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越而雅逸的超然情怀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an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李胜洪的创作实力和社会影响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近年来,其精神境界和艺术观念又有新的升华,创作状态饱满、艺术风格日趋鲜明,真正迈入了艺术上的成熟期。他擅长行草书,兼修篆、隶、楷和现代刻字艺术,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及其创造力,日益受到书法界、收藏界的特别关注。
  李胜洪的书法植根于传统,多年来不激不厉、渐行渐修,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语境:一是娴熟的笔墨技巧。他的作品注重线条质感与形态的变化,融汇了楚简线条干净爽利、古朴自然的抒情特征,动势飞扬,字字灵动, 用笔捭阖自如;笔墨韵味淋漓尽致,较好地体现出现代情感与传统笔墨的有机融合;二是对作品的整体观照。在他灵动的笔法和结体中,点、线都是处于运动状态的,并通过疾涩、轻重、疏密、欹正、聚散、浓淡、枯润等诸多变化,保持着彼此的和谐与平衡。章法上通常采用符合传统审美的样式,同时又注意行气的连贯呼应以及字形的挪让经营,巧妙安排、不落俗套;三是大写意式的抒情表达。他的书作总是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内涵,往往能够随情赋性、依势用笔,性情所致、落笔纷披,使人强烈感受到有一种激越的情绪在字里行间宣泄。
  李胜洪先生的书法应该是从师法“二王”入手,兼习山谷及颠张醉素,继而涉猎两汉魏晋及唐人作品,并对碑版、写经、残纸及明清文牍等进行过认真研究。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并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长大,传统文化给了他熏陶与滋养;在海南省十多年并担任书协领导,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又似乎感染了他的艺术灵气;而晋京的这几年又使其视野豁然开朗、观念不断更新,达到了他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而引人瞩目。而他自己显然是那种淡然处世、雅逸闲静的人,似乎偏好以李白、王维等人的山水咏物诗文来进行创作,钟情于魏晋艺术精神中的“清虚、旷达、真率”,表现出来的大多是洒脱俊逸的超然情怀。其作品之中,洋溢着一种淡然、率真而奔放的文人风骨与气质。
  探究李胜洪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恐怕缘于其对楚文化的钟情和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缘于其多年来对各种艺术风格的思考、探索以及对人生与自然的感悟。他具有过人的艺术感悟力和艺术创造力,因为他已经把潜浸传统与锐意创新当作生命体验的一个过程,并在其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审美色彩与价值取向,从而迈向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总之,李胜洪的作品,弥漫着一种清新秀逸、灵动飞扬的气息,使人从作品欣赏过程中自然引发出对书法文化精神与艺术品格的深入思考。
  在书坛颇为浮躁的今天,李胜洪却难能可贵地保持着固有的低调与执着,全身心地履行书法人的历史使命并追求艺术的真谛。对待师长,对待朋友,对待事业,他依然热情真诚、朴实如初,因而得到了识者与闻者的一致好评。
  李胜洪年富力强、任重道远,且正值其艺术人生的黄金季节。因此我深信:以其睿智、勤奋和艺术创造力,他一定会在今后艺术道途上取得更加辉煌的艺术成就!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院长)
  责任编辑:韩少玄
其他文献
研究电网大扰动对QFSN600MW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疲劳寿命损耗的影响,详细研究了机组滑极时的动态行为和机电耦合轴系扭振现象,提出了滑极运行的限制判据.
目的探讨氧化损伤相关基因硫氧还蛋白(TRX)、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镍致癌过程中作用。方法采用Ni2O3分别处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WI-38)24,48和72
从解决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出发,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力系统实时相角监控系统,它由国调、网调、省调和就地监控四级组成,既有集中监控的功能,亦能完成分散的就地监控,并能提供一个相对系统参考点的相角,供就地监视和控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