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家的零食箱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zh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家,对于小睿“吃零食”这件事情,一直有这么四条约定:饭前半小时内不能吃零食;饭后至少过20分钟才能吃零食;没有吃完饭说明不饿,饭后也不能吃零食;特殊时间除外,如去做客、节假日、生日或外出游玩时间等等。
  对于这四条约定,小睿一直执行得不错,家里有一个柜子专门存放零食,她很少自己去翻,即使看到想吃的,也一定会先征求我的意见,我再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回答。当然,偶尔小睿也会和其他孩子一样,执意要吃某种零食。
  作为营养师的我,不会单单只说“不能吃”之类的话语,我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小睿关注各种零食的“组合成份”,让她知道哪些零食有营养,哪些没有。它们营养在哪里?不营养又是因为什么?以至于后来我们习惯拿到一种零食的时候,便会一起关注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通过这个标签来区分“营养食品与垃圾食品”的不同所在,还会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存期限,看看是否过期。
  日积月累下来,虽然我明白小睿现阶段不一定真正懂得营养是什么,但至少她懂得分析“哪些零食更有营养,可以常吃,哪些零食没有营养,只能偶尔吃。”偶尔她也会主动问:“妈妈,看看这个有没有过期呀?”她自己清楚过期的东西就不能吃了,不然肚子里的“小精灵们”会抗议!
  基于小睿对零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后,我也想慢慢放手让小睿作主吃零食这件事。于是,在逛超市时,买了一个储物箱送给小睿:“这是妈妈送给你的小箱子,是你的专用‘零食箱’。你可以把你的零食都放进这个小箱子里,今后想吃哪一种,吃多少,都由你自己决定。但是有两个约定仍然不变:1.饭前半小时内还是不能吃零食;2.没有吃完饭,说明你不饿,也不能吃。好吗?”
  小睿欣喜地应允,马上将她喜欢的零食搬进这个箱子里。并再次跟我确认:“那我以后吃什么零食都不用问你了,对吗?”我点头答:“对!”
  刚开始用零食箱的那几天,小睿有点不适应,仍会像以前一样,时不时征求我的意见:“妈妈,我可不可以吃糖果?”“妈妈,我能多吃几颗吗?”
  我没有管制她,把权力交由她自己,至于我,仅仅是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她:“问问你肚子里的‘小精灵们’吧,它们说可以吃多少,你就吃多少。”她一边摸着肚子一边小声问:“小精灵,我可以吃这个饼干吗?”
  小睿也会因为某次的放肆而尝到“自然后果”。有天放学后,她邀请同园的好友Tina来我们家吃晚饭,饭后,两个小朋友欣喜地打开了这个充满诱惑的零食箱,各自选着自己喜爱吃的零食。因为已经是饭后半小时了,所以,吃什么、吃多少,我都由她们自己决定。小睿和Tina边吃边玩,越玩越兴奋,越吃越开心,一个晚上,零食箱里的零食竟吃掉了近大半。我本想提醒,但还是忍住了。
  果然,在临睡前,小睿一边摸着肚子,一边哼着说:“妈妈,肚子有些胀。”我问她:“为什么会感到胀呢?”小睿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今晚吃太多零食了。”我没有丝毫责备,而是搂着她,问:“那下次怎么做才不会肚子胀?”小睿说:“不吃这么多,一次只吃一种就好。”“一定是你肚子里的小精灵们感到很累很疲惫,因为它们工作了一晚上,所以抗议了。”我给她按摩,揉揉肚子帮助肠胃消化。
  经历过自然后果的小睿,自然能更清楚地把握好吃零食的“度和界限”在哪里。
  现在,这个零食箱已经用了近两个月,效果很不错,后来被我突发奇想地用来放小睿的一些常用皮筋和发夹,真正的“一盒两用”。零食和头饰的使用都由小睿自己决定,小睿也并没有因此变成零食大王。孩子具有天然的秩序感和内控力,当他们面对琳琅满目、充满诱惑的零食时,如何学会“妥善管理自己的零食箱”,关键就在于家长有效的引导方法。
其他文献
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生病,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家长了解一点小儿药物治疗的特殊性,掌握常用药物性能、作用原理、适应症、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很有必要。在家中存放一些常用药(非处方药),年轻妈妈既可以做到“小病自己治”,又便于应急。  家庭常备药可分为口服和外用两大类。  口服药物  抗生素(俗称消炎药):阿莫西林干糖浆、童必灵、头孢拉啶冲剂、安必仙等。抗生素属于处方药,须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购买。
