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有些动物因为长得可爱,频繁被印制在手袋或T恤上;有些动物却丑陋不堪,惨不忍睹。
比如,长得跟肉球式的印度鼻蛙,好莱坞影片中的许多骇人外星物种大概就是以它为原型的。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一些濒危的可怜动物,即使奇丑无比,不招人爱,依然值得拯救。
虽然每个人对可爱的定义不同,但赢得公众关注的动物却有着一些共同特征——大眼睛、圆脸、蹒跚的步伐,总之,长得越像人类婴儿,越能赚取尖叫和同情的眼泪。
研究人员发现,能否赢得人类青睐似乎并没有固定规律。有时候,小小的细节就导致巨大的差别对待。他们研究过好几个种类的企鹅发现,那些毛发中带着鲜艳色彩点缀的企鹅被谋杀的机率远比其他企鹅多。
对一种动物的关注,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关键在于,大家必须意识到我们对于外表是有自然偏见的。
以下例举几种动物界的“丑娃娃”,我们不能认为它们丑,就减少对它们关注与保护的力度。
1 盔犀鸟
这种模样古怪的犀鸟被视为难得的珍贵猎物。它们生活在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的丛林里,由于栖息地的消失数量急剧下降,目前被列为“接近受威胁”状态。
2 儒艮
儒艮俗称海牛,全球数量仍然是个未知数。这种脆弱的海洋哺乳动物分布在近50个国家的海岸地区,使它的生存状况难以衡量。对澳大利亚昆士兰海岸的研究发现,农业污染物、捕鱼拖网都会对它们构成伤害。
3 秃猴
生活在巴西西部和秘鲁东部热带雨林中的秃猴长着滑稽的红脸,它们正变得越来越罕见。秃猴有几个亚种,分布在亚马逊河沿岸地区,有着明显的势力范围。像许多物种一样,它们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人类,以及栖息地的消失。
4 埃及秃鹰(白兀鹫)
虽然名叫埃及秃鹰,实际上,这种动物在至少45个国家出没,踪迹跨越3大洲。但作为濒危物种,它翱翔蓝天的日子可能没有多少了。这种孤独的猛禽体形巨大,翼展长达1.7米,过去50年里,它在欧洲的数量减少了一半。非洲、亚洲的数量也在下降。
5 鬣狗
非洲南部草原上游荡的鬣狗数量已经不足8000只。鬣狗喜欢贫瘠的灌木林和稀疏大草原,但它们也能在人类居住地附近生活,但前提是,要得到人的允许。这种食腐动物很不惹人喜欢,在保护区外常常遭到猎杀。目前,它们的数量仍在下降。
6 墨西哥蝾螈
这种擅长游泳的蝾螈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它只居住在墨西哥城以南的一小片地区。像许多两栖动物一样,这种蝾螈已从其原始栖息地的大部分地方消失。
虽然已经濒临灭绝,当地人依然捕捉它们用于制作药材,或卖给宠物市场。外来物种的入侵和水质污染,进一步对这种体长23厘米的蝾螈构成威胁。
7 印度鼻蛙
咖啡也许是这种远古两栖动物(大约在1.3亿年前进化成现在模样)的终极杀手。印度鼻蛙于2003年被发现,又叫紫色洞蛙,生活在印度南部的一小片山区。咖啡、肉桂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导致这种古老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
8 草原西猪
这种濒危有蹄类动物现在生活在南美中部,它不断缩小的栖息地跨越玻利维亚、巴拉圭和阿根廷三个国家。这种体形小巧的野猪一度遍布南美的查科地区。人类的猎杀和栖息地消失是导致它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9 栗鼠猿
栗鼠猿是一种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狐猴。虽然它的活动范围覆盖这个印度洋岛国东部的大部分森林,数量却很少。栗鼠猿昼伏夜出,是一种夜间活跃的动物,有着一对适合黑暗中猎食的大眼睛,但这也使迷信的当地人把它们视为不祥征兆,屡屡遭到捕杀。更加不幸的是,它们对树有着和人类同样的喜好,因此失去了许多潜在家园。
