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五问之三 科幻电影拍给谁看?

来源 :科研成果与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008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一个正在筹拍科幻电影的朋友,在微信群聊时抛出了这么一个话题:
  “最近一直困扰我的,两个假数据,中国科幻迷到底是多少?他们支持国产科幻电影的指数究竟是多大?
  结论是,中国科幻迷数据造假,真正的科幻迷不超过2万人。支持国产科幻(电影)的指数和支持国足的指数基本一样。”
  一年多以来,在非正式场合和朋友讨论科幻电影时,我常常表明我的一个观点:科幻电影拍给谁看?不是拍给科幻迷看的。而是拍给电影迷看的。
  今天不妨就借着“批驳”他的谬论把我的观点公诸于众,等着接受更广泛的批判。
  他关于中国科幻迷数据造假的结论是显而易见的错误。虽然有号称的数百万之众的科幻迷之说一定是掺水的,但不超过2万的说法也是不可能的。看某份重量级科幻杂志、某本超人气科幻图书的发行量就可以知道,中国的科幻迷应该在30万多。泛泛一点,可以将近翻一番。而核心科幻迷,应该差不多在3万不超过5万这样的水平。
  所谓核心科幻迷,是那些铁杆儿,只要书写得不是那么不堪,大多数人一般都会买一本,然后该喷就喷。一般的科幻迷哩,就会挑作者、挑作品。泛泛一点的科幻迷,主要是跟风核心科幻迷的动向,从众选择。
  30万~50万或者再多一点的科幻迷的存量,支持率(购买力支撑)在15%~20%的话,平均能使一本差不多的书发行到2万~3万册,能使一份杂志发行到10万份以上。这个从图书期刊市场的发行数据可以推算,一般一本杂志可以传播到3个读者以上。
  而电影票房市场的所谓科幻电影迷,是与我们常规所称科幻迷不同的存在,其间的交集面积不是很大。当我们分析一部科幻题材的电影能够吸引多少观众时,是不能从以读科幻小说为主的科幻迷来分析的。
  科幻小说,是一种属于亚文化形态的小众类型文学,它本身就挑读者。还真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够成为科幻迷的,亚文化形态与小众属性就使之形成了一个所谓的“科幻圈”,读过一本两本科幻小说的人是入不了圈的,读过一段时间的科幻小说后来不读了的人就算曾经入过圈,最后也是会自然而然地被这个圈子所遗忘而出圈。如果有幸曾经在圈里很有名,那么恭喜你,你會偶尔活在圈子的记忆里。
  但科幻电影不一样,它是大众化的商业电影(只有极少的可以归入“纯电影”或者说文艺电影),商业电影本身有自己的特定观众群。
  而这一讨论的重点,其实并不在于科幻迷的多少,甚至也并不在于科幻电影迷的多少。对好莱坞科幻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分析,以及对一些泛科幻的类型电影的票房分析,多多少少还是能够给中国科幻电影市场打一针强心剂的。
  我们讨论的重点应该是:科幻电影拍给谁看?
