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疗同意”你该知道的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ng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生对患者隐瞒信息,此举可以接受吗?一些人认为这不但可以接受,而且应该这样。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希望是康复的关键,不能让令人绝望的诊断扼杀病人对康复的希望。
  在1803年的著作《医学伦理学》(Medical Ethics)中,英国医生托马斯·帕茨瓦尔(Thomas Percival)将医生的角色描述为“希望使者,患者福音”,他指出,有时医生应该隐瞒警示信息不让患者知道。患者的生命,帕茨瓦尔写道,不但可能因为医生的行动而缩短,也可能因为他的言辞和方式而缩短。
  加拿大医生威廉·奥斯勒(William Osler,诗人惠特曼的医生)也对希望的治疗效果深信不疑。事实上,一位传记作者写道,他的“可靠但有时并无保证的乐观”是他最杰出的人格特点。在1958年的医学伦理和法律教材上,另一位名医写道:“隐瞒一些情况在临床上常常能收获奇效并且符合患者的利益。”
  几年前,我就这个话题访问过一位家庭医生。他描述了20世纪60年代他的第一次“出诊”。当时,他和一位资深同事来到一位生性乐观的新教牧师家中,这位牧师本人不知道,由于结肠癌恶化他只有几个星期的性命了。这位资深医生建议给患者开大剂量止痛药,并告诉患者这是治疗“传染病”的抗生素。
  我们这位资浅医生对这种欺瞒手段很不快,要求牧师的妻子允许他们告诉患者真相。几经犹豫之后,妻子同意了这一要求。牧师听到病情后陷入了彻底的绝望,拒绝使用镇痛药。他认为自己一定会堕入地狱。40多年后的今天,这位医生告诉我:“时至今日,我仍能想起他的面容。这是我整个行医生涯中所犯下的最大错误。”
  如今,这类医疗家长作风(medical paternalism)在许多国家已不再是通行做法。为了避免深陷玩忽职守指控—甚至偶尔出现的刑事攻击—医生必须披露越来越多关于治疗风险、利弊和替代疗法的信息,不管它们多么令人绝望,从而让患者能够给出“知情并同意”的表態。
  维持患者的希望,同时又满足披露义务,这是医生所面临的最困难任务。这需要对人类心理有深刻的理解;一个词语,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目光都能提振或打击患者的神经。
  许多医生为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并同意”而心力交瘁。
  一个问题是,医生很少接受过正式的获得患者同意的训练,因为医学院只教授基本知识。结果,许多医生不了解法律和专业机构眼中的有效同意的微妙含义—而随着关于“有效同意”的规则的变化不定,这一任务变得更加困难了。
  另一个问题是许多医生认为获得同意是一项繁琐的任务,资深医生有时会把这个任务下放给经验较浅的同事。此外,医生常常急于获得同意,他们的方式听起来几乎像是在排练,完全不顾患者是第一次听到这些信息。这一傲慢态度反映在“让患者同意”这一术语中—好像这是对患者做的事,和抽血和注射一样:“史密斯医生,请让琼斯先生同意。”
  相反,同意应该被视为患者的一项宝贵权利,患者可以放弃这项权利,如果他遇到足够确定的情况的话。同意不应该被剥夺,就像火车票被检票员拿走一样。
  当同意在大手术前几小时,或上一次手术会诊后几个月才获得时,问题就更严重了。这会导致患者被迫“同意”他不理解—或不想要—的程序。
  一位医生同事对我讲过一个故事。某次,一位患者要护工用担架车把她推到她一直期待要进入的手术室。患者说,只要一旦被“治愈”后她就可以组建家庭了—而事实上她马上就要接受的可是子宫切除术。护工当然马上通知了医疗团队,患者的手术被叫停。在这个例子里,要么患者没有被告知信息,要么她没有充分理解她获得的信息。
  作为患者、未来患者或患者亲属,我们都能从提高“同意标准”中获益。当然,一些人也许更喜欢旧式家长作风。但我们应该能够做出选择,让医生知道我们更愿意充分知情还是尽少知情。
  类似地,如果我们想获得更多信息,我们应该提更多问题。我们可以要求关于整个程序的更多细节和其他选择。如果我们对答案不满意,可以寻求第二选择。我们可以问医生站在我们的立场他会怎么选,或者当患者是他本人的孩子或父母时她会给出什么建议。而如果我们仍不确定,我们可以要求更多时间考虑我们的选择。
  获得同意的技能很重要,但常常被医生忽视。理解为何如此多的医生为此烦恼,是提高“同意标准”的第一步。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Institute for Human Sciences授权《南风窗》独家刊发中文版。丹尼尔·索科尔是前伦敦帝国学院医学伦理和法律荣誉高级讲座教授,在伦敦12 King’s Bench Walk Chamber出庭律师会所任律师兼生物伦理学家。
其他文献
一个出生在2018年的孩子,他长大后,或许已经很难想象在自己出生前40年中国的模样。按照古代中国人的视角,这个时间跨度还不到一个甲子,但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极快的速度,让国人体验到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几个世纪的历史跨度,其中的跌宕起伏、风风雨雨,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更深的体会。  但不管怎么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改革的前辈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提供了未来发展的充分经验,这才为后辈提