10 非洲野狗
非洲野狗曾经称霸非洲撒哈拉沙漠和山区,现在,这种濒危的小犬已经难得一见。不同于土狼,这些野狗是勇敢的猎食动物,经常猎捕体重超过50公斤的羚羊。
由于栖息地被人类隔离得支离破碎,现在,已经很难精确估计它们的数量了,野外生活的非洲野狗估计不会超过6000只。
机械昆虫首次成功遥控飞行
日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开发人员对“机械甲虫”的测试取得了成功。
公布的视频显示,一名男子通过笔记本电脑,遥控甲虫在房间到处“飞行”。它一度被拴在透明塑料板上,微小的肢体随操作人员的操纵杆不断颤动。开发人员迈克尔说:“我们通过一个安装有无线电的可植入微型神经刺激系统,演示了对昆虫自由飞行的遥控。”
据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学教授诺埃尔介绍,尽管控制诸如蟑螂等昆虫的尝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却是研究人员首次成功遥控飞行昆虫。
据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最终将应用于军事领域。据悉,开发人员在甲虫处于蛹期生长阶段时向其植入电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使用的甲虫来自喀麦隆,有人手掌那么大。因为电子装置太重,小甲虫就无法携带其飞行。只有利用这些大个昆虫,他们才能将电子仪器植人它的身上。
由于这项研究将应用于军事领域,它必须要携带GPS接收器和发射器,以便他们可以辨别飞虫所在的方位。
加州大学研究团队表示,机械甲虫可以充当“小型飞行器”的有用模板。资助这项研究的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一直在研制纳米飞行器。纳米飞行器超小、超轻,长不足7.5厘米,重不到10克。
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表示,除了甲虫,他们还在研究苍蝇、飞蛾、蜻蜓,因为“它们都具有无与厂伦比的飞行能力,以及人们了解越来越深入的肌肉和神经系统。
比如,长得跟肉球式的印度鼻蛙,好莱坞影片中的许多骇人外星物种大概就是以它为原型的。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一些濒危的可怜动物,即使奇丑无比,不招人爱,依然值得拯救。
虽然每个人对可爱的定义不同,但赢得公众关注的动物却有着一些共同特征——大眼睛、圆脸、蹒跚的步伐,总之,长得越像人类婴儿,越能赚取尖叫和同情的眼泪。
研究人员发现,能否赢得人类青睐似乎并没有固定规律。有时候,小小的细节就导致巨大的差别对待。他们研究过好几个种类的企鹅发现,那些毛发中带着鲜艳色彩点缀的企鹅被谋杀的机率远比其他企鹅多。
对一种动物的关注,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关键在于,大家必须意识到我们对于外表是有自然偏见的。
以下例举几种动物界的“丑娃娃”,我们不能认为它们丑,就减少对它们关注与保护的力度。
1 盔犀鸟
这种模样古怪的犀鸟被视为难得的珍贵猎物。它们生活在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的丛林里,由于栖息地的消失数量急剧下降,目前被列为“接近受威胁”状态。
2 儒艮
儒艮俗称海牛,全球数量仍然是个未知数。这种脆弱的海洋哺乳动物分布在近50个国家的海岸地区,使它的生存状况难以衡量。对澳大利亚昆士兰海岸的研究发现,农业污染物、捕鱼拖网都会对它们构成伤害。
3 秃猴
生活在巴西西部和秘鲁东部热带雨林中的秃猴长着滑稽的红脸,它们正变得越来越罕见。秃猴有几个亚种,分布在亚马逊河沿岸地区,有着明显的势力范围。像许多物种一样,它们面临的最大威胁也是人类,以及栖息地的消失。
4 埃及秃鹰(白兀鹫)
虽然名叫埃及秃鹰,实际上,这种动物在至少45个国家出没,踪迹跨越3大洲。但作为濒危物种,它翱翔蓝天的日子可能没有多少了。这种孤独的猛禽体形巨大,翼展长达1.7米,过去50年里,它在欧洲的数量减少了一半。非洲、亚洲的数量也在下降。
