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及综合防控

来源 :养殖技术顾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1发病情况2012年9月14日,我市某养猪户从外县购入的54日龄断乳仔猪自购人之日起,第三天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食欲下降、咳嗽、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关节肿胀、跛行等症状。畜主认为是因为运输原因产生应激的反应,便自行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但没有效果,并且病猪症状逐渐加重,全群60头,共发病18头,有3头病猪死亡。
其他文献
摘 要:水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影响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各项免疫指标的重要环境因素。为了探讨其对于仿刺参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首先对仿刺参进行了两组温度突变试验,分别为A组(11 ℃→4 ℃→11 ℃→4 ℃→11 ℃→4 ℃)和B组(18 ℃→11 ℃→4 ℃),取体壁、触手、体腔液、内脏四个不同组织,测定抗菌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酸性磷酸酶(ACP)和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近年来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在其迅速扩展到北美、欧洲和亚洲之后给养猪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PRRS已经在我国某些地区的猪群中发
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属于无吻蛭目,俗名金边蚂蟥,主要以吸食人和动物的血液为生,在我国华南地区分布较广,福建、海南、香港等地均有发现[1]。近几年,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其体内存在生物活性物质[2-8],功能与水蛭素相似,具有抗凝活性,对降低血酸和血脂有一定药理作用,在心血管疾病和血栓疾病方面疗效明显。因此,菲牛蛭的人工养殖开发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目前,随
1 推广工作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渔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消费者吃鱼难的问题,同时促进了渔业的发展和渔民增收。进入新世纪以来,渔业发展面临着产品结构性产能过剩,成本上升,效益下降,渔民增收难度加大;养殖用地用水受限程度增大,养殖废水排放受限等,发展空间缩小;一二三产融合度低、产业链短,产业整体效益不高等问题。2016年3月,韩长赋部长在
摘 要: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干露及温度变化对毛蚶苗种成活率的影响:在水温9.5~18.2 ℃范围内,体长22.01~27.72 mm的毛蚶苗种,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成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试验范围内,不同种规格的毛蚶苗种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总体趋势是小规格苗种比大规格苗种成活率高。结果表明,毛蚶干露耐受力的长短,受温度影响明显,在试验范围内,小规格苗种耐干露能力比大规格苗种耐干露能力要强。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