多年以来,科技企业一直在谈论着所谓的“物联网”,也就是将家用电器和小设备联到网上。前两年的国际消费者电子产品展(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最受欢迎的产品还是“牛奶快喝完时给主人发短信”的一款冰箱。  除了在家用电器上打主意,一些商家也畅想着打造“衣食住行”全方位的“物联之家”。家是城市的细胞,千家万户组成了充满生机的城市。那么,对于一座智慧
社会生活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探讨一直存在着。传统文化于我们并不遥远,但似乎又缺乏确切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处在现实和历史交汇处的每一个人,应如何理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际意义?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董平,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宋明理学以及中国佛教哲学。   Q
当地时间11月14深夜至15日凌晨,非洲内陆国家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忽然出现罕见的异动,大批武装军人和军车、装甲车包围了总统罗伯特·穆加贝(Robert Gabriel Mugabe)的私人住宅,并占领了国家电视台“津巴布韦公共广播公司”。  自1980年摆脱白人种族主义统治并从“罗得西亚共和国”更名为更具非洲色彩的津巴布韦共和国以来,穆加贝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议会制下7年总理,改为总统制后又
由台湾诈骗犯的问题,人们也应该知道,一个“避刑之堂”也在兴起,台湾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避刑之堂”!  去年桃园抓到一个诈骗案的17岁车手,他在台中读完高中,就到台北打天下,进了诈骗集团,不到一年就分红赚了一千多万,平均月入百万。他每次赚了大钱,都会手笔很大的开庆功宴。诈骗业每成功一次,就会立即分红,这是个回报最快的行业。怪不得现在百业萧条,只有诈骗业一枝独秀了。17岁就能月入百万,如此的高报酬,去哪
纵观近些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所作所为,其执政精英似乎是全盘照搬了米尔斯海默所提出的应对中国崛起的策略。  约翰·米尔斯海默是我很欣赏的一位国际关系理论学者,他好就好在直面国家政治的本质,剥去了一些资本主义政治家的虚伪面纱,认为国家利益是国家行为的根本出发点,获取尽可能多的国际权力是大国博弈的根本所在。由此他考察了美国200多年的历史,认为有时“碰巧”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逻辑都指向了相同的政策。在这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的国际化,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跨国经营,甚至跨国并购。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和带动下,国家、区域和城市的经济联系被更深层次地串联起来。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倡议,“一带一路”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它将整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使得各方都将从更低的运输成本与标准服务中受益。  当国际化趋势来临,提升企业国际化管理能力就变得非常迫
美国人启动内需,靠两种负债:一种上面所说的让低收入者借贷,尽管它是次贷。二是政府直接负债,然后通过承担社保责任、注资救助等方式,向低收入者、企业进行“隐性”转移支付。  在公开场合,货币当局负责人说出像“投资建议”的话,这在世界上并不多见。  2月底,在上海举办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个人住房加杠杆逻辑是对的”。  对这个问题,周小川
新一佳曾与华润万家比肩,是深圳本土零售业三甲之一,年销售额曾一度超过170亿元。如今,却陷入被供应商集体追债的困境。  新一佳超市侯家塘店是新一佳在湖南最早的门店,从远处看红绿色的标志十分醒目,只不过现已经成为老长沙人的回忆了。  7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南风窗》记者在现场看到,新一佳原侯家塘店已变成“悦购汇”正在营业,不过顾客寥寥可数,有些货架空无一物。另外多家原新一佳门店也摇身变为“悦购汇”超市
编者按:香港是一片特殊的土地,内地动荡的期间,有很多大陆知识分子离乡别井,来到这里重头打拼,这些奋斗史本身就构成了一部另类的中国现代史。从这期起,我们陆续刊发蔡玄晖博士的一系列访谈文章,用来自北大、清华、复旦等著名学府的老“港漂”口述历史,看他们眼中的峥嵘岁月。  对于死亡,大部分人都是带着恐惧的,所以古人炼丹求长生不老,今人养生求长命百岁。可是,石济民教授和他的朋友岑先生,两位八旬老人,说起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