综采工艺等方法,取得了在"三软"煤层条件下安全回采的
以输入输出假说为依据,把英语传统教学中的听写、跟读、背诵、录音四个相互独立的训练方法进行创造性地整合,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英语听说训练过程,对DSRR学习策略的应用和效
教育要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标,外语教学的目标也包含教会学生学习外语的策略,结合英语教学课堂内容的语言策略训练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训练方法;探讨了以元认知策略训
电火花作为一种常见的着火源,往往引发严重的火灾的爆炸事故,本文就其产生的原因、性质和防范措施作一些探讨。
当然有可能,因为我们利用毫微技术设计了替换用的身体和大脑,我们将活得更长,拥有更多的智慧,享有至今还想象不到的种种本领。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思想,是社会不断前进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在不断發展。其整个发展脉络可归纳为高潮和低潮两个阶段,呈现的特点是在实践中体现了多样性和具体化。对其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进行研究,将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历史走向  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  1.高潮阶段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高潮阶段共
<正>一、悬挂牵引装置的改进 128团修造厂生产的2BMG—10型宽膜播种机,是与东方红—802/75拖拉机配套的膜上灌溉铺膜播种机。为确保播种机有足够的悬挂高度和水平牵引,东方
摘 要:整合医学是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作为整个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感染”与“抗感染”相关知识,与形态学、临床医学直接联系。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空间网络课程建设,为推进医学课程资源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整合医学  生命科学研究复杂性的加大和医学分科的细化,使得无论是医学研究者还是临床医师都难以跨越两界而独立完成全部的医学研究。目前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往
从房地产业的高耗能产生的碳排放引起对低碳建筑的思考入手,阐明了低碳住宅的概念和发展低碳住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如何在住宅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各种方法实现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