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参与”的中小学运动会模式探讨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对以往的学校运动会进行反思与改进,使运动会成为全体学生参与的,以集体为单位的,形式多样,健康快乐的“全员参与”的运动会。
  关键词 中小学 运动会 全员参与
  学校运动会是检验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校内群体活动有序开展的一个平台。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运动会的作用日益凸显。传统的学校体育运动会在项目设置、参与人数和赛程组织上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需求,因此,探索以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快乐趣味的新型运动会变得十分重要。
  一、中小学运动会现状
  (一)正确认识学校运动会
  学校体育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学校运动会是综合性的学校运动竞赛活动,它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及其组织形式,也是学校重要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它具有综合育人的价值,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风校貌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中小学运动会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时间原因,运动会的时间大都为一天,比赛项目少,报名人数少,且成绩差异较大;参与面不够广泛,主要是体育特长生之间进行比赛,其他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存在不公平性;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厚,趣味项目的参与过少,竞技运动的倾向浓厚,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三)运动会中“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原因
  传统的运动会在项目设置上以竞技性的个人项目为主,且每个项目都有人数的限制,使得运动会成为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运动会,其他学生便成为了观众;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运动水平较差,而参加运动会的同学承担着为班级争光的责任,使得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减弱;运动会的分组大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同年级之间的竞争,所以当其他年级进行比赛活动时,学生对运动会的关注度就会降低。
  二、中小学“全员参与”的运动会
  (一)“全员参与”的运动会模式
  “全员参与”意味着全体学生都能参加,在项目的设置上要突出趣味性、游戏性和普及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参加,但也要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否则无法到达锻炼身体的目的。比赛不以成绩排名,而是所有参与的学生都能得分,只有分数上的高低不同,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为集体做了贡献。其次,“全员”还包括家长和老师,设置一些项目要求学生同家长、老师共同参与,通过与孩子一起活动,让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给予更多的支持,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互动。
  (二)“全员参与”的重要性
  “全员参与”的运动会使全体学生得到真实的运动体验,使学生得到运动的教化,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在体育竞赛中公平竞争,互帮互助,增强集体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努力进取的意志品质。“全员参与”有利于参与的公平性,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融入集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中小学“全员参与”运动会的设计
  学校运动会的设计应遵守全体性、教育性、多样性、趣味性、普及型、安全性的原则,使全体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积极参与到多种多样、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中去,并从中得到身体和品质等多方面的教化。
  (一)项目设置上的改进
  全员运动会在项目设置上,需要结合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其兴趣爱好,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集体合作项目,如拔河、齐心协力走、障碍跑接力,“龙卷风”等。除了集体合作项目,还应有师生合作项目、家长参与项目和亲子项目,并适当保留个人竞技项目,使运动会既有竞技性,也有娱乐性,趣味性,让全体学生都有合适的参与项目,充分体现项目的多样性和不同项目的竞赛特点,使整个运动会丰富多彩。
  (二)学生的分组
  传统的运动会是以各班级为单位,各年级之间相互竞争,不同年级间学生的互动少,所以在多数时间里,学生会感到无聊。借鉴日本小学生运动会的分组形式,打破班级的限制,将所有学生分为两组,身着不同颜色的运动服,每组中包含着各个年级的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相互沟通交流,更使得整个运动会期间的所有比赛项目与每个学生都息息相关,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的对运动会的热情。
  (三)运动会的组织
  在举办运动会前,要做好赛前的宣传动员工作,安排好竞赛的裁判工作,做好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与维护以及医务监督等工作。运动会的组织工作可以挑选部分学生协助教师进行裁判工作,场地器材的设置和比赛的志愿服务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帮助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
  (四)营造良好的氛围
  运动会的热情不高,一部分是项目设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缺乏良好的运动氛围,因此在运动会中增加全体运动员宣誓,队伍间相互加油助威的环节,各队伍组织好啦啦队,从而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运动会氛围,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在各个项目中间,穿插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表演,使运动会更具有观赏性,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学校运动会,使家长提高对孩子进行身体锻炼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曹冰,佟彦旭.沈阳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15.12.
  [2] 毛振明.国培对话之十一:如何开展学生喜欢的全员运动会[J].体育教学.2013,11:10-12.
  [3] 李映红.对钟晓旭开展全员运动会模式的探讨[J].体育教学.201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跆拳道学习兴趣对小学生的学习起着促进、调节、补偿和催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跆拳道教学和课外活动效果。通过对南昌市各跆拳道馆小学生跆拳道培训班的调查分析,分析学生的跆拳道学习态度、跆拳道学习动机、导致学生跆拳道学习兴趣下降的原因,并论述了培养学生跆拳道学习兴趣的几点措施,即从跆拳道学习评价、跆拳道
In the study of the collapsed manifolds with bounded sectional curvature,the following two results provide basic tools: a (singular) fibration theorem by K.Fuka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探究团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及对体育运动成绩的影响分析。从团队中运动员之间的相似性、人际关系在运动队队员之间、团队内部协作与团队之间的竞争在体育运动中发挥的作用,并探讨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方式。为团体在体育运动比赛过程中取得预期成绩目标,客观的发挥出团体的运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00-01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习动机、课程内容安排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从场地设施、学生积极性、学校领导等方面分析昔阳县中学体育课开展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提出对策和建议,为体育课在昔阳县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昔阳县高中 调查研究 体育现状  
针对传统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方法。简述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并设计实施一个具体教学案例:获取深网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赣州市城区广场舞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广场舞参与者的基本特征,参与形式,影响因素,健身效果和参与者运动后的心得体会进行深度分析。以推动广场舞科学广泛的发展,为赣州市城区广场舞运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赣州市城区 广场舞 现状 健身 参考依据  广场舞目前是城市居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健美操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健美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以它本身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受到大众的青睐。健美操把音乐、舞蹈、艺术融于一体,在运动中对提高人身体、身心及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并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全民健身中广泛开展起来。  关键词 健美操 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82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冬季长跑作为一項基本的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减脂,提高视力都是一种高效的锻炼方式。针对学生的体质状况状况,开展冬季长跑运动,有助于训练学生的体能
从此前的10轮不胜,到最近的6战4胜1平1负豪取13分;从此前一贯精打细算,到今年二次转会豪掷2亿元引进德甲强援乌贾……辽宁沈阳宏运队近来出色的表现和俱乐部一系列的大动作,让广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40-01  摘 要 广场健身操舞是应老年广场舞后的又一浪潮,它将其它时尚舞蹈元素融入进来,形成比较新颖的适应青年参加的舞蹈内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场健身操舞的基本情况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综合分析,针对高校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和健身活动特点,探索广场健身操舞在高校的推广价值,为我省高校的健身运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