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球场

来源 :中外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855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球场的天空,我想应该是这个样子的。篮球场只有我一个人,球架在那里独自站立着,我抱住球,微闭着我的眼睛,然后用力将它向头顶的天空掷去。篮球滚动着,在天空中划一道悠长的弧线,然后,它的轮廓会和太阳重叠,在周围闪出光芒。天空是那么地湛蓝,所有的色彩明丽且富有动感。
  我想最好来一阵风吧,然后 我会抱着球在风中大声唱歌:“我的眼睛一直只是凝望着你,不管明天是什么天气。”
  篮球会给我一种怦然心动的感受,仿佛是每一次它的跳动都和着我的心跳一样。
  而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初中时,常常独自在球场边站着,看男孩们激烈的争夺,他们的身体在球场上是最舒展的。篮球在我看来只是让他们展示自己流畅的动作,青春的朝气的道具而已。而我,又把除开正立以外的男孩都当作是他的背景,人影晃动着,只有他是永远的聚焦点。稚气而冷淡的表情,是那样地激起我对他的好奇,于是我对自己说:“这样真好,即使是他永远不知道我,我也要站在他的身边,为他加油。"
  于是我变得执着,只要是那个男生的球赛,我都会在他的身边出现,那时他离我是多么遥远。冷淡的表情,对谁都是这样,我和他永远是隔着这一道比赛线。只有球场明白我的心事,只有球场知道。
  他每天都会在6点钟到学校去打球,而我是从那个时候养成了早起的习惯。我就站在那看台上,静静地看着他,他的投篮的动作,他的淌汗的脸庞,是那么地充满了认真而投入的感觉。这让我沉浸在一种对于他内心的想象中。我会为这一刻,早早地来到球场守候,在校园里慢慢数着自己的来回的脚步声,而后我会听到他运球的声音,听到自己的心跳慢慢加速。
  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走出这种心情。即使到了高中,对于这个男孩的心情仍旧没有办法改变。我们那时已经成为了朋友,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幸运。校园已经换了,球场也变得开阔和大气。他继续打他的篮球,而我则配了副眼镜,作为一个优等生,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学习。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在羡慕他,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在球场上奔跑,他那投篮后不动声色的快乐,他自己为自己鼓掌的样子。他只要展示他自己。这点让班上的男生对他不那么满意,可是我就是喜欢看他样,目中无它地为自己而打球,跌倒了只是拍拍灰尘又跑起来,我向往那种奔跑着的洒脱。
  是一个冬天吧,我的心情和天空一样灰暗,独自骑车在路上行走着,心中莫名其妙地充满着怀旧的忧伤,我想着那些日子在球场上的等待和期盼,感觉自己的无奈。我真的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他心目中所喜欢的那种女孩,可是我知道我不是。这时我看着他骑车从我对面的马路驶过,他的表情是那么专注,只看得见自己前方的道路。我大声地叫出他的名字,而他没有回头。我看着车辆穿行,仿佛把我和他隔绝成了两个世界。他离去的背影定格在那个下雪的天气。我沉默着回家,一路上飘来的一首老歌,我清晰地记得。
  “夜阑人静处,当天际,星月渐渐流动,牵起了,愁怀于心中深处,夜阑人静处,当听到这一曲悠悠的萨克斯风,想起你,茫然于漆黑夜色半。在这晚星月迷朦,盼再见到你面容,在这晚思念无穷,心中感觉似没法操纵。”
  然后我的眼泪慢慢地滑落。
  自己当时无法解释这种心情,但是无论眼泪怎么流淌,我也得继续去赶路。无论理想与否,我还是进了大学,而他却落榜了。
  那个夜晚他垂着头和我坐在路灯下“再也不相信什么球场英雄的神话了,那只是为了让差生自欺欺人而编造的故事。”
  我想,这是我实现我6年前的诺言的时候,我说过的,我会一直站在他的身边鼓励他,即使他不明白我。他一定会站在人生的球场上,站在众人的目光中,成功地投出自己的球,然后球会漂亮地滑入,漫过来的潮水的掌声以及微笑。我这么告诉他。
  “你一定可以做到的,YOU SHOULD NEVER GIVE UP!!”
