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家的小往事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ong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十四村地处黑龙江省甘南县音河岸边,这里一不靠山、二不靠海,也不靠城市和铁路,三十多年前,兴十四村能依靠的就是: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由此成为全县出名的“三靠村”。而今,这个村庄没有几个“农民”了,已成为全省首富村,村办的富华集团拥有35家企业,村民收入平均水平超过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农民。村民优厚的福利待遇让城里人也羡慕不已;环境洁净优雅,邻里之间和谐相处,这里是乡村里的都市,现实中的桃源。
  这一切的转变都因一个人而起,是他让饥饿贫穷的村庄丰衣足食,他用勤劳智慧与无私奉献,让村庄发展日新月异。他就是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富华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付华廷,他这样平淡朴实地描述自己的身份和人生理想:我是给父老乡亲们干实事的人,就图让乡亲们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都说共产党好!
  质朴的语言里,饱含着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奉献精神,了解付华廷奋斗和创业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是种美好的体验:或惊叹,或感动,肃然起敬又催人向上…
  有胆有谋
  1956年,7岁的付华廷随父母及其他村民从山东省临沂地区移民来到兴十四村。当时的兴十四村几乎与上帝创世纪时一样荒凉,唯一有人留下的痕迹就是一根木头橛子,上面拴着一面小红旗,写着“兴十四村”。据说村名的来历是:荒原上打一个木橛子就叫“兴一村”,再打一个木橛子就叫“兴二村”,“兴十四村”就是第十四个木橛子所在地。
  付华廷永远忘不了此后的时光,忘不了那段忍饥挨饿、挨冷受冻的生活,忘不了糠窝窝和甜菜渣的味道,忘不了母亲因为饥饿而浮肿的双腿,忘不了要饭时被狗咬伤的情景。夜里,他饥肠辘辘地躺在草窝棚里,数着屋顶缝隙里透过的星星,心里下定决心:长大了,一定让母亲吃饱肚子,让乡亲们吃饱肚子。
  付华廷踏实肯干、乐于助人的行为得到很多村民的喜爱。1972年,23岁的他被选为兴十四村党支部书记,他向乡亲们许下了诺言,也是他发自内心的一席话: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决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户受穷。
  要吃饱肚子就要多种地,要多种地就得多开荒。虽然兴十四村荒原很多,但人拉弯钩犁效率太低。付华廷看到附近的国营农场开荒种地的拖拉机,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也想自己弄一台。之所以说大胆,就因为当时拖拉机是国家控制商品,买不着,再说也买不起。怎么办?自己装一台——这是付华廷第二个大胆的想法。紧接着,他东挪西借地凑了几千元钱,背着一袋大煎饼就上路了,奔波多日竟然真的弄到了1100多个拖拉机零部件,并且靠肩膀将这些零件一件件扛了回来。然后村里几个能工巧匠一顿东拼西凑,终于成功组装了一台自己的拖拉机。不过这台拖拉机属于非法“超生”,县里有关部门要没收还要罚款。付华廷去了相关部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来不但没有被罚款,反而被树立为“一不等、二不靠、三不要、自己动手搞配套”的先进典型。
  借着这股东风,付华廷一鼓作气,在废铁堆里买回农机具,连修带装,改造出了14种农机具,并在省农机部门支持下,先后购置了8台拖拉机,基本上实现了田间作业机械化。
  兴十四村迅速在全省出了名,村民们吃饱肚子的理想很快就实现了,而且实现了“早上吃面条,中午吃馒头,晚上吃米饭”的梦想。为了不让孩子们再躺在炕上从屋顶漏缝里数星星,1979到1981年,付华廷带领兴十四村村民推倒了土房、草房,盖起了一排排大瓦房和当时在全国农村很少见的平顶二楼。1982年,付华廷又从北京买回很多台彩电,兴十四村成了“全国第一个彩电村”。
  敬业精神感动合作者
  在付华廷的带领下,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兴十四村的产业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走上了以工业为主导的快速发展轨道。付华廷事必躬亲,手把手领着兴十四村稳步前行,其敬业精神是兴十四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甜蜜素是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兴十四村周边属玉米产区,玉米原料极其丰富。为此,付华廷打算着手建一座以玉米为原料的大工厂。通过相关部门咨询,他获得一个信息:上海一位叫朱亨政的老专家已经成功地培育出用玉米为原料生产柠檬酸的菌种,这项技术对甜蜜素的生产极为重要。付华廷如获至宝,连夜乘火车去了上海,找到朱亨政教授说明了来意,可老教授并不太信任,以交通不便和生产条件不足为由拒绝合作。付华廷急得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扑通双膝着地向老教授磕了个头,并再一次诚恳地表达了合作意愿,诚意感动了老教授。就这样,付华廷把朱亨政教授请到了兴十四村。1994年,当年考察、当年设计、当年施工,付华廷仅用5个半月就建成了柠檬酸厂并投产,第一批产品就达到了英国药典标准,并被美国天然食品协会确定为天然食品,进入美国市场。
  常年奔波操劳,付华廷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可在富华集团上项目的关键时刻,他竟一刻也不愿停歇,仍马不停蹄地协调组织各方面的工作,一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有一次,为抢时间谈项目,一天的时间里从兴十四到哈尔滨、浙江飞了个来回,其间除了坐车、坐飞机就是洽谈项目,整整一天连饭都来不及吃,等到家时已经是后半夜两点了,他拖着疲惫身躯走进家门,一头扎在床上就睡着了。在哈尔滨与一家企业商谈股权转让项目时,脚肿得无法穿鞋走路,他就穿一双特大号拖鞋,坐轮椅出现在那家企业代表面前。对方代表被付华廷的诚意深深感动了:“你们是我们最好的合作者,我们就选你们。”
  无己无私
  工作比自己的身体重要,付华廷忙于工作,几乎没在意自己的身体,但关心村民远胜过关心自己。谁家有重病大病的,他都会过问。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他听说村民康寿田得了结核性胸膜炎,便立刻冒着风雪赶去看望,大年初一又带老康一家去县城看病。村民王世明患脑血管瘤,生命垂危,家人哭成一团,正带病在外面跑生意的付华廷听说了,在北京安排了医院治疗,把王世明从死亡边缘拽了回来。
  当村支书近四十年来,付华廷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妻子起早贪黑照顾孩子和老人,把家里打点得妥妥当当,为的就是让自己工作中不再为家里的事情操心。村里穷那阵儿,付华廷给公家办事经常自己掏腰包,8年没给家拿回一分钱。一到年末,各家的女人们高高兴兴地来村里领钱,可付华廷的媳妇年年都领一堆他的借条,一边往家走,一边哭。
  身为村办35家企业的当家人,付华廷给自己约法三章:工资不多拿,奖金不多要,家属不搞特殊化。招商引资上项目超额完成了任务,上级给他的奖金达127万元之多,他一分都没要,都捐给村里和企业集团了。难能可贵的是,家里人都十分理解并支持付华廷所做的一切,觉得兴十四村几千人的大家比自己的小家更重要!
