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长,王芳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芳,1961年出生,1982年参加工作,1992年担任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的园长,1995年被杭州市教育委员会授予“杭州市优秀园丁”称号,1998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幼儿园特级教师”称号,2003年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杭州市十佳园长,获得“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2008年被浙江省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2009年获首届“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我很难用几句话去形容一个立体的王芳,因为在与她有过一面之缘的人的眼里,她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人;在熟悉她的人的眼里,她是一个善于沟通、充满创意和富有激情的人;在上级的眼里,她是一个雷厉风行又脚踏实地的干将;在下属的眼里,她是一个感性和富有爱心的人,是他们的心灵导师;在她先生的眼里,她是一个爱园如家的人;在她女儿的眼里,她是一个从不把抱怨带回家,爱幼儿园的孩子胜过爱女儿的快乐老妈;而在与她共事多年的我的眼里,她是一个有着很强的专业精神、专业水平的幼儿教育专家。
  
  学者
  
  一般人把学者理解为有很高学术成就的人,而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不断汲取知识、不断探索研究的学习者。王芳当年作为浙江幼儿师范学校的尖子生,毕业后留校在附属幼儿园当教师。初为人师时,她就暗下决心要做教育家,不满足于只做教书匠。因此,学习成了她人生的必修课。1985年,王芳被保送到华东师范大学进修两年。在大学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幼儿教育理论,积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回到工作岗位后,她便沉下心来,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验与研究,如,在当时分科教学盛行的年代,她敏锐地发现了分科教学的不足,在幼儿园开展了综合性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此外,她积极践行,并在幼儿数学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间,她参加了多套幼儿园课程的编写,撰写了相关论文在《幼儿教育》等杂志上发表。以后,她当了园长,随着角色的变换,王芳更忙碌了,但是她多年来养成的学习习惯没有变,每天不管多么繁忙,她总会抽出时间和女儿共享阅读时间。1996年,王芳考入浙江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之后又进入杭州市园长培训班学习幼儿园管理。角色的变换,也让王芳意识到光读幼儿教育类的书是不够的。于是,她阅读的书的门类更多,阅读量更大了。有的年轻老师总是很好奇,为什么王园长讲的话那么入耳,作的报告那样生动,讲的专业道理那样深入浅出。案头一堆书揭示了其中的秘密:除了专业书籍之外,《茶经》《时尚之苑》《让心灵飞翔》等各种书籍一应俱全,不同门类间的知识经验在她身上得到了交融,使她变得知性、大气、富有创意。在不断学习的同时,王芳探索、研究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来过。多年来,她带领她的团队坚持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她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情绪能力培养”和省重点规划课题“幼儿情绪情感能力培养”。她主编的《我们的批评到哪里去了》《我们的表扬到哪里去了》《故事在主题中开始》等系列书籍,分别在2006年、2009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她主编的《筑起孩子需要的环境》和《幼儿入园必读》系列书籍,分别在2006年、2007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她撰写的论文《以情感为核心的托幼一体化课程的研究》和《幼儿情绪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分别荣获第二届、第三届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她和同事申报的2008年省规划课题“幼儿园主题活动新体系的‘附幼模式’探索”正在进行中。
  
  师者
  
  自从1982年当上幼儿园教师以后,不甘心只做教书匠的王芳自然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对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进行认真的钻研和思考。她一直关注“教给孩子什么东西最重要”这一问题。首先,她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获得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习做一个能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共享的人。因此,多年来她带领教师潜心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情绪情感能力的培养”等课题的研究,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独特的园本课程体系——以情感为核心的托幼一体化课程。其次,她重视对幼儿的研究。她认为“幼儿教育应尊重儿童的天性”,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上推动幼儿的发展,她提出“把幼儿园还给孩子,把孩子还给他自己”。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她十分重视研究幼儿的特点、兴趣、需要和学习规律,然后据此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如,她和教师们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研究主题活动的展开方式,梳理出任务驱动式、问题(研究)展开式、作品展开式、身边事件展开式等主题活动展开方式。2006年,由王芳主编的《故事在主题中开始》一书正式出版。她还研究如何让幼儿园的环境更适合幼儿,并把研究成果集成了《筑起孩子需要的环境》一书。再次,她追求“漫步童心世界,用最科学的方式爱孩子”的办园理念,她总说爱孩子并不只停留在蹲下身子、拥抱、亲吻等肢体动作上,而是要用心去爱孩子,用科学的方法去帮助孩子。如,每年九月新生入园时节,大多数孩子都有入园焦虑倾向。看到哭哭啼啼的孩子及无奈的家长,王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她提出了“梯度入园”的计划,帮助幼儿尽快缓解焦虑情绪,安全地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我们把这一行动称为“爱在九月”。又如,王芳把更多的爱投向特殊儿童,通过“特级教师工作室”每周向家长、教师开放半天,帮助他们解决在教育特殊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有时一个下午要接待好几拨人,有时一次要聊上几个小时,有时耍一周、一月甚至数年进行跟踪研究,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舒解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这样说:是您帮我找到了爱下去的勇气。王芳的座右铭是“用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感染了家长、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孩子。
  
