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对《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程的产学融合建设与思考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de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始创新,让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向智能化、信息化和职业化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教育需求。因此信息化教学成为势在必得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企业一线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专门,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兼具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工作能力及职业素养。本文以《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程为例,结合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和“产学融合”理念进行改革实践,探索和思考如何与企业进行融合,以产促育,以产促教,以产助学,促进课程的发展。
  一、现代教学的特点
  以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2+3 1901为例,从2020年疫情开始以来,一直在用“超星.学习通”进行线上教学,一直到2021年上半年,疫情緩和,也利用“超星.学习通”建立好的线上资源,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课前布置课前任务清单,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章节学习,课堂上有学生也会看作业讲评的视频,辅助完成作业。选择了3月份和5月份的学生的章节学习次数统计为例,3月份开始如图1所示。此数据是在《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程进行信息化实践教学2年后,选取其中一个班级的“超星.学习通”学情数据,导出统计结果得出,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在学年伊始,学生开始对新的在线视频教学模式产生兴趣,因此学习次数开始逐渐增加,达到了553次的高峰学习次数。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学生开始适应《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这门课的学习方式和上课模式,从5月份开始,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趋于平稳状态,5月份的章节学习次数如图2所示。
  此数据是“超星.学习通”学情数据,导出统计结果如下:学生在越来越适应线下与线上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同时,他们的学习次数也变得越来越稳定。通过当前数据分析可知,将线上跟线下有效结合的这种模式更有助于学习《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程,掌握三维建模技术,培养三维建模思维,这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特点
  《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程[1]是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3D建模基本方法。该节课一共有70学时,这70学时要在1个学期内完成,其中实践学时跟理论学时各占一半,重要章节一共有6节,教学重点主要包括草图命令、实体工具、创建工程特征、工程图设计、装配体和简单运动学仿真等,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合理运用各种实体工具和工程特征设计机械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2],在课堂上引入企业案例、展会产品,让学生建模,并导出二维工程图,让学生的制图知识从大一的二维制图升华到三维建模,反过来又回归生产,加工零件还需要二维图。让学生能明白机电产品建模设计做的不仅仅是设计,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后续的生产加工,注意建模时的细节设计,养成工程师的思维。
  三、基于产学融合形势下《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程的建设和思考
  为了探索《机电产品建模设计》教学创新新模式,打造符合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教学模式,构建地方区域特色课[3],增强产教融合理念,与新时代下对高科技人才提出的要求相适应,下面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了课程建设:
  3.1为迎合时代发展,学校积极提倡校企合作办学
  为培育出更多复合型人才,我校积极提倡跟企业展开合作培养人才,我校完善的顶岗实习的现代学徒制,确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突出了企业在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首先要选择一批合适的企业,适合产教融合形式的教育型企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在为本地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形成了“以产兴教”、“以教强产”的良性互动长效机制。他在2021年6月时,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了浙南产教融合合作联盟高峰论坛,会上浙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省级示范基地揭牌,本次活动围绕基地建设的目标、人才培养方式等进行了方针探讨,为机电产品建模设计的产教融合指明了方针与方向。
  3.2 不断提升企业在教学中的活跃度
  产教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政府和学校的三方支持[4],但大部分情况都只有高校和政府在积极应对,企业参与度并不高。2021年6月,我校与浙南产业集聚区和浙江裕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最新建立了浙南先进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省级示范基地,以企业嵌入式教育,派遣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及实地培训指导,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知识学习的信心及热情。
  3.3围绕学生组织三方机制的创建
  在《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堂的整体教学上,企业派遣过来的教师占少数,理论及软件操作课通常都是由学校相关教师担任,而至于实训课,由于校内老师欠缺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对企业标准的了解,对最新的加工制造技术的掌握,则计划定期由企业指派的相关指导员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指导,特别是最新的工艺等,使学生能获得最前沿的机械加工的相关知识[5]。
  3.4构建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程内容体系与本科院校的区别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所以具体的课程教学也应当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6],注重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来调整《机电产品建模设计》的教学内容。
  与机械专业的区别:本课程目前主要授课对象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所以具体的上课内容也不能完全按照机械类专业的《机电产品建模设计》的课程内容[7],具体应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案例,调整《机电产品建模设计》的教学内容。所以课程设置应当以职业化和专业化为方向发展,从机电一体化的实际出发,能够在《机电产品建模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课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分析,从中提取出知识重点及难点,并借助有效资源将企业成熟的资源与《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相整合在一起,有效完善并优化该课程内容,把《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打造为一个极富产教融合代表性的特色课程,为培养企业一线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课程支持。   3.5结合产教融合创新《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程实训
  《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程是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业设计和智能制造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经过社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对对口岗位进行全面分析,针对企业对工程师助理岗位的要求而开发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冲破了传统具备明显科学化倾向的内容形式,重新创建了“围绕工作过程为基准,视实际项目为载体”的实训课构造。具体提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课程所在学期穿插了2周实训周,在此期间学生进行了钳工、车工、铣工等金工实习,故最后2周,在完成了基本功能學习和金工实习之后,学生需要分组,以工作室的形式,分工完成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实物样品的全过程;二是校企共建的实训室,利用浙江裕泰汽配有限公司的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实验实训条件,开展实训课程,充分利用企业师资资源、新购入设备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师思维。三是踊跃投入到企业正研发的一些项目里,可将其当做实践课鼓励学生投入到与项目有关的一些研发工作、制图工作当中来,为学生创建实践机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3.6产教融合下创新《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程的质量评价体系
  纵观我校制定的专业核心课标准可知,涵盖了理论及操作考试、实训技能测评、课程报告等内容。由于课程实训及相关内容都具备一定的产教融合特点,所以课程的教学评价也应该遵循过程性考核和鉴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9]。过程性考核主要用于考核学生在参与项目教学整个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所获得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方面来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包括线上和线下评价[10];鉴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设计的产品和加工好的样品结果来评价。
  四、结束语
  我校《机电产品建模设计》的课程创设及实训革新是顺应 “互联网+”下产教融合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的设计要深入融合产学结合理念,并时刻跟企业保持高度联系与交流,从而做到课程教学创新、完善教学内涵,综合设置课程考核与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产学融合特点的课程体系。
  参  考  文  献
  [1]周秋忠. 面向工程实践的《三维建模技术》课程改革[J]. 内燃机与配件(8):2.
