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北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g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的过程。它不仅包含财富和经济在量上的增加和扩张,更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程度的提高、分配的公平、充分就业、人均寿命的延长等。因此,经济发展可以理解为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全面提高和优化的过程。
  中央和北京市都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常,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一般意味着“重投资轻消费”、“重增长轻环境”,一般偏重以投资驱动经济发展、强调GDP的高增长率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则强调投资与消费并重、增长与环境相辅相成,即经济发展要以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福利为出发点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一是从主要依靠外需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向主要依靠内需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二是从资源高消耗的生产方式转向资源友好型的生产方式。
  北京已进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大致完成了两次大的发展方式转变:第一次是20世纪50—70年代,完成了由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的转型,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第二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定位的转换,实现了“三二一”的产业格局。目前,北京市正在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稳步迈进,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极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北京市经济发展,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供应日益紧张,日益增长的人口、汽车等对环境承载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这些因素都对北京目前的发展方式提出了挑战。可以预见,北京市未来仍然会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经济总量也会继续扩张。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要承载这种扩张性的需要,必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其次,北京市面临着城市间日益激烈的竞争。上海是我国发达的工商城市和港口城市,科技、经济综合实力雄厚,科技产业化能力较强。依托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上海一直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城市为城市目标。特别是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上海必然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此外,香港、东京、首尔、新加坡等城市也都在争夺亚太城市的制高点。因此,虽然北京城市发展基础扎实、实力雄厚,但未来发展中仍面临着“突出重围”的巨大挑战。
  最后,北京市企业运营的商务成本在不断增大。营商成本的上涨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势必影响到北京未来的发展速度。近年来,北京市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交易成本在不断上涨,已经出现了部分企业转移到营商成本较低的其他城市的现象,这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这三大类问题的存在,表明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实现新突破的关键节点。
  北京具备科技和文化融合创新的基本条件
  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是当前北京市依靠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动力。一方面,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的迅速传播与应用,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技术推动发展、创新推动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世界各地都在实施各种类型的科技振兴计划,力图吸引创新人才,推动产业优化,提高综合竞争力。中国也大力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北京市作为我国科技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理应在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面作出表率。另一方面,文化创新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内涵。创新的落脚点是改善民生,而改善民生既包括提高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也包括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通过文化创新,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营造祥和的社会氛围。此外,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等特点,符合北京市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因此,文化创新也应该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内涵。
  当然,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应该是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能够为文化创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文化创新落地生根;而文化创新可为科技创新提供宽松的文化氛围,为科技创新赋予文化内涵,提高其增加值。
  纵观当今世界,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态势日益凸显。因此,必须实现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互相协调、共同发展。北京作为我国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应当率先实现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科技创新角度而言,北京市科技创新资源的密集程度在全国首屈一指。目前,北京“万名就业人员中R&D(研究与开发)人员数”、“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企业R&D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等指标均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北京聚集了180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占全国的30%以上。因此,北京市具有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可行性。
  从文化创新角度而言,北京市也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首先,北京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据统计,北京的古代文化遗存共有7000项之多,全面开发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对实现北京文化产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北京现有的文化机构、团体与设施是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极为重要的资源。北京云集了全国各文化行业系统中力量强、规模大、层次高的文化团体与设施。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为北京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政策环境角度而言,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历来重视北京市创新资源的培育,重视創新资源的转化。“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开科技成果转化风气之先,随后成立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种创新管理的政策在这里先试先行。   可见,北京具备了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条件。
  靠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民生
  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北京的主要抓手和中心环节是产业结构优化。因为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因素,往往是由于产业供给和社会需求结构脱节造成的,因此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供给与需求的匹配,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最终达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和空间结构相适应的状态。产业结构优化既包括技術类型的优化,即从技术低端产业(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升级到技术高端产业(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也包括空间布局的优化,即产业在各区域内和区域间实现高效均衡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梯次。
  靠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要以改善民生为最终目标。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经济发展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终目的确定为改善民生,就是要提高居民的幸福程度,营造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以民生为导向的创新才能获得广阔的市场,创新成果才可以不断涌现。对于科技创新,一种普遍的误解是创新应该以科技为导向,以技术的先进性作为评价创新有效性的标准,即科技成果要“越先进越好”。诚然,对一些基础性的科学研究成果而言,这个评价标准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科技创新而言,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商业化应用。因此,科技创新必须是符合群众需求的创新,必须能够实现民生的改善,否则就成为空中楼阁,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对于文化创新,道理同样适用。只有文化创新的成果对人民群众来说是喜闻乐见的,这样的文化创新才是真正成功的文化创新。
  靠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要注重扶持关键产业。北京市有一些关键产业需要重点扶持,以便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关键产业的选择,至少要包括以下四项原则:一是民生原则。关键产业应该有利于解决首都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如出行难、看病难、就业难等民生问题,促进民生建设。二是技术高端原则。关键产业应该符合技术发展方向,通过关键产业的确定来实现产业的高端化。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北京资源、环境的状况,关键产业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避免以后代的利益提高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福利状况。四是全局性原则。北京市关键产业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北京在全国和区域分工中的位置,维护而不是弱化北京的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靠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要在空间布局上注意完善区域内布局。在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中,要特别注意完善区域内分工。实现中心城区教育、医疗、就业等优质资源向郊区扩散,节省时间和交通成本。从目前城市空间布局来看,北京城市功能的全面性基本实现,但是中心城区教育、医疗、就业等资源高度密集;而郊区公共服务资源却严重缺乏,乃至出现“睡城”现象。这种区域功能的不完善,容易造成人口、货物潮汐式流动,对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压力极大。因此,必须改善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完善区域内部的产业分工,缓解经济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和资源的压力。
  靠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要特别重视金融支撑体系建设。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在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构建多层次、高效率、包容性的创新型金融体系作为支撑。北京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变,都对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北京市创新型和高科技中小微企业为数众多的特点,应创新性地设立专业性的金融机构,注重发挥民营资本和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程度高、可抵押物少、信贷风险大等问题的独特优势,推动成立中关村银行等民营互联网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高效率、包容性的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同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吸引和带动各类资金流向符合北京市经济发展战略的产业,促进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叶再春
其他文献
着力构建体系、完善机制、创新方式,以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以社会领域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
党的十七大之后,在思想领域和实际生活中兴起和发展着解放思想的热潮。这既可以说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直接引发和激励的,同时又可以说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和落实。毫无疑问
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重在实践,重在行动。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北京市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充分展示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
首都高职院校党委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积极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平台,发挥党组织在高职院校各项工作中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和示范作用,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
为进一步推进组织部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创先争优,近日,市委组织部组织召开了由各部委和区县参加的“组织部门带头创先争优座谈会”。与会各方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了
我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根据十七大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十七届二中全会形成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将《国务院机构改
近日,北京市委决定在全市农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刺度,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浙江省在全国率先试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取得成功经验。3月底至4月初,市委组成考察组,赴浙江进行专
2008年4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考察北京奥运会设施时强调: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残奥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是13亿中国
2009年4月16日,本市正式启动社保卡民心工程;2009年6月1日,石景山区率先启动社保卡测试;2009年10月23日,石景山区社保卡测试成功,西城区社保卡试点正式启动;2009年12月15日,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围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科学分析时代特征,深刻把握基本规律,研究重点、破解难点,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外资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