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联合化浊行血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化浊行血汤联合西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TIA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5例。给予对照组西药综合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化浊行血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mean、Qmean、Vmax、Vmin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后未出现明显不适。结论:西药联合化浊行血汤与治疗有助于提升对TIA的控制效果,促进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化浊行血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4-0073-02
  TIA属于脑血管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症状轻微、症状持续时间短,发病时不易引起患者重视,但若不及时干预,极易发展为脑卒中[1]。故如何早期积极对TIA患者进行治疗干预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已成为临床诸多医学者关注的焦点。中医将TIA称为“小中风”或“中风先兆”,血浊为其基本病机。中医在中风、中风先兆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鉴于此,笔者选取25例患者,观察联合西药化浊行血汤治疗TIA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内科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TIA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均25例。对照组,女12例,男13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2.47±4.56)岁,病程14~34h,平均病程(23.02±4.35)h。观察组女15例,男10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1.58±4.28)岁,病程13~33h,平均病程(22.19±4.28)h;两组一般资料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中对中风先兆的定义;西医诊断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3]中对TIA的相关定义;②由MRI、CT检测未发生出血灶或脑卒中;③患者与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
  1.2.2 排除标准 ①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者;②TIA发生>24 h者;③严重肝、肾器官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依诺肝素(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0203)、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天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54)、阿司匹林肠溶片(四川德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077)等治疗。依诺肝素:1mg/kg皮下注射,每12h 1次;阿托伐他汀钙胶囊:10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化浊行血汤治疗。方药组成:荷叶、焦山楂、何首乌各15 g,决明子30 g,路路通20 g。随证加减:气机郁滞者加香附、郁金;脾胃气虚者加太子参、白术、党参;浊郁化热者加紫草、牡丹皮;肝肾亏虚者加肉苁蓉、桑寄生、熟地黄;血浊致瘀者加泽兰、丹参;痰湿重者加温胆汤(枳实、茯苓、炙甘草、竹茹、陈皮、半夏)或二陈汤(茯苓、炙甘草、半夏、橘红),取水煎服取汁400 mL,1剂/d,于晨起、睡前两次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4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与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参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年)》[4]进行评定,计算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占治疗前评分百分比即为疗效百分比。痊愈:治疗后患者体征、临床不适症状消失,疗效百分比>95%;有效:治疗后患者体征、临床不适症状部分消失或均有所改善,疗效百分比>20%、≤95%;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恶化,用痊愈、有效率之和得出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采用自动心脑血管检测仪测定两组Vmean、Qmean、Vmax、Vmin。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Vmean、Qmean、Vmax、Vmi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mean、Qmean、Vmax、Vmin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服药后未出现明显不适,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查均正常。
  3 讨论
  近年来受到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改变的影响,脑血管病已居于我国各类疾病致残、致死首位,给患者家庭、社会均带来较重的负担[5]。TIA发生机制均不明确,但临床普遍认为其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微栓塞等关系密切,同时TIA的发生对脑卒中具有重要警示作用,故对TIA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生极为重要[6]。近年来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TIA逐渐在临床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TIA属于中医学“中风先兆”范畴,血浊为其基本致病因素,血浊扰乱气血,致机体血液运行阻滞,浊血附于管壁,以致血瘀,瘀浊交结,化为宿根,上扰脑神,最终致TIA发作,故治应以清化血浊、散瘀扶正、疏通脉络为主。化浊行血汤是依据血浊理论化裁而来,方中荷叶为君药,具有升清降浊、散瘀止血、健脾升阳之功;焦山楂可行气散瘀、消食导滞,决明子平肝潜阳、润肠通便、清肝明目,上述两药可助君药祛血中之浊、化血中之瘀,为臣药;何首乌生精益髓、补益肝肾,路路通则通络利水、调和气血,上述两药补血益精、调和经络,为佐药,全方标攻补兼施、标本兼顾,诸药合用,可共奏化浊行血、疏通经络、祛湿解毒之功效。药理研究证实[7],该方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可有效降低人体胆固醇水平,进而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同时还可有效调节机体高凝状态与血液流变学,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Vmean、Qmean、Vmax、Vmin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化浊行血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服药后未出现明显不适,表明化浊行血汤与西药联合治疗TIA临床疗效较好,可作为临床治疗TIA的优选方案。
  综上所述,化浊行血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有助于提升对TIA的控制效果,促进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保卫.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5):905-906.
  [2]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第二次会议.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S].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6):66-67.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3):84-93.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年)[J].中華内科杂志,2011,50(11):530-533.
  [5]宋蒙蒙,田立,孟庆阳,等.自拟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阴虚阳亢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04):725-727.
  [6]蔡冰冰,郭勇,杨自更.活血通络清脑饮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08):854-856.
  [7]徐红格.中药汤剂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6):1771-1773.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观察自拟荆防散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氯环利嗪片治疗,皮肤瘙痒明显者给予复方炉甘石洗剂患处涂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荆防散;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5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
【摘 要】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92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FEV1/FVC水平,均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联合骨刺软化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指导、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及功能锻炼等系统性、个性化健康指导;对比照组服用布洛芬胶囊;观察组采用中药封包联合口服骨刺软化丸,对此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WOMAC评分为(10.47±1.97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
【摘 要】 紫癜性肾小球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临床多见,病情复杂,西药疗效欠佳。文章通过对一例中医治疗紫癜性肾炎病案进行分析,指出脾肾亏虚为其根本,通过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关键词】 紫癜性肾小球肾炎;尿微量白蛋白;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2-0063-02  过敏性紫癜(Henoch-S
【摘 要】目的:观察银杏叶片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73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6例采取比索洛尔治疗,组37例采取银杏叶片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內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对照组治疗后LVESD、LVEDD较观察组大,LVEF较观察组低(P<0.05);末次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