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作文规范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提倡尊重生命,推崇“生命至上,以人为本”。但平时生活中,轻易放弃生命的事例屡屡发生,作为最具人文性的语文学科是否也应该反思:对此,我们是否有责任?课堂上我们是否灌输过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其实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任。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使学生学会正视生命,关注生命,热爱生命。
  一、“生命”作文序列与作文教学
  目前初中作文教材基本上没有完整的训练体系。课本中每个单元都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的穿插,但是编排的顺序,一般都只是考虑到课文教学角度,没有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过于刻板,缺乏生活性,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缺乏写作热情。作文课上,“奉命作文”,效果不佳。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缺少对学生作文素材的指导,二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造成学生写作态度的冷漠。可见,作文只有成为学生内在的主动之需,即“为生命而写”,才能有真正的动力之源。基于以上的调研和认识,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必须要回归到生命这一本体,构建起生命作文序列,让写作教学有序、有效、有情。
  二、“生命”作文序列在课堂上的运用
  1.“生命”作文序列的内容
  三个年级的不同侧重点的作文训练序列如下:
  七年级的“观察”序列。七年级的“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序列,以“走进秋天、与花相约、走进课堂、走进市场”等系列活动为内容,旨在激情与导源,激发学生将视野投向生活,关注自我生活,形成一种习惯和能力。鼓励写随笔、观察日记,“以我手写我心”,激励学生广泛地读,广泛地写,广泛地积累。
  八年级的“体悟”序列。八年级的“走近父母——体悟亲情” 序列,以“了解父母性格、喜好、工作”等系列活动为内容,旨在通过让学生走近父母,了解父母,体悟亲情,懂得以有情之心写有情之文。
  九年级的“升格”序列。九年级的“用心体验——感悟生命”序列,在内容上主要通过“生命有多长”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并感悟生命,在写作指导上注重“升格”,即优化格局和提升格调,主要指从立意、选材、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对作文进行优化。九年级的“升格”作文训练序列旨在规范与升格,作文训练坚持“要求”与“放手”相结合。
  形成一次生命作文训练的规范过程:“备(生活经历储备)—— 激(激起学生探究兴趣)——探(通过课文范例归纳写作技法)——练(开展实践运用训练)—— 拓(归纳学法拓展延伸)—— 改(根據讲评修改自己作文)”,并在课题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完善。
  2.“生命”作文在课堂上的实践运用
  本人执教七年级,在作文课上,严格的按照七年级生命作文序列要求来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与指导,秉行七年级的“走进生活——学会观察”的指导理念,在序列要求的基础上,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需求,开展作文习作训练。如在三月份,学校结合“学雷锋月活动”,在校内举行大型的爱心义卖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按照“走进生活——学会观察”的理念,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让学生们学会观察,体验生活的好机会,于是在活动前制定了观察表格,主要是考虑七年级学生的学情,通过制定表格,能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有序观察。星期五举行的义卖活动,要求学生星期一回校时上交,从上交的情况看,学生完成情况较好。顺利完成了生命作文训练的规范过程中的“备(生活经历储备)的过程。
  紧接着,通过阅读分析学生的观察表格,准备了一节《学会观察,写好场面》的作文激发课,利用“说一说”环节,“在义卖活动中,我的角色是,我觉得当时的现场环境和气氛可以用(词语)来形容,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再次唤醒学生们对义卖活动的记忆,同时学会选择重点场面,教师分别展示一篇课内《后一刻》与课外的《跳高场面》作文,分析观察的顺序与方法,及如何下笔描写。然后在“写一写”环节中要求学生用8~10分钟时间,将观察记录表上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写成片段。要求:用归纳场面描写的方法,尽量写得具体生动些。通过对学生作文片段的点评,再次归纳观察顺序及观察的方法。
  最后,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场景描写的基础上,以《一次的活动》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氛围良好,学生有话可说,下笔有话可写。从学生完成作文情况来看,全部学生都能写到500字以上,对比开学初的字数不足现象,明显进步。另外,能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增多,从评改过程,可看出学生作文都选材真实,富有生活气息;叙事完整,材料丰富,能写出自己的感悟,有真情实感。
  三、“生命”作文序列在课堂上的实践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直以来,提起作文,学生就头疼,“怕作文”“厌作文”的人数占大多数,很多学生从小学时候开始就害怕写作文,一方面是生活阅历的限制,一方面是写作能力的限制。通过开展生命作文序列的写作训练,这种现状明显改变。
  2.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写作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泉。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生活阅历并不丰富。但敏锐的他们仍可在老师的提点下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评判生活中的假丑恶,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了解生活,感知生命的过程。
  3.激发生命意识,给予更多写作指导
