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山国遗址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西域山国
  
  
  山国是一个城邦小国,国都在尉犁县的库鲁克山中,与楼兰国、若羌国、尉犁国、龟兹国和焉耆国同处丝绸之路不同区域。山国,顾名思义应与“山”有关系,而且国都应依山傍水,洞堡俨然,或者亭台楼榭,隐匿山涧,就是倒了、朽了、化了,也应该留下一个故事、一首歌谣或者一个世代传承的梦境。然而,踏遍库鲁克山,我们找到的只是伤感和遗憾。山国的国王带着他的臣民不知去往何处,甚至没给后人留下一座或真或假的“王子墓”与“公主坟”。
  一个国家若要生存,一定要有人口优势和经济基础。据史书记载,山国“人口五千”。山国所在地是天山山脉最贫脊的地方,不适宜农耕,山中亦无玉石等财宝,那么,山国凭什么屹立在众国之林呢?据推测,这里可能是一个牧业“大国”。库鲁克山沟壑纵横,许多山沟泉水四流,遍布榆树、红柳、芨芨和麻黄草。有的山峦形成盆地,一片绿色,这不正是牛羊的天然牧场吗?在山谷中,发现了许多汉晋时期的岩画,内容大多与游牧有关。这充分印证了山国与放牧息息相关的事实。其次,山国地处丝路要冲,扼北去焉耆国的咽喉要塞,胡贩商贾过关纳税必不可少。山国既可以出口牛羊,也可以进口丝绸、茶叶等生活用品。因此,山国虽称不上国泰民安、富甲一方,但起码也应该是一块风水宝地。
  悠悠岁月里,山国人或许因为泉水断流而迁往他乡,也可能屡受兵燹而流离失所,可是,他们祖先的灵寝理应永垂不朽,哪怕是一片头骨抑或一方玉佩。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一切都化为乌有。面对空荡荡的山国大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让人欲悲无泪。好在这里有“大小头”的传说,令我们欣喜若狂。于是我们乘坐越野车,披荆斩棘到山里寻找,最后杨教授找到一个山洞,发现了人类居住的痕迹。但那两具“大小头”却无处寻觅。据当地老乡说,30年前,他们在这里的山洞发现了两具人类的头颅,一大一小。尤其是那具大头,拳头可以放进眼窝。那么,按照人类体形比例,这个人的脸宽应该有半米,嘴巴张开应能活吞一只鸡鸭。从人类的进化史看,这种人类在地球上还没出现过。不过,山国地理位置特殊,山谷里到处长满麻黄草,这种草可提炼毒品,那个“大头人”是不是误服麻黄草,导致体形变异了呢?
  
  当然,这只是猜测,正是这些似是而非的问题给山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寻访太阳墓
  
  为了揭开山国的秘密,我们把目光投射到库鲁克山下的罗布泊荒原。驱车向东南行进了几百里,我们来到了一个叫新开屏的河谷。那是一条干河道,河水曾经流向孔雀河,最终注入罗布泊。河道两岸有许多不大的洞穴,据专家考证可能是佛龛。带着许多疑问,向导把我们带到了孔雀河故道边。眼前豁然一亮,六颗“太阳”呈现在面前——无数的木桩环列成一个太阳的形状,四周七圈木桩由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呈现出四射的光芒。这是远古的建筑还是部落的图腾,是自然造化还是鬼斧神工?
  其实,这便是中外有名的“太阳墓”。据说,这里面埋葬的主人全是男性,本来,男人就象征着阳刚,但令人不解的是,男人死后还需要用太阳的图案表明他的性别吗?如果不是这个用意,那么这些太阳图案又代表什么,是对太阳的崇拜,还是死者身份的象征。在现场,我们发现太阳墓的木桩只的五六十厘米长,许多木桩被削成尖状。难道这是古人怕动物践踏墓地,有意埋设的机关?倘若如此,每个太阳的形状为什么是七层,“七”这个数字有什么寓意呢?汉朝的天子,为使自己尸身不化,用柏木将墓室做成“黄肠题凑”,难道,小河的古人也在效仿中原的文化吗?
  
  1934年,瑞典人贝格曼来到罗布泊,在罗布人奥尔德克的带领下找到了这片太阳墓。他第一个进行了挖掘,盗走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1997年,新疆自治区文管部门又进行了抢救性挖掘,于是,太阳墓才被公诸于世。目前,这里尸骨无存,只剩下了木桩围成的“太阳”。这里大概是楼兰和山国的分界点,不知道埋在这里的主人属于哪个年代,他们是楼兰国的臣民还是山国的百姓,是在山国放牧还是在楼兰耕田。
  太阳墓远离尘世,人迹罕至。它北接库鲁克山雅丹群,南临孔雀河故道。三四十年来,虽然孔雀河水再也没有流到这里,但由于库鲁克山聚集了不少地下水,因此,河道以南仍然有胡杨和红柳泛着绿光。这不能不让人惊叹生命的顽强和珍贵!
  