  将来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付华廷希望亲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兴十四村的土地上,他太想永远伴随着兴十四的父老乡亲度过每一个日日夜夜!
  
其他文献
也许您不知道海姆立克医生是谁,但想必您可能听说过他发明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自从1974年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发明以来,仅在美国,人们使用这种急救法就拯救超过10万人的生命。又因为这种急救法操作时需双臂环抱患者腹部,因此这种急救法被形象地称为“生命的拥抱”。得益于这种急救方法的名人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流行歌星雪儿、纽约市前市长埃德·科赫、好莱坞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等等。  原
有性生活的育龄女性,一旦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和腹痛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想到宫外孕的可能,及时到医院的妇科就诊。  前段时间,120救护车将一个宫外孕内出血休克的重患送到了广东省妇幼番禺院区,到院时,患者已停止了心跳呼吸。在经全力抢救后,患者暂时恢复了心跳呼吸,但因在家里耽搁的时间太久,患者还是难以逃出死神的魔掌,最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异位妊娠异常凶险  宫外孕,在医学上称为异位妊娠,顾名
平泉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和农业大县,是“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山杏之乡、国家蔬菜生产基地”,是国家级贫困县,今年被确定为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扶贫点。平泉县委、县政府经过精心谋划,瞄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个关键棋子,以求走活脱贫致富整盘棋。全县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为农业头号工程来抓,在精准培育和提升效能上下功夫。通过“政府政策牵引、部门协同推进、农民广泛参与”,平泉县形成了围绕产业抓培育、抓好培育兴产
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障碍,其中往往蕴藏着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的萌芽。教师应该“变废为宝”、“化茧成蝶”,珍惜“错误”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并合理开发利用,使“错误”成为课堂教学中“无法预约的美丽”。那么,我们如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错误资源呢?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
浦亚琴老师是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青年教师,从事翻转课堂实验的时间不足一年,已经基本完成从“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转型,成为“翻转课堂吴门学派”后起新秀。  我认识浦老师是在去年,当时听她的课,感觉基本功不错,但是,还没有摆脱“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影响,处于“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的转型期。  今年再听她的课,发现功力大长。她已经能在课堂上很好地贯彻微课程教学法创新教学方式“四步法”的
《确定站点主题》是北京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的第6课,是教材第二单元“主题站点的构建与制作”的第1课。该课的主要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组成探究活动小组,为制作“晶莹水世界”网站探究和确定主题,并制定探究活动的计划。  相对于软件使用方面的教学,本课的学习活动比较开放。因此,教学设计更容易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能力、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上。这也是上面两篇教学设计的一个显著的共同点,都是以“以学
主论人:杨伟 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  (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长, 信息技术课程网大路论坛教学评价版主):  主论博文:  曾经在某一论坛中听某位一线教师如是说,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逐渐丧失,是否意味着信息技术课以后将只能靠学科体系、教学理念和学习内容而生存,抑或意味着我们将一无所有地默默死去,对此我们是应该感觉到重生的兴奋还是末路的悲催?  的确,有调查表明,近些年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呈现逐年下
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玉金,199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他当过果园技术员,也担任过青浦葡萄园艺场场长,积累了丰富的葡萄种植经验。卢玉金的梦想是种出最好的葡萄,于是他脚踏实地,吃住在田头,一心扑在葡萄事业上,一干就是15年。2007年他带头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施泉”葡萄品牌。目前“施泉”品牌葡萄面积1570多亩,产量1500吨,产值6000多万元,带动周边300多户葡萄种植户共
承德市作为全国14个整市推进示范市之一,六个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县,两个县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县。市、县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紧紧围绕区域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培训需求,优选培育对象,组建梯次复合型师资队伍,将课堂、实训基地办到田间地头,加强跟踪服务,让农民接受全链条教育培训,培育了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专门劳动技能,同时懂得市场经营管理的“职业化”农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依产建班 优选培育
大赛分为课程设计方案评比和说课两部分。参赛教师主要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教师,参赛课程为中央农广校组编的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包括《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民合作社建设管理》《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四本通用性教材。截至目前,已有40多名教师报名。大赛7月进行方案评比,10月进行现场说课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