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过程考核实施的调查与建议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tea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过程性考核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督促学生的平时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运用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过程考核实施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完善过程性考核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过程性考核;整体分析;实证分析
  作者简介:张勇,男,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教学; 周志翠,女,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0-0074-03
  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是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与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相比,过程考核是一种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方法,通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而促进教学改革,旨在激励和全面考核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发展,更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实施过程考核,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话题。各高校的过程考核多是基于课程特点所进行的实施,更多的集中在单体课程应用分析和对策建议上,缺乏对过程考核实施的整体分析和实证分析。因此,本文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全院范围内整体推行过程考核为样本,通过问卷设计,调查高职院校实施过程考核的现状,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调查设计
  (一)问卷设计和调研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研。具体的调查内容围绕对于过程考核的态度、过程效果(到课率、听课效果)、结果效果(期末成绩、突击复习)、学习习惯(学习自律性、坚持学习)、过程考核方式(分组)等五个方面设计20个问题。并且鉴于过程考核是在教师和学生中分别进行,因此,调查问卷的内容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表述上的区别。同时,为了能够全面反映出过程考核的效果,笔者还采取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与个别教师及学生访谈的形式,了解他们对过程性考核的看法,从而和调查问卷形成了相互验证的效果,也从中对选项结果的深层原因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二)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8系2部的教师以及涵盖工商管理、金融、速递物流、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会计、外语等七大类专业的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实际收回问卷309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302份。有效问卷的基本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和教师对过程考核的认同度较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对于过程考核的理解和认识是影响过程考核实施的主观因素,只有教师和学生对过程考核具有较高的认同感,过程考核才能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支持过程考核的被调查者超过了50%,这说明过程考核获得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可,是符合现代教育特点的考核形式。从访谈上看,学生的到课率、听课效果情况明显提升,全校的到课率保持在91%以上。通过教师过程考核的教学设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踊跃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课下自发组建QQ群进行案例分享、动手制作PPT等,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有64%的学生认为,过程考核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有62%的学生和52%的教师肯定了过程考核对学习自律性的帮助。这些数据说明,过程考核深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促进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习行为变得自发和自然。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于“过程考核对学生有效性”的调查中,学生选择“对所有学生都有效”的占7%,选择“对大部分学生有效”的占49.5,选择“对一部分学生有效”的占40.5%;而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没有教师选择“对所有学生都有效”,选择“对大部分学生有效”的占38%。这表明,教师与学生存在不同的看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过程考核的方式适合大多数学生,但教师却认为,过程考核的方式仅适合一部分学生。所以,需要进一步深化对过程考核的认识。
  (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高,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课程的学习效果是评价过程考核实施效果的主要标准。有57%的学生和54%的教师认为,过程考核提升了期末成绩。这说明,通过过程考核的实施,教师让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了,使教师更容易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情况,增强了指导的针对性。同时,教师能够对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給予重点关注,例如,结合学生学习成绩情况进行分组,让一些成绩出现预警的学生担任组长,给他们压力和动力,使落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改观。并且,过程考核也使得师生间的交流增多,教师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尊重,使得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在被调查者中,认为“改善教师与学生相处关系”的学生占到了73%,教师占到了64%。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考核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仍需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教师在过程考核中配套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依据课程的特点,精心准备课堂案例、小测题、课堂讨论资料、小组任务、微课等,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了翻转课堂、分小组讨论、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被调查者中,有61.5%的学生明显感受到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改进。这说明,过程考核的倒逼机制发挥了作用。
  与此同时,有58.5%的学生和82%的教师认为,在过程考核中存在“搭便车”现象。经笔者了解,在过程考核中,分组完成任务是常用的方式,但是在分组中,学生碍于情面,组内打分不尽合理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公共类课程,学生众多,分组完成的质量也很难保证。并且,由于学习过程考核次数的增加和考核标准的细化,学生的趋利性也就伴随而至,出现了分分计较的现象,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都期待教师加分。[2]此外,由于过多关注了过程和考核成绩公布的及时性,出现了学生对于期末考试的“逆向选择”,即有些学生估计总计总评能及格就提前交卷或不愿再答题。这说明,过程考核在实施手段的合理性以及评价的科学性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对于过程考核的思考和建议
  (一)要正确认识过程性考核的作用
  过程性考核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依靠它解决所有的问题,应当把过程考核当作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和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途径。借助于过程性考核更重要的是抓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习惯养成了自然会达到期待的学习效果。此外,伴随过程性考核,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考核方案、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工作量远远超过传统的考核方式。为此,必须多方着手,特别是要配套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任课教师的激励制度的建立以及加强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引导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双提升。[3]
  (二)科学确定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占比