  神秘的营盘遗址
  
  从太阳墓归来,途经营盘遗址。当时天色已晚,四周黑黝黝,一片朦胧。
  1893年,俄国人科兹罗夫率探险队发现了营盘遗址。它位于库鲁克塔格山南麓,孔雀河北岸,包括圆城、佛塔、农渠、田畴和大型墓地。尤其是那座古城,更是这片遗址的亮点。这是一座圓形的古城,高约8米,直径200米,墙体夯土,红柳隔层。古城周边沙丘点点,远远望去,犹如太阳的光芒,仿佛是一座巨大的“太阳墓”。这座城是何人所建,建于何年何月,为什么要把它建成太阳的形状,是崇拜还是审美,是为了城池坚固还是为了战争,这一切的一切,难以定论。
  100年后,人们在这儿的15号墓穴挖出了一具彩棺,彩棺里装着戴面具的男尸。此男尸身高1.8米以上,年龄约30岁,尸身上覆狮纹彩毯。脸部带麻织面具,额头贴有金箔,身盖绢衾,头枕刺绣鸡鸣枕,身穿黄绢内衣,外着红底黄色对人对兽对树袍,绛地绣菱格四瓣花纹褐裤,足蹬贴金绢面毡袜,腰佩香囊等饰物,左臂有刺绣护膊,头侧有一方形“寿”字锦,腰部和左手处各置一绢刺冥衣。这些衣物织造精细,图案华美,其中对人对兽纹 袍,具有典型的希腊、古罗马艺术风格,可谓稀世珍宝。墓主人独有众多精品,说明其生前身份地位非同一般。墓中还出土有玻璃杯、 卢文书、珍宝和汉钱等。至于死者为什么脸戴面具尚有待考证。2005年,小河墓地挖掘时,出土了大量的木刻尸体和面具,也令人费解。
  
  不管怎么说,营盘无疑是山国的领地。因为这里西距尉犁县城300里,北距博湖县(以前为焉耆县地界)约150里,与《汉书·西域传》记载出入不大。古城也坐落在孔雀河畔,这里的先民与太阳墓的主人“同饮一江水”。加之古墓和古城都是圆形,会不会诠释孔雀河流域兴盛过一种“太阳文化”呢?城池西南侧还有一尊烽火台,昭示着这里是汉晋时期的遗物。城中破烂的房基下还出土了许多芝麻,颗粒仍然完好,假如这里经常下雨,这些种子可能早在几千年前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这里还是35团甘草连所在地,至今住着几户种地的人家。库鲁克山雨季积洪成潭,在河道边形成了一片海子。海子边胡杨萧萧,红柳婆娑,白杨高耸,棉田成畴。根据沟渠的痕迹推测,古人曾在此开荒屯田。那么,除了汉朝军队在西域屯田,又有哪个城邦的军人熟知农业耕种呢?如果这里驻扎的是汉朝军队,那么这个圆形的城池就不相宜,因为汉人讲究坐北朝南、方方正正。当然,也可能有特例,因为历史没有记载,考证起来就有些困难了。
  
  夏尔托卡依石头城
  
  
  为了寻找山国遗迹,考察团分散寻访。杨镰教授带人去兴地山考察岩画,我们去苏盖提不拉克河谷。听向导说河谷里有一个很大的石头城。我们精神大振,希望那是山国的一个城池,一种历史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这里山沟纵横,一条山谷就有一户牧民。山谷里丛生着麻黄草,空气中弥漫着中草药的气味。一进河谷,顿觉一阵凉风袭来,心情为之一爽。不多时,山沟开始弯曲,前面出现了一片绿色——榆树、水柳夹岸摇曳,红柳、青草萧萧生风。红柳此时正值扬花季节,红的、紫的、黄的,竞相开放。再向前,山沟中就出现了溪水。这里的溪水也很奇怪,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有的流上一二十米便渗入地下,好像在和人捉迷藏。汽车前行,溪水越来越多,宽阔一些的谷底形成了辫状水流。汽车只好在水中穿行,山间的景色突然一变,我们来到了果子沟——山果累累,香雾阵阵,那是一种只有山里才有的馨香,一切仿佛被云映过、风吹过和水洗过,那感觉就像在梦境之中。
  河谷有时平坦宽阔,有时狭窄难行。水中鹅卵石五颜六色,发着奇异的光泽,让人觉得这是一条冲刷钻石的河流。越往前走山势越险峻,有一地方就是一线天,越发显得神秘莫测。在河谷里的绝壁下,向导示意停车,原来这里有岩画。岩画位置很高,无法攀上细看。又过几个“S”形山谷,突然,三座锥形山头上呈现出片石建筑。向导说这叫“三间房”。我们从雨沟登临30多米,终于到达山头。这座片石建筑长约2米、宽约1.5米、高约0.8米。是房舍,太小;是炮台,又有点牵强附会。一排三个同样的建筑,不伦不类,实在令人费解。
  