  如果你拍科幻电影是给铁杆儿的核心科幻迷看的,那么你就别指望票房了,甚至也别指望好口碑了。说得极端点甚至它就仅仅是拍给你自己(或者极小圈子)看的了。想起曾经某非科幻非电影的公司某个人在某创投会上宣言要(圈钱)拍“核心科幻电影”,对这个概念我再次在这儿莞尔一下。
  一是这类铁杆儿本身的数量实在是有限,且这类铁杆儿大多数是只读科幻小说的,并从小说中获得自身的科幻想像审美和愉悦,电影反而限制了他们的科幻想像因而并不追捧科幻电影,他们不会去支撑也不足以支撑电影市场票房。
  二是这类铁杆儿一般都是经历大浪淘沙残留下来的妖或者精,玩票的对不起不入眼边儿待着去。他们资深且尖锐,杀伤力极强,不挑你个硬伤无数杀你个体无完肤一般是不会善甘罢休的,因此当你勇往直前地抛弃票房抛弃口碑去给他们拍电影时,请先备好美式橄榄球运动护具+氧气袋+私人心理医生。当然,最好的护具是可以抵挡激光武器的那种机甲。
  我的观点很明确:电影是拍给电影迷看的。“科幻+恐怖”是拍给科幻电影迷+恐怖片迷看的,“科幻+悬疑”是拍给科幻迷+悬疑片迷看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此时你只需要准备常规护具就差不多了。
其他文献
成果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张卫东教授团队  转化作者:倪影  牡丹,国色天香,素来被称为“国花”。人间四月,牡丹齐放,争奇斗艳,是一番令所有人都陶醉的美景。然而,牡丹除了供人欣赏外,其实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那就是可以入药,并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为了保健,我们是不是要直接吃牡丹花?其实并不需要如此,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下一朵花。事实上,我们只需要吃牡丹中含有的精华成分就能起到相同功效了,牡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尤其是交叉融合方面,正涌现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能够改变科技、经济、社会格局的颠覆性技术,柔性电子就是其一。  在首届(2019)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常委、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FEIAP)黄维指出,柔性电子是当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科技,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真正实
期刊
成果来源:中科院过程所万印华研究团队  转化作者:马妍非  酱油和白糖都是我国传统的调味料,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千百年来,一代代的手工业者在酱油和白糖的制造工艺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有了如今酱油的鲜美与白糖的甜蜜。近年来,在酱油和白糖的制作工艺中,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种神奇的“膜”法,用它制作出来的酱油更鲜香、清澈,制作出来的白糖更清纯洁白……此“膜”法究竟有什么咒语?如何施展才能激发魔力?让我们
期刊
在首届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中,人们看到了目前行业领域里热度比较高的ROBOTIS、NAO、YANSHEE、ROBOSOUL等智能机器人种类。在比赛中,各种障碍物的设置主要考察了机器人的图像识别能力,也就是机器人的“眼睛”。据大赛执行主席、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教授王志华介绍,2020年会把机器人在复杂环境甚至恶劣环境下的语音识别能力设计到比赛规则中,届时,参加比赛的机器人除了能跑、能跳、能观察外
期刊
推荐单位:中国力学学会  转化作者:鲁妮  2019年8月7—8日,第十二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届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周培源基金会主办,《力学与实践》编委会、清华大学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共计48所高校的45支队伍参加比赛。经过两天三场比赛的激烈角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荣获团体特
期刊
推荐单位:中国力学学会  转化作者:鲁妮  第十二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一共有3个考试项目,3个项目各有特色,但都非常有趣,在看似“不科学”、无法完成的背后,都是精妙的力学基本概念与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个题目究竟暗藏什么玄机,命题组老师的命题思路以及解题思路又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来看一下这次大赛的3道命题!  命题一:利用组委会提供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圆筒的内部结构,使其
期刊
2019年8月17—18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电子学会、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的首届“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在北京科学中心成功举行。大赛以“自主智能,共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德国、英国、韩国、科特迪瓦、巴基斯坦以及国内知名高校的33支参赛队伍,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代表出席大赛并互作交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马林致开幕辞,北京市
期刊
推荐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电影专业委员会  作者:老沙  ·科幻電影是哪种类型电影?  ·科幻电影是“科幻+”还是“+科幻”?  ·科幻电影拍给谁看?  ·科幻电影的科幻架构师是什么?  ·科幻电影可以个性化创作吗?
期刊
推荐单位:北京数字科普学会  成果来源:论文《建设智能化“微特电机科技博物馆” ——为新时代科学与艺术融合发展服务》  论文作者:李亚芬、董天午  近1500台微特电机,创造吉尼斯纪录!走进微特电机博物馆,享受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你知道什么是微特电机吗?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装备的驱动、控制领域,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武器装备等设备的核心部件。它们贯穿在日常生活之中,可是我们对它们却很陌生。 
期刊
推荐单位: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苏秋芳  百蔬园的创建理念是“科技创造绿色,绿色陪伴心灵”。当下正值科技迅猛发展的时期,百蔬园里展示的多彩多姿的蔬菜,是北京乃至全国蔬菜人的成就, 是我国乃至世界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正全面实施,百蔬园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缩影,向普通大众展示了我国快速发展的蔬菜种植技术,以此希望能让普通大众充分感受到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为大眾带来更多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