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成因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ongn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日益凸显,为了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转让、土地批租的运作来增加收益。“土地财政”既是财政窘困的无奈之举,也反映出我国分税制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本文通过分税制角度对“土地财政”的概念界定、成因进行的简要分析。
  关键词土地财政分税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具有明显集权效应,支出方面有明显的“向下挤压”效应,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经常性财政收入相对比重持续下降,事权范围而不断的扩大,地方政府的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而土地作为地方政府手中最大的一块可以自由支配的经济资源,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保障,“土地财政”在弥补地方公共服务的财力缺口中“功不可没”,在实现地方政府经济扩张政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 “土地财政”的概念界定
  
  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土地财政”作为我国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换取财政收入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其主要形式有:通过出让土地获得土地出让金收入;以对工业开发用地实行低价,甚至免费使用的方式招商引资,以期获得的企业进入后的税收;以大拆大建的方式进行城市扩张,由城市扩张、土地占用以及房地产开发带来的税收。
  
  2 “土地财政”的形成原因
  
  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试图用规范的方式调节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但当时的配套措施不足以确定省以下政府投资权和相互之间的财力分配框架。但在我国渐进式的财政体制变迁过程中, 财权划分模式与事权划分模式却出现了两相背离格局,非规范、非正式的财政收支行为反复上演,“土地财政”模式的产生表现出强烈的内生性和必然性。
  
  2.1 财权与事权的失衡方面
  1994年分税制改革具有明显集权化倾向,直接导致了地方初次分配财力的急剧下降。从财政收入来看,地方财政收入在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93年的78%迅速下降到1994年的44.3%,此后至今基本维持在50%以下,2007年的45.9%;从财政支出来看,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在分税制改革前后维持在70%左右,且在2000年以来逐步上升,2007年达到77%。这样,分税制改革就形成了地方财政几乎30%的巨大收支缺口。目前在构建省以下财政体制时,上级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完全有权决定与下一级政府之间的财力划分和支出责任,自然就会发生财权逐级上移、事权逐级下放,处于政权末端的县乡两级最基层的政府财力就越来越薄弱。
  
  2.2 地方弥补财政收支缺口方面
  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一般通过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予以弥补,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功能很弱,地方政府依靠自有正式财政收入和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是难以满足本级政府财政支出的。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但相应的配套设施却发展迟缓,地方及相应的级次政府供给区域性公共物品明显不足,城市基础设施滞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方财力有限,基础设施投资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积极寻求包括土地收费在内的非正式财政收入来源,以弥补预算内收入的不足。
  
  2.3 现行税制设计方面
  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实施初步理顺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通过增值税税制设计降低地方政府经营企业收益率,弱化地方政府经营企业的动机。在此基础上,2002年的所得税分享改革通过对企业所得税的分享以及分享比例向中央倾斜的制度安排使得地方政府难以通过发展工业获得增值税和所得税收入来扩大自己的收入,而通过发展包括建筑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获取完全属于地方税种的营业税收入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同时,按照现行分税制的设计,由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发展带来的营业税、所得税以及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的增长,属于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部分。而在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与中央分成,地方政府只占很小比例的情况下,营业税已经成为地方税收的最主要部分。为此,在地方政府选择开掘和扩大能快速增长财政收入的税种征收渠道中,发展城市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土地征用成为首选,因此地方政府就越来越依靠“土地财政”解决其财政资金的不足。
  因此,要使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模式,走上财政统一、预算监督、民主财政的制度变迁通道,关键在于改革和完善现有财税体制,构建地方政府“税收财政”模式。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围绕小学语文应教给学生什么谈了认识和感受:在字中学字,字词贯穿课文,统领全文;加强语文课的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让学生在书声中成长。  关键词字中学字教学有方教无定方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是很重要的内容,是最基础的知识点。将生字组成词语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词串起课文来讲,适应语境应用,帮助学生在词中学字,字中理解词,效果不错。要真正的在字中学字,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观念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1 转变观念,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是教与学的机械叠加,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教师只需讲清讲对现成的结论,学生只需听讲和记忆,就算完成了任务。这就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体现,学生只能局限在
期刊
摘要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是无限的,怎样挖掘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是我们现代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潜能开发树立信心正确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我们一惯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教和学生学为主,要想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长期受老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老师的思维转。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
期刊
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口语教学的地位日显突出,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互动教学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本文基于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了若干能有效促进大学口语课互动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口语课互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语口语交际能力受到前所未有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是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素质。课堂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具备养德、开智、审美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活动。素质教育目标下的
期刊
摘要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再只是培养狭隘的只具有实用功能的人,培养要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理性精神,创新精神,使之成为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要求下全方位高素质的21世纪的人才。  关键词数学教育素质数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数学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学校是从柏拉图时期就开始了,距今有2400年的历史,它被认为是人类思想的产品,在古希腊,数学更接近世界观,接近哲学,接近人生;
期刊
摘要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每个学生的素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无任是创设教学情景,还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无任是实验的指导,还是解题的电波,都离不开师生的对话。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总是不放心,过多的讲解,而有的老师,恰所说甚少,不能揭示本质;有的老师所说的内容,平铺直叙,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些都不能有效的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怎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大部分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信息技术课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所有科目中最难教的课程之一。一方面,学生的基础完全不一样;另一方
期刊
摘要法律是社会群体生活的必要规范,不论其为社会统治工具,抑或是社会契约之产物,法律都是用于引导人们行为,以实现不同群体利益。于是,法律在实现民众利益的召引下,必须体现民意。在现实中,法律与民意之契合时机在于立法之时,并可通过公众参与、民众素质提高、立法权规制、立法原因和方式选择等方面将民意更深程度地体现于立法之中。  关键词立法民意契合  中图分类号:D920.1文献标识码:A    法律是一个国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要求,从开展愉悦式教学必要性方面,从注重学生情感因素,体现学生学习能动性、注重教材生活特性,体现教材内容实用性、注重学生潜能挖掘,体现课堂氛围艺术性、注重课堂教学差异,体现教学方法多样性、注重学生能动作用,体现学生探知实践性、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养成,体现学生思维灵活性等方面对进行愉悦式教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愉悦式教学学习能动性内容实用性氛围艺术性教法多样性探知实践性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