  在那个夜晚,我是真的想要让那路灯以及我和他的场景永远不要改变,这让我感觉到被他所需要而快乐着。
  一年时间过去了。暑假我从武汉回到四川。我收拾好行李,向他家的方向跑去,站在他家楼底,我大声地叫着他的名字。“听到没?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他这次考得很没有感觉。于是我们约好每天一起去打球,早上6点。我想这样他在等待的时间中会稍稍轻松一些。
  在晨曦中奔跑着,我仿佛又回到了我的初中时代,那些在校园中寂静但是却充满希望地等待着他到来的日子。在球场上我又看到了他一心一意要去争取成功而努力着的样子。
  我只是想看他打球,我只是想看看岁月怎样让他和我的样子保留和改变,而篮球和球场记得这一切。
  他终究发挥得不错,考上了,可是我最后还是明白了自己和他的差距。他给我打来一个电话,而身边是他在初中就一直默默喜欢的女孩子。我笑着说,太好了,你现在怎么看都幸福。
  而这个夜晚,我将无法成眠。
  他曾经给我看过他的笔记本:“在我最孤单的日子里,我很幸运能找到一个朋友,它就是篮球,当我在球场上奔跑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一草一木一阵风,不用管自己的去向,只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去努力着,因为,我想要自己去争取自己的幸福,而不是等待别人给我。在和它的追逐中,我明白了去把握机遇带给人的快乐。”
  又是一个冬日,我看着学校球场上,男生们奔跑着,头上的汗水在这个冬天滑落。
  我静静地站着,7年前,我还是那么小,那么矮的时候,曾经每天这么在球场边等待着。只是以前我心目中充满的是没有预期的期待。而现在,没有了。
  我的心情在看着他们的时候,慢慢明朗起来。我给正立打了个电话,微笑着告诉他:“你相信真诚的,在时间中可以不被改变的友谊吗?”
  我想我该对自己的中学时代说再见了,我该对那段心情说再见了。我那青涩而悠长的秘密,只有这球场知道,我如何在泪光中等待着一个男生,如何默默地一直注视着他,也只有它知道,我是怎样在他的牵动下走向篮球。
  我想,这就是我如此迷恋上篮球的原因,这一次,我不是为了别人而打球,不是站在球场边上为别人喝彩,而是自己想要去得分,想要去赢得属于自己的胜利和快乐。真的再见了。所有属于过去式的心情,那仍然是放置在我心中一份最柔软的地方,泛着回忆的颜色。
  而这就是我向自己的中学时代告别的方式。
  在球场上,永远是晴空万里。
其他文献
热闹喧嚣后的圣诞夜街头,Réka L?rincz漫步在无人的巴塞罗那的一条小巷里,她独自伫立在橱窗前良久,端详着跳舞的圣诞老人,“为什么你只会在一年年末才来到我们的身边,然后销声匿迹一整年?那这一整年中,你都在哪里?”于是,在2004年,Réka把这些平日圣诞节过后被废弃的树、包装,甚至圣诞老人的头发,做成一系列作品。而她,也就这样走进了大众视野。  “这天底下的事,你不看它就没了?看看无妨。” 
期刊
美酒矩阵  在德国,当著名品酒师Bernd Kreis委托当地的设计工作室Furch Gestaltung + Production 为其设计位于斯图加特的Weinhandlung Kreis葡萄酒商店时,这家已经经营了四代、以高端室内和家具设计闻名的家族公司接到了一个看似简单却野心勃勃的任务:将12000瓶佳酿安置在不足70平方米的空间内。  据建筑师Philipp Dittus说,Bernd先
期刊