3岁的文文一起床就开始咳嗽,妈妈观察了一下,发现文文嘴唇很红、眼屎多,嘴巴里还有一股酸酸的味道。妈妈觉得文文可能上火了,赶紧冲了一包小儿凉茶给文文喝。哪知道到了下午,文文开始发烧,温度并不高,但一直出冷汗。爷爷认为文文是感冒,而且还是风寒感冒,应该吃点温热散寒的药物;妈妈却不同意,因为文文咳出来的痰是黄色的,这显然是“热”,再吃温热的药物会加重病情。  每到秋冬之交、冬春之交时,时冷时热,再加上室
不占地儿的奶瓶  妮妮妈推荐(30岁,洛阳,家庭主妇)  家有小奶娃,每次出门除了奶瓶,还要带上保温瓶、奶粉盒、尿不湿……再大的妈咪袋也不够用啊。最近我淘到了个好东西,乍一看,它的外观是一只普通的奶瓶,但却可以折叠存储和加热,必要的时候,只需将瓶盖换一个方向,就可以让它处于密闭状态,避免母奶与空气接触,实在是既安全又轻便。    棒棒糖体温计  晓雪推荐(37岁,北京,护士)  每次小朋友来看病时
典型案例:  过完春节,方方从杭州回到了南京,自从爸妈3年前离婚,方方被判给父亲后,妈妈只是在寒暑假把儿子接到杭州,跟着自己生活一段时间。据调查,这是现在“好合好散”的夫妻所能认同的“对孩子伤害最小”的监护模式:平时由监护方负责孩子的养育,到了假期,孩子可以到非监护方的居住地,体验一番天伦之乐。方方的爸妈认为这样孩子能享受到父母轮流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料,比起双亲孩子也不差什么。当从杭州回南京的列车
上语言活动课时,小朋友很快就能讲出谁是谁的好朋友,比如鸟笼和小鸟是好朋友,筷子和碗是好朋友等等。接着,我让小朋友找出自己的好朋友进行模仿,以说“我和某某是一对好朋友”来造句,对方回应“对”或“不对”来练习。  唐圣烨高高举起了小手:“老师,我想对刘迎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很好,你想怎样对唐圣烨说呢?”我问刘迎。刘迎站起来摇摇手,说:“不对,我的好朋友是佳佳、涵君、心怡和妞妞。”我对刘迎的回
让日记在通草纸上“穿越”古今  两百年前,十三行的通草水彩画远销欧美名扬海外;两百年后,广府越秀少年儿童用美术日记画的形式绘制“通草画”,传承这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绘制新世纪、新广州的新风物新风貌。近日,广州学子和越秀区教育局相聚在越秀山镇海楼前,一起为“越秀区第三届少儿年儿童美术日记画大赛”举行了启动仪式,本届大赛的主题是“穿 越通草画——孩子眼中的新广州风物”,由2012年的5月份开始,直至2
由于心理需求不同,宝宝的表现也不同,我们可以从宝宝对电话的态度,来理解宝宝行为后的心理秘密。    宝宝似乎很爱电话机,小时候爱按键,大一点爱接听听;宝宝似乎又很讨厌电话机,想摔就摔,想破坏通话就破坏通话。这是为什么呢?     仅是发声玩具  一岁的妮妮特别喜欢电话和手机,经常抓着手机狂按一通,在她烦躁不安的时候,拿出手机给她玩,很快她就安分下来了。  对于一岁左右的宝宝来说,他感兴趣的并不是电
《我的大眼睛》等
期刊
当孩子还小,您随意一句话,都可能改变他对世界的看法,影响他一生性格的形成;孩子不当的行为令您感到失望或生气的时候,尤其是当孩子流露出敏感、孤独、叛逆的时候,都是塑造孩子性格的关键时刻!  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巧妙而不着痕迹地引导他走出阴影,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形成健康快乐的个性,是您给他一生最好的礼物!  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推荐的这套书,围绕学龄前儿童常见的性格及行为问题,汇集中外最顶尖育儿专家
“博物馆”三个字其实并不能完全涵盖适合孩子的科普参观场所,其中又分为天文馆、动物馆、军事航空馆、自然植物馆、科技馆等等,妈妈一定要按照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安排参观。如果孩子是一个机器人迷,那么就别奇怪他在植物馆里打哈欠了,哪怕那是全国最好的植物展。  出发前的预备  制定路线:请先在电脑上下载介绍资料,弄清楚这家博物馆里最不可错过的“镇馆之宝”,然后和孩子一起计划好参观路线,把最想看的东西列一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