  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确定平时成绩不同的占比,对于实训操作类的课程,平时成绩占比可以高些,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平时成绩占比可以适当低些,平时成绩占比不宜超过50%。总之,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即学生不会对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任何一方面发生偏颇,忽视平时学习或者忽视期末考试。
  (三)科学确定平时考核的方式和计分标准
  过程性考核的方式,既要有各种形式的作业,也要有一定次数的考勤,还要有相对严格的阶段小测,这种小测应该有比较正式的命题和评卷,以便考出真实水平。对于大班不便进行正式的小测,可以分批次测试,以保证能够检验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减少因其他方式下平时成绩不真实导致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错误判断。[4]如果有些学生小测成绩较低,可以给学生第二次机会,取较高的分数登记。
  (四)合理分组,形成竞争机制
  对于过程性考核分组问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学习委员和任课教师充分沟通,所有课程均采取同一个分组方式,这样便于记忆,并且也能促进组内的学生互相了解。由于每门课程的学习都是这些同学一组,因此,更容易形成一个真正的团队,增强荣誉感。[5]各课程之间还可进行小组比赛学习,既比赛每门课程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也比赛每个小组所有课程的合计成绩,然后,依托班委和学生综合测评相结合,评选先进和优秀的学习小组,并进行奖励。通过这种竞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五)通过多种评分方式,减少“搭便车”情况
  剖析“搭便车”行为,不外乎两类学生,一类是存在懒惰心理,不愿意学习;一类是学习基础差,实在不会做,不得不“搭便车”。针对第一种情况,除了采取教师给小组成员打分、小组长根据组员分工对组员进行打分、小组之间互相打分外,还应给予每个组员发言机会,需详细介绍其作业过程或者答案选择的理由,如果表现一直很差,可以将其淘汰出局独立成组以通过独立作业方式加以关注,待表现好转再行进入;針对后一种情况,则需要采取其他方式辅助解决,比如在小组学习中,要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学会学懂,如有组员没有学会,则由学习好的学生给其讲解,好学生给予加分奖励,学习差的学生若能赶上则给予进步奖励分。
  参考文献:
  [1] 黄丹.以多元化、过程化评价带动电子商务专业考试考核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5(12):22-24.
  [2] 李荣.高职技能课程过程性考核模式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2):127-129.
  [3] 叶红玉.高职院校过程性考核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才智,2014(11):104.
  [4] 安改娣.高职专业课过程考核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15-18.
  [5] 侯梅英.高职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4):65-66.
  [责任编辑 盛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现实且应用于生活,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把现实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从情境引入的生活化、知识建构的数学化以及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向学的转变三个层面入手,开展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展示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凸显生活现象的数学化。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引入;知识建构;生活化;数学化  作者简介:陆静,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
期刊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和企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而“研”则是产教深度融合后的必然发展阶段。产学研结合的关键是构建良好的机制,为确保校企深入、持久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惠山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探索构建了一套良好的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即物质供给机制、人员保障机制、经费投入机制、风险管理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以此提高产学研成员合作的积极性,保证产学研结合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高职校
期刊
摘 要:借助会计电算化专业成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契机,构建由培养目标、培养要素和培养形式三个维度组成,以工作任务、业务流程为载体,随着财政规章的变化而更新调整,融“教、学、做”三位一体,动态的、立体的实践教学魔方体系。探讨模拟单元实践、仿真岗位实习、全面综合实训三级实践教学系统魔方的运作模式,倡导师资队伍、实训设施、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保障工程。通过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和服务社区等方面,验证实践教学魔方体
期刊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以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为背景,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发展研究为切入点,分析了“十二五”时期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指出了苏州高职教育创新创业面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苏州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苏州  基金项目:2016年度
期刊
摘 要:现阶段,高职院校已经越来越重视社会服务职能,通过各种途径激励教师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但服务意识与自身能力服务途径不畅、激励机制欠缺等因素均制约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开放式的高职院校教师引进与培养机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搭建社会服务平台等途径,以促进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基金项目:2014 年度浙江省现代职
期刊
摘 要:借鉴国内外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着眼于职业院校核心素养体系与核心能力的凝练与形成,在职业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实践中将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理论,进一步理清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  關键词:德育管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欧阳志梅,女,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高职全程导师制注重对学生高职三年全过程循序渐进的科学指导及因材施教。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提出注重全程导师制的制度建设、搭建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平台、构筑全程导师制的项目载体、实施校企双导与学生助导制等高职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措施,以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导师制;人才培养;个性化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
期刊
摘 要: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从组织机构、顶层设计、职业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推进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开发与实践,从而深化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发展与改革创新。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衔接;课程开发;方法  基金项目:常州大学高职研究院课题“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常州市中高职衔接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4031);2013年江苏省职业教育
期刊
摘 要:探讨了技能大赛的作用和必要性。以技能大赛中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项目为例,提出了技能大赛项目的导向性和资源转化问题,从竞赛项目内容、流程,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证了技能大赛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教学改革;双师型队伍  作者简介:徐岩,男,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影视动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以宿城中专为例,从课堂、活动、体制三个层面展开分析,论述如何在职业学校的德育课中合理开展诚信教育,由此帮助中专学生发展成为有诚信、有素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教学;诚信教育方案;平台;机制  作者简介:马培培,女,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0-004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