  管理者
  
  1992年,王芳担任浙江幼儿师范学校(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园长。近二十年来,她继承并发扬了幼儿园的传统文化,确立了以“爱与尊重”为核心的园所文化,构建了以情感为核心的课程文化和以和谐为特征的团队文化,把幼儿园办得有声有色。
  王芳有着非常明确的办学理念:用最科学的方式养育孩子,追求教育与天性的和谐统一。她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爱与尊重”的重要性。知道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更多地去关心“孩子快乐吗”“孩子有朋友吗”“孩子爱探索吗”等。她亲自带领师生在幼儿园的门厅用全园幼儿的照片创设了一面“爱之墙”,提示师生这里是充满“爱与尊重”的乐园。她带领她的团队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研究,建构了“以情感为核心的托幼一体化课程”体系。还率先引领托班组教师开展通过创设环境缓解托班孩子的焦虑情绪、建立亲子依恋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她对孩子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尊重。一位快要毕业的孩子的家长给王芳的信中这样写道:谢谢您,贵园不愧为最好的幼儿园,它教给孩子的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真诚与善良、爱与尊重。
  作为园长,王芳深知良好的团队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所以她同样关爱教师、尊重教师。附属幼儿园有着50多年的历史,独特的团队文化为王芳推行柔性管理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她以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各种需要为基点,给予教师幸福的关照和合适的压力,强调教师的自律和自主,充分发挥教师的内在积极性,让教师体验到幸福感。有个教师因为工作调动,无法照顾到孩子,王芳得知后就安排其他教师帮她接送孩子,辅导孩子做功课,解决了那位教师的后顾之忧。如果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了烦心事,王芳就会像知心姐姐一样帮助分析、疏导,让教师感到贴心。正是因为王芳用真诚的心、宽容的心去对待她身边的同事,所以大家都乐于奉献,把幼儿园当成了自己的家。
  王芳“爱与尊重”的管理思想还体现在她倾心打造教师队伍上。她努力培养青年教师,与教师共建合作对话的发展共同体,组建各种形式的合作小组,手把手地推动青年教师的成长。她十分尊重不同发展水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尽量给他们合适的任务,体验成功的幸福感。她还以身作则,努力营造教师间相互尊重的氛围,注重管理团队和整个教师队伍的和谐。
  近几年,为了扩大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在上级领导的鼓励、支持下,附属幼儿园陆续开办了多所分园,目前共有七个园区,80多个班级。作为总园长的王芳,一如既往地将“爱与尊重”的园所文化渗透到各个分园,目前七个园区都成为了所在区域的示范性幼儿园。
  我们喜欢把王芳带领的团队称为“航空母舰”,把她称为“舰长”,舰长将带领大家继续扬帆远航!
其他文献
费用型还是津贴型?购买医疗保险也应该精打细算。如果没有分析具体情况,计划不周全就购买,可能会花了钱却没得到充足保障。    津贴型保险适作锦上花    父母为子女购买医疗保险越来越成潮流,但很多人却属于盲目消费,使保障成了空中楼阁。  杨女士,家庭主妇,30岁。为自己的双胞胎女儿各投保1份某保险公司的住院医疗保险(津贴型)1—1档(50元/天)。疾病住院,免赔3天。今年8月,双胞胎女儿双双因病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