出奇制胜的材料界新秀登场。  软硬兼施  总部设在美国密歇根州米德兰市的Dow Corning公司研制的Deflexion TP-Range,是一种结构柔韧、质地轻盈的泡沫状材料,可以直接缝入服装或者加入配饰中。作为泡沫,它的独特之处是可以在受到冲击后硬化,具备较高的减震能力;有不同的厚度款式,还可以做穿孔设计,使之可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图01)  防敏乳胶  Kraton Polymers公
期刊
色彩是灵魂的秘语,以一种未被破译的方式出没,嬉戏。
期刊
智能穿戴设备革命即将展开了么?老兄,我只能说你过于迟钝了。实际上随着诸如智能手环等智能佩戴装备的诞生,这场革命早已成功。看看下面这些小玩意儿,也许你还能赶上下一场智能穿戴革命2.0!  安全专家  Civil Rights Defenders GPS安全手镯  这款用于GPS定位的手镯比较罕见,当佩戴者被绑架后,无论是对这个手镯进行强行拉拽或是试图用暴力解开,都会激活这个手镯上的GPS模块。被激活
期刊
毛继鸿依然记得他第一次与山本耀司聊天,那是一个长达3个半小时的谈话,在最后半个小时里他完全沉默了。当山本耀司侃侃而谈时装之时,他用笔在纸上写下一句话:“我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这句话像是整个故事的开始,决定了日后他在山本耀司的大力支持下,与香港又一山人-黄炳培共同创立YMOYNOT。这并不是“又”一个时装品牌,比起一个单纯的时装品牌,他们更愿意称它为一个开放式的创作平台。  S= Surface M
期刊
贴身立体的剪裁加以轻薄纱质让整件衣服犹如皮肤一般随身自然;背部独具匠心的镂空设计又将一个整体打破成几个独立的区域,传达出一种孑然一身的硬朗气息。这便是出自丹麦设计师Anne Sofie Madsen之手的“星河之裙”。这条裙子的灵感正来源于浩瀚无垠的星河,渐变的褶皱与色彩犹如变幻莫测的星空,金属拉链在薄纱裙摆中熠熠发光,正如夜空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当你将流动的星河穿上身,怕是会吸引无数春光影。
期刊
就一块腕表而言,工艺、造型、价格、趣味性……哪一个会成为征服你的元素?  微型博弈  Christophe Claret Baccara腕表  不是只有正襟危坐的严谨设计才能在腕表界拔得头筹,敢于向“帝王将相”挑衅的腕表才真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阵势。它们带着盎然生机来到这个世界上,饱含诗情画意的灵秀,但工艺的繁复程度丝毫不逊于那些殿堂级的腕表。比如这款展现了对博彩热爱的Baccara腕表,酷似微型赌
期刊
9年前,《中外少年》小记者张晓虹还一脸稚气,难怪阿伦对她说:“我请你吃糖!”而9年后的今天,她和阿伦又在南宁的个人演唱会上再次见面。缘份,令他们俩一见如故,谈笑风生……  我的兴奋,从2个星期前听说谭咏麟要来南宁开个人演唱会的那一刻起便开始燃烧。记得上次见到阿伦是在9年前,香港明星足球队来南宁义赛义演,我们曾有过一段短暂而愉快的访谈。时至今日,翻开影集,会看到当年与他的合影。看看阿伦在新闻发布会上
期刊
(一)    啊,太好了,班主任终于是教文科的了!以后再也不用看“物理灭绝”(注,此乃吾上届班主任)的脸色做事了。真可谓“野百合也有春天”啊。正当我笑得前俯后仰,捶胸顿足,不知自己是谁时,忽然听到身旁有好几个声音在数:“1,2,3……9,10,11,哎,才11个!”  “不会吧,那么少……”  “哎,你们数钱哪!”我凑过脑袋问身后一个“美眉”。  “教你的大头钱,你没看见,本班的boy才有11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