  我们下了锥形山,又向前行走约1公里,突然,一个大型石头城矗立在面前——苏盖提不拉克河谷在这里拐了一個圆形的弯,溪水清澈见底,像一条玉带绕城而过。石头城坐西朝东,建在一个山头上,约50米见方,高约20米。石头城东端两个墙角为圆形露足塔堆,西侧墙角一个建有掩体,一个是上城头的石梯。石梯两侧的掩体全是胶泥砌筑的片石,尚且完好。石梯下铺着片石,踩之“冬冬”作响,怀疑下面有洞穴。在石头城东端的墙壁上有一个硕大的洞口,里面黑漆漆的。向导说那里面全是人的头盖骨。石头城上地面平坦,有两个大坑,可能是盗洞。不知道这个石头城是山国的城堡还是部落酋长的府邸,是土匪的老窝还是国民党的哨卡。回来后查看了地图和资料,方知那是夏尔托卡依古城,建筑年代在汉晋时期。苏盖提不拉克溪水一年四季长流,南连孔雀河,北接焉耆国,是一条适宜人类通行的山沟。由此推断,这座石头城应是当年的一个军事要塞,扼控丝绸之路中线和北线,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功能。根据这座石头城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可以初步认定它是山国的一部分。可是,山国的国都又在哪儿呢?向导说,其他的山沟还有石头城,只是汽车不能行走,需要徒步走三天三夜才能到达。我们想那可能还是要塞。因为作为一国之都城,首先要交通便利,其次是便于市民商贾居住、经营,三是要有足够的水源供人用度,第四要有一个开阔的地方营造王宫。库鲁克山中有这样的地方吗?
  
  山中小村——艾塘
  
  夜晚,我们回到艾塘村住宿。
  
  艾塘是库鲁克山中的一片世外桃源。这里四面环山,远离尘世,偌大的山坡台地上依山傍水只居住着二三十户人家。这里是尉犁古勒巴格乡的小村,居住的全是维吾尔族牧民。这儿有一条小溪,人们引水灌溉,家家都种有蔬菜和庄稼。这里的牧民住的全是土坯房,几乎家家都有摩托车。他们每家还有“三口锅”——卫星接收锅、电话微波锅、做饭的大铁锅。这里没有警察、小偷,人们可以夜不闭户,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丢失。牧民说:我们开着门去县城,三四天回来后还是这个样子。
  艾塘村有一个袖珍小学,总共只有十几名学生,一个老师。其中一、二、三年级在一个教室,四、五年级在一个教室。有一位小姑娘叫阿孜娅,长得很漂亮,学习也好。她会说汉语,一双大眼睛充满对外界的渴望,很难想象她是山里的娃娃。“山国考察团”参加了艾塘小学的升旗仪式,并给学校捐了款。
  听艾塘的牧民说,四五十年前这里没有人烟。后来,有人发现这里泉水溢流、草木遍地、气候宜人,于是便居住了下来。人们不记得这里有没有古城的遗址,也从不知道这里是远古山国的领地,只知道这里叫艾塘,是一个金不给、银不换的好地方!
  我们登临山头,重新审视这个山村,顿觉这里别有洞天、与众不同。那一刻,山里轻风徐徐、云蒸霞蔚,一派虎踞龙盘的气象。更令人惊诧的是,这里西距尉犁县城240里,北距博湖县境(古代属焉耆)约160里,与《汉书·西域传》记载的山国地界分毫不差,难道这里就是古西域山国的都城所在地吗?
其他文献
听说去吐峪沟千佛洞,大家都没太当回事儿。新疆石窟不少,位于吐鲁番的吐峪沟是此行遭遇的第一个。头一天在没有空调的车上颠得灰头土脸,这天同行的几位女记者想美丽一下,有的换上了鲜亮的红裙,有的穿上了高跟鞋。然而,两个半小时后,每个人都比昨天更灰头土脸地钻出吐峪沟,我那双皮凉鞋已快断成两截,还破出一个洞。好些人的脸色还没缓过来,青白青白的。   吐峪沟是两山夹峙中的一个山谷,谷中河瀑湍急,浊流滚滚。山崖上
以郑汴新区规划为例,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在环境影响识别的基础上,结合郑汴新区规划特点及环境现状,通过规划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指标体系。
日前,河南煤化集团安化公司尿素二分公司成功生产出多肽尿素1340.52吨,经检验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实现了投料开车生产一次成功。这是该公司在去年成功投产年产10万吨多肽尿素生产装
吐鲁番是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素有“火洲”之称,当地民问有“沙窝里蒸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的说法。这里也是我国主要的葡萄生产基地,总产量占全疆的52.84%,占全国的1/5。由于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里特别适合葡萄的生长,又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吐鲁番的地下水贮量丰富,所以葡萄中的含糖量非常高。  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据《史记·大宛列使》和《汉书·西域使》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
通过求解三维非定常N—S方程模拟叶轮机械内部流场。采用有限体积中心差分和四步龙格库塔时间推进格式,并且使用了双时间方法对计算加速。对一级跨音速风扇静叶选取不同的叶片
截止到9月28日,河南油田精蜡厂通过实施在线清洗催化装置稳定塔方案,3个月来催化液化气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