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帝”的疯狂与优雅

来源 :私人飞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ng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匿于田溪到如今傲视群“石”,田黄内敛的品质与疯狂的价格是专属于它的“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它使很多人为之倾心,但却在身价暴涨时始终示人以优雅的姿态,在拍卖市场天价频出的背后,是“石帝”田黄独具韵味的收藏价值。
  在今年6月举行的北京保利八周年春季拍卖会“燕闲清赏——翦淞阁文房古器录”专场中,清代艺术家吴昌硕所刻重239克的《来修齐田黄印章》以1380万元成交,创下千万级田黄收藏品拍卖的又一笔成交记录,田黄也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疯狂
  20世纪90年代初,田黄价格每克仅为几百元,到2000年,田黄每克涨到3000元左右。如今一件品相中等、重5克的优质田黄雕刻件在市场上可以被卖到约15万元人民币,每克价格达到3~5万元,顶级田黄甚至已经超过10万元每克。
  随着近两年田黄产地政府的保护政策,田黄的资源逐渐稀缺,价格也在逐年飙升,如今甚至有“一两田黄百两金”的说法,其涨幅可见一斑。如在今年保利春拍上以1380万成交的《来修齐田黄章》,在2008年的拍卖成交价仅为235.2万元,5年时间增值近6倍。
  为什么田黄价格增长会如此疯狂?其最大原因当数稀缺性,在福建寿山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产区内,全球所有的田黄石都诞生于此。有人对其稀缺性做过这样的比喻,将世界上所有田黄和所有钻石放在一起比较,钻石超过4吨,但田黄却不超过两吨。
  优雅
  田黄拥有“石帝”的称号,在所有寿山石中,田黄是最为名贵的品种。但田黄内敛的外观似乎不能反映出它傲人的身价,相比翡翠的璀璨和白玉的冷艳,田黄的美丽显得低调含蓄。由于常年埋藏于泥土中,加上溪流的不停冲刷,田黄形成了特有的质感——凝脂、温润。石中细微的萝卜丝纹和包浆留下的石皮带给田黄一种浑厚内敛的美,如果我们将璀璨的翡翠比作雍容华贵的女士,那么田黄则表现了男士的儒雅与稳重。
  田黄石多为黄色,因为产自田中,故得名田黄。但除黄色以外,田黄也有红色、白色、黑色,甚至绿色,只是数量极其稀少。很多田黄外面有一层白色的皮,收藏者称其为银裹金,若皮为黑色,往往称作乌鸦皮。由于田黄石质地柔软,在形成过程中经过撞击产生了裂纹,裂纹愈合后会在石中形成暗红色的“格”,这也是田黄的一大特色。
  田黄收藏并不古老
  田黄形成于数百万年以前,但最初的发现和赏玩却始于明万历年间。某日,明代著名学者、闽剧创始人曹学佺在位于洪塘县的自家宅院内排练闽剧,此时来了一位卖稻谷的老农夫。老农夫为给稻谷压秤,将一块稻谷色的石头放入了袋中。当老农把稻谷缓缓倒入粮仓时,站在一边的曹学佺偶然发现了这块石头。曹学佺捧起石头,见石块黄中带红,温润异常,似乎有一些儒雅韵味,顿时爱不释手。他非但没有怪罪老农,还要求老农以后再见到这种石头不要扔掉,带来给他。
  那块石头就是后来的田黄石,当时曹学佺请人将石块磨制成了方形章料,并亲自操刀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于是田黄石首次成为士大夫赏玩的雅物。由于田黄石沉稳内敛的品质和温润的外观,田黄印章迅速开始在福建文人士大夫阶层中盛行。
  相较硬度较大的和田玉,田黄更为柔软,适合雕刻加工,因此文人雅士可以亲自参与田黄印章的雕刻,田黄与文人的关系也就更进了一层。
  尽管早年的田黄更多地被用来制作印章,但随着资源逐渐稀少,人们在获得一块田黄后不再舍得将其切割,因此目前流传于世的田黄印章大多为明清老料,十分珍贵。在近年田黄石拍卖价格记录中,排名前十位的拍品中有9件是田黄石印章,只有一件为田黄摆件。可见田黄印章的价值。
  最近几十年出土的田黄多为小料,能够切割章料的大件田黄可遇而不可求,而一些小件的田黄如今更多地被看做一种宝石,其每克的昂贵单价仍旧可以使其作为珍贵的收藏品。很多玩家将小件田黄穿成手链或挂链,也十分具有把玩价值。
  田黄并非谁都能雕刻
  田黄石是软宝石,可以通过刀来雕刻,因此有种说法为“下刀如走笔”。好的雕刻家可以将一个画面在田黄石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令田黄的价值大幅攀升;而差的雕刻工艺非但不能提升价值,反而会降低原有田黄的品质。因此对田黄这样贵重的物品,并非任何人都能刻的。
  田黄的材质较软,因此在雕刻时下刀比较容易,可想雕刻出好的田黄作品则并非易事。昂贵的价格加上变化多端的石皮和石形给田黄的雕刻增添了难度,而且每一块原石都需要全新的创造,十分考验雕刻者的创新能力和对田黄石本身的了解。每次下刀之前,雕刻师们总是要经过漫长的“相石”过程,也就是雕刻师对着石头反复观看,思考原石的材质特点,从而找到最好的精巧设计。
  “薄意”是专属于田黄的雕刻方式,主要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完美的雕工将原石的皮质和纹路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何在一块石头上表现出意境是“薄意”的最大难度,因此制作一件优秀的“薄意”作品就需要雕刻师对传统文学、绘画和雕刻有着深厚的积淀。
  要保证田黄的雕刻品质,需要找真正的“薄意”工艺传承人,如果想要雕刻一件精品原石,则需要一线大师亲自操刀方能保证其工艺质量。往往一线田黄石雕刻大师都是最懂田黄石的人,他们会选择最好的田黄进行“薄意”雕刻,雕刻结束后还会将名字刻在作品上。所以说,一件刻有大师名字的田黄作品,原石品质也一定上乘。
  玩还是藏?
