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 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人们吸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以沪教2011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上、下册的若干阅读教学设计片段为例,分别在阅读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对阅读材料进行规划设计,使阅读材料的内容直观化、逻辑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通过阅读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现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材料单一
  在中考的压力下,教材中的阅读成为大部分教师教学中使用的主要阅读材料,此外,便是针对考试的专题阅读练习题或模拟题,很少有教师会运用最近发行的英语刊物、外文杂志、报纸和书籍等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遇到涉及相关背景知识和中西文化差异的材料时,可能就会感到疑惑不解,自然就不能理解文章的原意。这样一来,学生对阅读理解的问题做出错误的推论、判断和预测就不难理解了。
  (二)教学模式单一
  英语阅读教学有三种模式。一是自下而上模式,即词→句→段→篇。这种模式侧重阅读的语言形式,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二是自上而下模式,即篇→段→句→词。这种模式侧重语篇和语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三是互动式模式。首先运用“自上而下模式”让学生带着生词阅读短文,获取信息,然后用“自下而上模式”让学生关注语言形式,学习语言知识。基于这种阅读教学理论,教师一般采取“三段式”阅读教学。即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很多教师有较好的教学功底,但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往往就显得束手无策,最后又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阅读技能得不到训练。
  (三)阅读教学目标缺乏多样化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注重拓展词汇量和吸收语言知识,忽视了阅读策略的引导:如猜测词义的能力、体裁分析和语篇分析的能力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即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生思考和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融合。
  (四)阅读策略的遗失
  英语阅读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系统掌握英语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常见的英语阅读策略有:预测、词义猜测、识别指代关系、寻找主题句、利用语境理解文章内容等。多数教师乐于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出处,却很少分析题型的特点,缺乏相关的阅读策略的点拨和总结。
  (五)阅读时间不充裕,阅读量不足
  阅读是增强语言能力和提升写作能力的基础,大量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而且能够不断刺激大脑,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英语课程任务比较重,课型比较多,教师很难坚持每天给学生进行堂上的阅读训练。此外,学生的各科作业繁多,要静下心看英语课外书非常困难。阅读量得不到保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只能纸上谈兵。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读前
  读前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文章标题以及副标题,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或此类篇章的兴趣,激活背景知识,预测文章内容。笔者现以七年级上册Unit 6  “Visiting Shanghai”閱读教学的读前设计为例展开思维导图的运用。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然后用PPT呈现出4张上海标志性建筑物的图片,并与学生展开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完成思维导图(如图1)。
  教师通过蛛网图,让学生对文章的体裁、主题、篇章结构、段落结构一目了然。图1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对主题的联想。教师通过“Do you know what places they are?”“And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places?”等问题让学生说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物及它们的特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在师生问答中引出新词汇centre、area、building、fountains、across、direction、traditional、natural、beauty、pond、bridge、snacks,并添加到思维导图上,同时把问答所用到的关键词the Shanghai Grand Theatre、the Shanghai Museum、the Pudong New Area、the Huangpu River也添加到思维导图上,这样既呈现了新语言知识,也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有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二)读中
  读中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篇章和作者写作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信息转换活动、阅读理解设问、明白指代、做出推断四种方法从整体理解角度设计有效的任务,帮助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笔者现以七年级上册Unit 3“Protect the Earth”读中阶段的三项任务为例进行说明:
  [任务一]略读
  该任务是训练学生的略读技能,让学生浏览文章,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主题句往往出现在每个段落的段首,学生依据主题句可以快速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圈出主题句的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或重要部分,即place、plants and animals、people、pollution和protect,这为后面的文章复述做铺垫。
  学生通过略读很快找到了第1至5个段落的topic sentences:
  该任务让学生了解了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从而清楚文章涉及的话题是保护地球,每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地球上美丽的地方、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地球上的人类、人们对地球的污染和提出保护地球的建议,从而快速把握课文的大意。   [任务二]跳读
  让学生从第2自然段读至文章的第6个段落,找出支撑这五个段落主题句的细节。在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看图,从图片中获取相关信息。如图2(文章第2段)以地球上美丽的地方为主题,从这些美丽的地方是什么、这些地方怎么样两个方面介绍细节。
  (文章第3段)以地球上不同的动植物为主题,从这些动植物怎么样、它们生活在哪里两个方面介绍细节;(文章第4段)以地球上的人们为主题,从地球为人们提供什么介绍细节;(文章第5段)以地球的污染为主题,从人们如何污染地球介绍细节;(文章第6段)主要介绍如何保护地球。
  在填图之前,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抓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寻找相关信息,找到相关信息之后便停止阅读,没必要从头到尾把文章读完,也没有必要把每一个句子都弄明白。学生从图2可以直观地看到文章的结构是先总后分,每个段落都是围绕主题句展开,这样学生就很清楚文章的层次和脉络了,从而能够快速的记忆文章内容,为之后的课文复述环节做铺垫。
  [任务三]细读
  让学生细读文章的Paragraph 3,完成思维导图。首先引导学生看图3。
  图3以污染为主题,分两个方面展开:(1)燃烧东西的原因和危害;(2)人们往什么地方投弃垃圾和带来的后果。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文中均能找到答案。
  阅读前教师向学生解释如何进行细读,即紧紧抓住5个“W”,以及一些关键词,如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学生根据关键词,运用细读策略获取了文中的有效信息。
  以上三个任务的设计从易到难,层层递进,训练了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技能获取文章相关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读后
  课后是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和运用。读后活动的目的在于语言的输出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此类活动有:复述、写作、短剧等。根据需要这一部分主要设计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其中口头与中考听说考试的Retell题型相吻合,此环节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邏辑思维能力。下面以七年级下册Unit 2“France is calling”读后阶段的其中一个任务为例展开说明:
  [任务]用思维导图写文章
  教师让学生模仿“France is calling”的思维导图绘制“Beijing is calling”的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进行短文写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让学生回答若干问题。如:
