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家,对于小睿“吃零食”这件事情,一直有这么四条约定:饭前半小时内不能吃零食;饭后至少过20分钟才能吃零食;没有吃完饭说明不饿,饭后也不能吃零食;特殊时间除外,如去做客、节假日、生日或外出游玩时间等等。
对于这四条约定,小睿一直执行得不错,家里有一个柜子专门存放零食,她很少自己去翻,即使看到想吃的,也一定会先征求我的意见,我再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回答。当然,偶尔小睿也会和其他孩子一样,执意要吃某种零食。
作为营养师的我,不会单单只说“不能吃”之类的话语,我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小睿关注各种零食的“组合成份”,让她知道哪些零食有营养,哪些没有。它们营养在哪里?不营养又是因为什么?以至于后来我们习惯拿到一种零食的时候,便会一起关注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通过这个标签来区分“营养食品与垃圾食品”的不同所在,还会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存期限,看看是否过期。
日积月累下来,虽然我明白小睿现阶段不一定真正懂得营养是什么,但至少她懂得分析“哪些零食更有营养,可以常吃,哪些零食没有营养,只能偶尔吃。”偶尔她也会主动问:“妈妈,看看这个有没有过期呀?”她自己清楚过期的东西就不能吃了,不然肚子里的“小精灵们”会抗议!
基于小睿对零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后,我也想慢慢放手让小睿作主吃零食这件事。于是,在逛超市时,买了一个储物箱送给小睿:“这是妈妈送给你的小箱子,是你的专用‘零食箱’。你可以把你的零食都放进这个小箱子里,今后想吃哪一种,吃多少,都由你自己决定。但是有两个约定仍然不变:1.饭前半小时内还是不能吃零食;2.没有吃完饭,说明你不饿,也不能吃。好吗?”
小睿欣喜地应允,马上将她喜欢的零食搬进这个箱子里。并再次跟我确认:“那我以后吃什么零食都不用问你了,对吗?”我点头答:“对!”
刚开始用零食箱的那几天,小睿有点不适应,仍会像以前一样,时不时征求我的意见:“妈妈,我可不可以吃糖果?”“妈妈,我能多吃几颗吗?”
我没有管制她,把权力交由她自己,至于我,仅仅是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她:“问问你肚子里的‘小精灵们’吧,它们说可以吃多少,你就吃多少。”她一边摸着肚子一边小声问:“小精灵,我可以吃这个饼干吗?”
小睿也会因为某次的放肆而尝到“自然后果”。有天放学后,她邀请同园的好友Tina来我们家吃晚饭,饭后,两个小朋友欣喜地打开了这个充满诱惑的零食箱,各自选着自己喜爱吃的零食。因为已经是饭后半小时了,所以,吃什么、吃多少,我都由她们自己决定。小睿和Tina边吃边玩,越玩越兴奋,越吃越开心,一个晚上,零食箱里的零食竟吃掉了近大半。我本想提醒,但还是忍住了。
果然,在临睡前,小睿一边摸着肚子,一边哼着说:“妈妈,肚子有些胀。”我问她:“为什么会感到胀呢?”小睿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今晚吃太多零食了。”我没有丝毫责备,而是搂着她,问:“那下次怎么做才不会肚子胀?”小睿说:“不吃这么多,一次只吃一种就好。”“一定是你肚子里的小精灵们感到很累很疲惫,因为它们工作了一晚上,所以抗议了。”我给她按摩,揉揉肚子帮助肠胃消化。
经历过自然后果的小睿,自然能更清楚地把握好吃零食的“度和界限”在哪里。
现在,这个零食箱已经用了近两个月,效果很不错,后来被我突发奇想地用来放小睿的一些常用皮筋和发夹,真正的“一盒两用”。零食和头饰的使用都由小睿自己决定,小睿也并没有因此变成零食大王。孩子具有天然的秩序感和内控力,当他们面对琳琅满目、充满诱惑的零食时,如何学会“妥善管理自己的零食箱”,关键就在于家长有效的引导方法。
对于这四条约定,小睿一直执行得不错,家里有一个柜子专门存放零食,她很少自己去翻,即使看到想吃的,也一定会先征求我的意见,我再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回答。当然,偶尔小睿也会和其他孩子一样,执意要吃某种零食。
作为营养师的我,不会单单只说“不能吃”之类的话语,我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小睿关注各种零食的“组合成份”,让她知道哪些零食有营养,哪些没有。它们营养在哪里?不营养又是因为什么?以至于后来我们习惯拿到一种零食的时候,便会一起关注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通过这个标签来区分“营养食品与垃圾食品”的不同所在,还会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存期限,看看是否过期。
日积月累下来,虽然我明白小睿现阶段不一定真正懂得营养是什么,但至少她懂得分析“哪些零食更有营养,可以常吃,哪些零食没有营养,只能偶尔吃。”偶尔她也会主动问:“妈妈,看看这个有没有过期呀?”她自己清楚过期的东西就不能吃了,不然肚子里的“小精灵们”会抗议!
基于小睿对零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后,我也想慢慢放手让小睿作主吃零食这件事。于是,在逛超市时,买了一个储物箱送给小睿:“这是妈妈送给你的小箱子,是你的专用‘零食箱’。你可以把你的零食都放进这个小箱子里,今后想吃哪一种,吃多少,都由你自己决定。但是有两个约定仍然不变:1.饭前半小时内还是不能吃零食;2.没有吃完饭,说明你不饿,也不能吃。好吗?”
小睿欣喜地应允,马上将她喜欢的零食搬进这个箱子里。并再次跟我确认:“那我以后吃什么零食都不用问你了,对吗?”我点头答:“对!”
刚开始用零食箱的那几天,小睿有点不适应,仍会像以前一样,时不时征求我的意见:“妈妈,我可不可以吃糖果?”“妈妈,我能多吃几颗吗?”
我没有管制她,把权力交由她自己,至于我,仅仅是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她:“问问你肚子里的‘小精灵们’吧,它们说可以吃多少,你就吃多少。”她一边摸着肚子一边小声问:“小精灵,我可以吃这个饼干吗?”
小睿也会因为某次的放肆而尝到“自然后果”。有天放学后,她邀请同园的好友Tina来我们家吃晚饭,饭后,两个小朋友欣喜地打开了这个充满诱惑的零食箱,各自选着自己喜爱吃的零食。因为已经是饭后半小时了,所以,吃什么、吃多少,我都由她们自己决定。小睿和Tina边吃边玩,越玩越兴奋,越吃越开心,一个晚上,零食箱里的零食竟吃掉了近大半。我本想提醒,但还是忍住了。
果然,在临睡前,小睿一边摸着肚子,一边哼着说:“妈妈,肚子有些胀。”我问她:“为什么会感到胀呢?”小睿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今晚吃太多零食了。”我没有丝毫责备,而是搂着她,问:“那下次怎么做才不会肚子胀?”小睿说:“不吃这么多,一次只吃一种就好。”“一定是你肚子里的小精灵们感到很累很疲惫,因为它们工作了一晚上,所以抗议了。”我给她按摩,揉揉肚子帮助肠胃消化。
经历过自然后果的小睿,自然能更清楚地把握好吃零食的“度和界限”在哪里。
现在,这个零食箱已经用了近两个月,效果很不错,后来被我突发奇想地用来放小睿的一些常用皮筋和发夹,真正的“一盒两用”。零食和头饰的使用都由小睿自己决定,小睿也并没有因此变成零食大王。孩子具有天然的秩序感和内控力,当他们面对琳琅满目、充满诱惑的零食时,如何学会“妥善管理自己的零食箱”,关键就在于家长有效的引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