  想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单靠贴近生活的作文题目,吸引学生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生命作文序列训练中,以“备(生活经历储备)—— 激(激起学生探究兴趣)——探(通过课文范例归纳写作技法)——练(开展实践运用训练)—— 拓(归纳学法拓展延伸)—— 改(根据讲评修改自己作文)”,六个步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备”的过程准备了观察表格,给学生指导了观察与写作的思路;激发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观察场面的记忆,不怕无话可写;“探”的过程除了归纳写作技法,还分别提供了一些课内外作文相似片段的借鉴,这既提醒了学生,写作要多阅读,多积累,也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最初,都离不开借鉴与模仿,好的借鉴与模仿,能让我们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作文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下一阶段,我们将把在实践中碰到的疑难困惑开展讨论,进一步挖掘课文中生命教育的因素,用语文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渗透生命教育,进一步丰富“生命作文”序列,通过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生命潜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初级中学(529200)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诗歌是文学之母,具有极高的审美特质。入选语文教材的古代诗歌,是历经千百年时间的洗涤冲刷而愈发闪烁着夺目光彩的民族文化瑰宝。其文字之简约、内涵之精微,为学生审美素质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有不少教师将教学与应考完全等同起来,考什么教什么。他们的一般做法是先疏通文意,讲明主题,品读千
期刊
文言文一直是学生心中难言的痛,教师心中难解的疙瘩。复杂的文言又让学生无所适从;生疏的语言表达让学生难以背诵;特殊的语言表达让学生难以翻译。难怪有学生在作文中大声疾呼:“文言文,想说爱你,好难!”  针对学生的恐惧心理,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不停地思考解决的方法。正当我一筹莫展不得其法时,“学讲计划”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之路。仔细阅读体会后才猛然顿悟自己的文言文教学实在是不符合科学。过去,我只是一味
期刊
没有细节不成文,成功的细节描写,能让文章细腻深刻、生动,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注重细节的刻画、提高细节捕捉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现用三节关于细节描写的不同教学课例来进行分析,以便在比较中探求更为有效的写作指导方法。  一、细节写作指导的三个课例  课例1:教师着重讲解了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什么是细节描写,教师出示例文 ,学生通过具体文字内容来感悟细节描写
期刊
一、案例呈现  观察一  课的伊始,教者开门见山,引导学生解题:何为“记”?何为“源”?桃花和源有什么关联?从而引领学生步入文本,跟随武陵人探寻幽幽水源、欣赏夭夭桃林。教者以齐读、指名读的方式让学生去吟诵、涵咏,并适时点评、指导,企图让学生读出那种绿草如茵、桃瓣纷飞的美境。学生也努力配合,注意了节奏的舒缓、语气的柔美、音调的抑扬,但却始终读不出桃林的诗意之美,怎么也感受不到作者笔端溢出的阵阵清香。
期刊
“部编本”语文新教材特别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力求站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语文素养体现到教材中,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有技能性的训练,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有学生未来必备品格与核心能力的要求。  “部编本”语文新教材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力图改变以下三种状况:强调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精读、略读不
期刊
《台阶》是一篇小说,以台阶作为写作线索和意象,塑造了“父亲”坚韧、勤劳、倔强的性格。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如何能够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小说核心之中,须要展开更多探索和学习。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饶美红,她对《台阶》的课堂教学设计很有创新性,课堂反响很好。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阶段,她让学生为小说配上一幅插图;在课堂引导过程中,她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主旨;在拓展训练阶段,她让学生从一个点上展开感
期刊
初中统编语文教材中阅读课文有醒目的教学定位提示,分“教读”和“自读”两类,篇名前标有“*”为“自读”课文。教学时必须根据两类阅读课文的不同定位,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方法与教材编写意图一致,同时,让学生在差异化教学中感悟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动物笑谈》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自读”课文,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我执教该文,为了体现“自读”课文教学要求,我是按以下步骤组织学
期刊
大唐王朝的兴盛,总是伴随着开疆拓土的边境征战。边塞生活留给人的是一份寒荒辽阔、沙石飞扬、草木不发的印象,那儿的环境缺少生机,缺乏活力,生命迹象近乎枯寂。不少诗人常以“边头春未到”来形容没有盎然生机的边塞环境,以此烘托边塞生活的严酷。于是,春风不到,春草难发,暮春飞雪等,便成为边塞诗歌里的一个特有意象。  我们先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为例,作以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
期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千年历史中涌现了不计其数的大诗人、大词人,更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生学习古诗词能够深切感受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同时领略汉语的艺术特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让孩子们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心生向往;刘禹锡的《秋词》让孩子们随着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一声长叹,感受诗人的豪情。通过品诵这些诗词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不仅能体现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分析、评价的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创造性价值。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是极其薄弱的一个环节。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还作文教学一片晴朗的天空?我在本文中尝试片段作文训练的几种方式,力求为学生写作寻找最佳的“源头活水”。  一、用“图片描写”来培养观察能力  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