5 鬣狗
非洲南部草原上游荡的鬣狗数量已经不足8000只。鬣狗喜欢贫瘠的灌木林和稀疏大草原,但它们也能在人类居住地附近生活,但前提是,要得到人的允许。这种食腐动物很不惹人喜欢,在保护区外常常遭到猎杀。目前,它们的数量仍在下降。
6 墨西哥蝾螈
这种擅长游泳的蝾螈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它只居住在墨西哥城以南的一小片地区。像许多两栖动物一样,这种蝾螈已从其原始栖息地的大部分地方消失。
虽然已经濒临灭绝,当地人依然捕捉它们用于制作药材,或卖给宠物市场。外来物种的入侵和水质污染,进一步对这种体长23厘米的蝾螈构成威胁。
7 印度鼻蛙
咖啡也许是这种远古两栖动物(大约在1.3亿年前进化成现在模样)的终极杀手。印度鼻蛙于2003年被发现,又叫紫色洞蛙,生活在印度南部的一小片山区。咖啡、肉桂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导致这种古老动物的栖息地被破坏。
8 草原西猪
这种濒危有蹄类动物现在生活在南美中部,它不断缩小的栖息地跨越玻利维亚、巴拉圭和阿根廷三个国家。这种体形小巧的野猪一度遍布南美的查科地区。人类的猎杀和栖息地消失是导致它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9 栗鼠猿
栗鼠猿是一种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狐猴。虽然它的活动范围覆盖这个印度洋岛国东部的大部分森林,数量却很少。栗鼠猿昼伏夜出,是一种夜间活跃的动物,有着一对适合黑暗中猎食的大眼睛,但这也使迷信的当地人把它们视为不祥征兆,屡屡遭到捕杀。更加不幸的是,它们对树有着和人类同样的喜好,因此失去了许多潜在家园。
10 非洲野狗
非洲野狗曾经称霸非洲撒哈拉沙漠和山区,现在,这种濒危的小犬已经难得一见。不同于土狼,这些野狗是勇敢的猎食动物,经常猎捕体重超过50公斤的羚羊。
由于栖息地被人类隔离得支离破碎,现在,已经很难精确估计它们的数量了,野外生活的非洲野狗估计不会超过6000只。
机械昆虫首次成功遥控飞行
日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开发人员对“机械甲虫”的测试取得了成功。
公布的视频显示,一名男子通过笔记本电脑,遥控甲虫在房间到处“飞行”。它一度被拴在透明塑料板上,微小的肢体随操作人员的操纵杆不断颤动。开发人员迈克尔说:“我们通过一个安装有无线电的可植入微型神经刺激系统,演示了对昆虫自由飞行的遥控。”
据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学教授诺埃尔介绍,尽管控制诸如蟑螂等昆虫的尝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却是研究人员首次成功遥控飞行昆虫。
据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最终将应用于军事领域。据悉,开发人员在甲虫处于蛹期生长阶段时向其植入电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使用的甲虫来自喀麦隆,有人手掌那么大。因为电子装置太重,小甲虫就无法携带其飞行。只有利用这些大个昆虫,他们才能将电子仪器植人它的身上。
由于这项研究将应用于军事领域,它必须要携带GPS接收器和发射器,以便他们可以辨别飞虫所在的方位。
加州大学研究团队表示,机械甲虫可以充当“小型飞行器”的有用模板。资助这项研究的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一直在研制纳米飞行器。纳米飞行器超小、超轻,长不足7.5厘米,重不到10克。
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表示,除了甲虫,他们还在研究苍蝇、飞蛾、蜻蜓,因为“它们都具有无与厂伦比的飞行能力,以及人们了解越来越深入的肌肉和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