  1. Where is Beijing?
  2. What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3. What famous food is there in Beijing?
  4. Can you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 Great Wall?
  由此导出四个关键词:location、capital、Beijing roast duck、the Great Wall,为画思维导图做准备。
  步骤二: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与4个关键词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用英语说出相关的单词或短语后,再利用PPT展示这些词语。该步骤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激活学生对北京的背景知识,继续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步骤三:向学生展示如何绘制思维导图。首先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一般是中央)画一个图像或写一个主题词,代表文章的主题;然后据教师提出的四个问题的答案进行分支,即文章的4个段落,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增加一两个段落;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每个分支进行合理的扩展,也就是细化段落。扩展越具体,写作内容越丰富。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使用不用颜色的笔书写单词或绘制线条,这样脉络会更加分明,有助于增强记忆。
  步骤四: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依据思维导图进行写作。
  通过以下思维导图写作,不但巩固了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克服了以往写作的恐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体会到写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分析文章的兴趣,让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够有效地结合。
  三、结语
  阅读理解是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体现,阅读教学就是践行把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意识,坚持以生为本,用心研究文本,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设计合理有效的阅读活动。在阅读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制作出思维导图,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的词汇,帮助学生理解篇章结构和内容话题,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训练学生阅读技巧,如略读、跳读和细读等;重视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也采用思维导图,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这样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转变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在课堂上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设立课内外活动小组,加强语言实践。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
期刊
摘 要:英语复习课是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与以语言信息输入为主的新授课相比,英语复习课以语言信息输出为主,是把平时所学的分散、局部、零碎的知识通过纵横联系横成链、竖成串,进而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温故而知新,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复习教学;教学策略  传统的复习课上最常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教材内容编排的顺序依次复习,讲重点、重练习。传统的方法有利也有弊,知识点
期刊
摘 要:微课,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微课,是把新兴媒体应用于课堂上的全新教学形式。利用好“微课”技术,运用微课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建立合理的阅读意境、明确文章的题旨、拓展延伸,能够提高教师语文阅读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微课;合作性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活力,缺少趣味和創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那就谈不上达
期刊
摘 要:模仿是学习写作必须经过的一级台阶。对于缺乏积累的初中生来说,以课文为例文来学习写作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之一。统编本新教材无论是课后习题设计还是单元作文教学指导,都加强了读写的结合。文章试从学情出发,探讨从经典课文中挖掘写作借鉴价值的策略,并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关键词:学情;经典课文;写作借鉴  一、当前教情、学情与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对于指导小学生仿句、造句甚为重
期刊
摘 要:电子书包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性和滞后性,将其引入学科教学活动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能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显著提升。为此,文章立足于小学英语教学,阐述了电子书包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旨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电子书包;小学英语;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利用多元教学评价来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结合具体的学情,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多元的教学评价,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多元评价  随着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及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多元教学评价
期刊
摘 要:教学设计是小学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上,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始终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对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品格四方面基本素养的培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文章重点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让核心素养落实于小学英语课堂以及指向英语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的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必不可缺,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先决条件。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概念,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在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和概念的应用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概念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数形结合  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其主要作为公民素质培养的基础教学内容,数学课程里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知识的建立是以数学概念的
期刊
摘 要: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是学校和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文章从物理学的发展的角度阐述物理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思想,论证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四个途径融合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活用教材、以情诱思”让教材更有情味;“丰富实验、重构情境”让实验充满情味;“追源设境、完善习题”让习题充满情味;“优化设计、以情追问”让课堂充满情味,让学生接收科学与人文的熏陶,使物理教学充满情思味,从而使物理教学走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接触古汉语,感受汉字的演变,对继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为此,文章探索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小学文言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探索  传承了三千多年的文言文,记录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是我国博大精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