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探析

来源 :建筑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建设施工经验,现就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略谈以下心得,望各位同仁指点。
  【关键词】混凝土麻面;蜂窝,孔洞;露筋;缺棱掉角;施工缝夹层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of
  Liang Bing
  (Fushun China Co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Fushun Liaoning 113009)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on the preven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quality problems experience a little less talk, hope all my colleagues advice.
  【Key words】Ma concrete surface;Cellular;Holes;Exposed tendons;Missing edge off angle;Sandwich construction joints
  经过本人从事多年的建设施工经验,现就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略谈以下心得,望各位同仁指点。
  1. 混凝土麻面
  1.1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1.2 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2)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混凝土时缝隙漏浆。(4)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1.3 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混凝土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1.4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
  2. 蜂窝
  2.1 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2 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2.3 预防措施: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混凝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混凝土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灌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2.4 治理方法: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3. 孔洞
  3.1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
  3.2 原因分析:(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混凝土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3)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4)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5)混凝土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混凝土中。(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3.3 预防措施:
  3.3.1 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混凝土灌注,使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3.3.2 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3.3.3 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a.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b.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
  3.3.4 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灌注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3.3.5 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3.3.6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对混凝土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4. 露筋
  4.1 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混凝土表面。
  4.2 原因分析:(1)混凝土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3)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5)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
  4.3 预防措施:(1)灌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灌注。(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5)混凝土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7)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4.4 治理方法: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5. 缺棱掉角
  5.1 现象: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5.2 原因分析:(1)木模板在灌注混凝土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混凝土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混凝土水化不好,强度降低。(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局部受冻。
  5.3 预防措施:木模板在灌注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混凝土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冬季混凝土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5.4 治理方法: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可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认真养护。
  6. 施工缝夹层
  6.1 现象: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6.2 原因分析:(1)在灌注混凝土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灌注前,捣实不够。(2)灌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混凝土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混凝土时混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6.3 预防措施:
  6.3.1 在施工缝处继续灌注混凝土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灌注。
  6.3.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灌注混凝土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予清除。
  6.3.3 在灌注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
  6.3.4 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冬季施工时可采用高压风吹。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闭,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灌注混凝土。
  6.4 治理方法:当表面缝隙较细时,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浆。对夹层的处理慎重。补强前,先搭临时支撑加固后,方可进行剔凿。将夹层中的杂物和松软混凝土清除,用清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再灌注,采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混凝土减石子砂浆,捣实并认真养护。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05-28-59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结合某工程填砂路基的施工,从试验检测、机械设备组合、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了填砂路基施工的工艺和方法,对多砂缺土地带采用砂料填筑路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填砂路基;施工控制  Filling sand subgrade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Guo Yan-zhang  (Hulunbeir Hailar Highway M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呼和浩特城市广场地下空间为例,简述发展地下建筑空间的必要性及其具有的可持续生态意义。  【关键词】呼和浩特;地下建筑空间现状与发展;地下建筑空间;地下建筑实例;生态意义  With Hohhotfor example shallow talk development underground in the city square space of meaning  Wang Wei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当前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住宅小区;景观  On the landscape of modern residential district  Feng Xiao-fen  (Jincheng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Jincheng Shanxi 048000)   【Abst
期刊
【摘 要】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广泛应用,为风景园林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推动力,但与此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危机。中间技术理论可以说为我们解决问题指明了新的道路:它的目标在于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它提出的环境系统相互协调、相互适应,适中的技术观能够使我们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使人类和自然获得共赢。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间技术;可持续发展;生态;和
期刊
【摘 要】一个完整的城市广场的设计,应从整体及局部上对城市的空间结构、经济及历史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广场设计阶段应因地制宜、强化地方独有特色,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广场主题;人性化设计原则  Shallow talk the design development of city square  Zhu Sha-sha,Zhao Liang  (Q
期刊
【摘 要】分包工程是总包工程的一部分,一旦质量、进度得不到保证,就会对总承包单位的总体质量、进度和信誉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如何加强对分包工程的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加强;分包工程;管理  How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sub-projects  Du Hui-bing  (Shanxi Province No.4 electri
期刊
【摘 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灾难面前,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该文以灾区活动板房建设为例,在灾区特殊时期板房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进度、质量、施工安全目标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震灾区;活动板房;工程进度;质量;施工安全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期刊
【摘 要】好的楼盘销售业绩是每一个开发商所追求的,而好的业绩必须有好的产品来支撑;虽然好产品的支撑点很多,但是几个重要的支撑点做好了,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其中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小区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规划设计;产品定位;主题理念;差异化;前瞻性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Scallo
期刊
【摘 要】就个人在监理实践中总结出认为最基本、最必要的几项工作谈谈认识。  【关键词】自身质量保证体质;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工序;使用材料;质量监控;工程变更;工程计量和结算审核  Several of the construction phase of the work content of supervision  Dai Chuan-ning1,Liang Bin1,Zhang Da-
期刊
【摘 要】阐述生态园林理论的发展、建设生态绿地和现代生态绿地评价系统,指明生态规划原则和绿容率指标系统内核的统一,应用生态学原则和绿容率指标系统是今后进行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指导理论。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学原则;绿容率指标体系;生态效益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cological green space  Hao Lu-xin   (Jinche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