  [2]吕冠艳,李奋华. 三维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 福建电脑, 2020, v.36(08):154-156.
  [3]李梦卿, 刘晶晶.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教育生态学意旨、机理与保障[J]. 高等教育研究, 2019(3):71-75.
  [4]李永珍. 我国校企合作开展继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东北石油大学.
  [5]郭莹洁. 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三维建模与动画制作》课程教学设计[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6).
  [6]高振强.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9, 21(3):81-84.
  [7]卜祥安. 机械三维建模及3D打印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数字通信世界(3):3.
  [8]方贵盛, 王红梅, 戴曦. “项目·作品·竞赛”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6):5.
  [9]邱伟华. 高职《基于UG的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实践探索[J]. 轻工科技, 2015, 000(002):P.168-169.
  [10]潘美莲. O2O混合式教学的三维建模课程设计[J]. 办公自动化, 2020, v.25;No.436(23):32-33.
  1.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基于产学融合理念的“虚拟工作室”研究,DF2021YB09
  2.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项目:《机电产品建模设计》课程,ZDP2021XK038
  陈玉梅(1994.09),女,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农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农机装备、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近年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软件行业都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方向的软件工程专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变大。软件工程要做好专业建设工作就必须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是最为重机的工作。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人才培养问题,并综合制度保障、行业发展、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未来就业等各方面做好设计工作。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软件工程 人才培养  引言:  辽宁建筑职
期刊
【摘要】 在当代教育模式下,高中英语教学也是需要不断创新,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对高中生的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此来帮助高中生提高英语成绩和学习效率,从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在我国的大多数中学主要还是以非常传统的方式教学英语。但其实这种传统的英语方式对于高中生来说并不受用,高中生普遍会觉得枯燥乏味,就因此放弃对英语的学习,这对于教育事业来说也产生了不积极的影响,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教师都应该积极着手
期刊
【摘要】 《高频电子技术》课程由于概念抽象、数学公式比较繁琐、电路参数分析起来也复杂。大量的数学推导,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而解决如何应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更好的让学生有效掌握“高频电子技术”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设计能力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结合《高频电子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可视化应用到这门课程,对具有很强的数学知识,抽象的概念等特性用动漫化、情境化进行
期刊
【摘要】 高职院校开展《通信原理》课程时,信息化教学方法具有诸多优势。一方面,有利于搜集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改革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条件下,学生学习兴趣也明显提升。本文主要围绕“信息化对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的意义”、“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职院校《通信原理》课程信息化教学策略”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结合信息化条件,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推动高职院校《通信
期刊
【摘要】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市场调研与预测面临的挑战逐渐加大,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满足其对于市场调研人才的需求,就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岗位职业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信息技术 市场调查与预测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各个行业都逐渐关注和研究该理念,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更加关
期刊
【摘要】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文化盛行,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参与者,避免不了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而网络具有虚拟性,导致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双向路径,网络文化不仅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宣传不良文化。大学生在互联网中或者网络文化接受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染,影响其发展。所以当前大学生应该对网络文化有所了解,做好预防工作,实现高校学生学习的优化建设。  【
期刊
【摘要】 如何来开展在线教学是近几年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本学期《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系统的梳理出程序设计类课程在线教学的课前准备,资源提供,问卷调查等预开课之前的准备内容,以及课中直播、习题设计、课后实验等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与问题,为其他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在线教学 程序设计基础  引言:  虽然,在线教学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多年[1],
期刊
【摘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未来大学教学的主流趋势,混合式教学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不但能提供学生个性化辅导,还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Python编程类课程的环境难配置和线上互动难以反馈等问题,提出线上编辑器与线下编程环境相结合、线下课堂教学与直播界面相融合等新实践方式,分享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反思,同时也提出了未来研究的着眼点。  【关键词】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编程类
期刊
【摘要】 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在《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实践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平台上建立了丰富的课程内容、作业库、试题库、网络资料以及采用选人、抢答、评分、主题讨论等功能开展教学实践,加强过程性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结果表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专业课的学习大有益处。  【关键词】 激光原理与技术 线上线下 教学改革 过程性考核  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期刊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智能化融入到制造业中,让传统制造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让机械制造行业工作和生产效率逐步提升,向着绿色生态化方向发展。本文从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结合入手,分析两者结合的方法,并对未来两者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关键词】 机械制造 机电一体化 结合方法  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包含方面较为广泛,不论是产品的设计还是生产,甚至是加工和销售,都有所涉及,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