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检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呼出气冷凝集液(EB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0水平,并分析其与该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COS患者105例,单纯哮喘患者109例(哮喘组),单纯COPD患者104例(COPD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100例(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
【机 构】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 610031,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 610031,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成都市呼吸健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呼出气冷凝集液(EB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IL-10水平,并分析其与该疾病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COS患者105例,单纯哮喘患者109例(哮喘组),单纯COPD患者104例(COPD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100例(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C中TNF-α、IL-8、IL-10水平,自动血液仪检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利用肺功能仪检测所有受试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
结果ACOS组、哮喘组、COPD组患者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13.594、23.188、3.595;20.886、26.966、20.036,P值均<0.05)。ACOS组EBC中TNF-α、IL-8水平显著高于COPD组、哮喘组、健康对照组(t=11.999、13.157、26.807;6.961、7.741、32.496,P值均<0.05),IL-10水平、FEV1%pred显著低于哮喘组、COPD组、健康对照组(t=7.566、9.568、40.129;t=11.539、14.339、28.837,P值均<0.05),FEV1/FVC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6.756,P<0.05);COPD组、哮喘组EBC中TNF-α水平、I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14.892、14.057;25.544、25.146,P值均<0.05),IL-10水平、FEV1%pred、FEV1/FVC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32.562、31.045;t=17.372、14.939;13.752、16.341,P值均<0.05);哮喘组和COPD组TNF-α、IL-8、IL-10水平、FEV1%pred、FEV1/FV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5、0.697、1.909、2.658、2.457,P值均>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ACOS患者EBC中TNF-α、IL-8水平与FEV1%pred、FEV1/FVC呈负相关(r=-0.463、-0.504;-0.447、-0.476,P值均<0.05);IL-10水平与FEV1%pred、FEV1/FVC呈正相关(r=0.429、0.474,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gE水平升高、EBC中TNF-α、IL-8水平升高是ACOS的危险因素(P<0.05),EBC中IL-10水平升高是ACOS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EBC中TNF-α、IL-8、IL-10水平可能具有潜在的鉴别ACOS生物标志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合并症与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长春市二级医院(4家)、三级医院(4家)门诊就诊的400例稳定期COPD患者,填写统一调查问卷,对问卷中患者的合并症及CAT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际完成有效调查问卷389份,主要合并症分别为:缺血性心脏病148例(38.05%)、高血压病109例(28.02%
随着高敏感性检测手段应用的发展和普及,病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期间的检出率大大提高,这引起人们对病毒感染与AECOPD关系的重视。现就病毒与AECOPD的关系、病毒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以及病毒相关AECOPD的临床预后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儿童重症支气管哮喘(哮喘)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上常与难治性哮喘混淆。排除用药依从性差、吸入技术差、误诊等因素,积极处理共存疾病,正确诊断重症哮喘,选择相应的治疗,对减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减少危及生命的哮喘发作、改善远期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血浆中LL-37水平的异同,以期对COPD的鉴别诊断有所帮助。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于北京医院就诊的COPD、哮喘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根据2014年COPD全球策略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标准,将纳入的COPD患者分为(A+B)组和(C+D)组2个亚组。检测各组血浆中LL-37水平,比较各组间LL-37水平的差异,并探讨
目的研究同步间歇指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院74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选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研究组选用同步间歇指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肺活量)、血清指标(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自噬是内质网膜包裹并降解异常蛋白质和细胞器的细胞途径,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线粒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器,主要参与能量生成和氧化还原反应等重要细胞过程。线粒体自噬是一种选择性清除损伤线粒体的自噬过程,是维持线粒体功能和数量正常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在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本文将线粒体自噬在CO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试验(SBT)联合脑钠肽(BNP)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拔管结局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同江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最终成功拔管与否分为拔管成功组和拔管失败组。分别记录SBT试验前及通过SBT试验2 h后患者BNP、血气分析结果,比较SBT前后BNP差值ΔBNP和ΔBN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干扰素γ联合检测在评估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病情严重程度,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儿七科收治的8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分为轻症MPP组(45例)和重症MPP组(40例),同期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治疗前3组儿童D-二聚体、干扰素γ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MPP患者的表达水平变化及组间差异,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由α亚基和β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缺氧反应转录因子,可调节100多种基因的表达,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细胞代谢、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等过程,并通过多种途径引起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反应。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对HIF-1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反应机制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二氧化碳冻切法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98例结核性胸膜炎导致胸腔包裹性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充分后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隔天注射1次,观察组采用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二氧化碳冻切治疗。比较2组胸腔积液吸收情况、胸膜厚度、临床症状、肺功能等变化。结果对照组显效16例(32.6%),有效25例(51.0%),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