  国宝级的田黄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总体来看,精品田黄的价格涨幅还是相当可观。几年前我收了一枚晚晴田黄方章,当时花了几十万,如今这枚田黄章差不多也能卖上千万了。因为我个人喜欢收藏田黄,应该不会考虑出手,但对喜欢投资保值的人来说,入手田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目前收藏田黄的人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买来品味把玩;另一类是收藏保值。很多藏家遇到精品田黄往往“只进不出”,他们比较偏重田黄石的“玩乐”。我有一些朋友会收各种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田黄原石再找一些知名的田黄雕刻家为自己量身雕刻,他们有人甚至舍得切料雕刻专属于自己的印章,要知道很多好料都已达到数万元1克,可能光是制作时切掉部分的田黄就已值十几万。   1986年,荣宝斋以13.5万元的价格从寿山乡收购了一块重达4275克的田黄石,创下了当时田黄的天价交易额。如今这块国宝级的田黄已成为荣宝斋的镇斋之宝之一,几乎无法用价格来衡量了。
  田黄的古物十分具有收藏价值,比如吴昌硕等篆刻名人篆刻的印章,这些都是十分具有文化价值的田黄收藏品,因此很多收藏家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也不会将其重新放回市场流通。
  由于资源已经断绝,如今市面上的田黄买一块就少一块,而精品田黄石进入市场流通又十分稀少,所以很多精品田黄的升值空间很大。从整个拍卖情况也可以看出,普通田黄的价格会有少量浮动,精品田黄价格却一直稳步走高。目前田黄石的价格走势大约以每年10%的速度稳中有升,对投资者来说,如果投资得当,收益会比买黄金更可观。
  除此之外,因造假田黄石较多,投资者对田黄真伪的辨别也需慎重,伪田黄大致有两种:一种为用褐红、褐黄等微透明塑料制作的仿制品;第二种则是其他产地玉石的混淆,比如染色绿泥石,粗看与真田黄有几分相似,但它绝没有真田黄的滋润与凝结,质地比田黄要硬一些。另外掘性高山石、掘性坑头、昌化田黄等都易与田黄混淆,购买者入手田黄一需要提高对田黄的了解,另外还要选择大型拍卖行等正规渠道购买。
  天价宝石上的艺术创造
  “薄意”是因田黄石而生的一门工艺技法。在上世纪30年代,福建寿山乡曾一窝蜂地出产了大量的田黄石。那些田黄石的石皮等质地都很出色,当时的田黄收藏者希望在这些原石上进行艺术创作,可是田黄的雕刻工艺下刀往往十分浪费材质。当时寿山石雕刻“西门派”大师林清卿在这种情况的基础上,改变了下刀力度和手法,创造了“薄意”雕刻这门技法。
  想要在石头上展示诗情画意,绝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往往需要几十年的国学积累,其中文学、绘画、书法、雕刻刀工等积累需要漫长的学习和磨练。想要在田黄石上雕刻山水花鸟不难,但如何能使其传神就需要日积月累了。
  收藏及欣赏田黄“薄意”雕刻的人往往都是文人士大夫,他们对“薄意”有极高的鉴赏品位。“薄意”发展至今,很多作品都已达到版画的艺术效果。比如一方田黄章的四面田黄雕刻,刻完蘸取彩墨用宣纸围裹四周,需要拓出完整的画作的效果。这就需要雕刻师不能仅局限在平面思维,要在整个田黄石上做整体创意。这个过程难度极大,也十分有趣。
  对雕刻师来说,每拿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田黄原石也就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因此雕刻师需要对石质纹路裂格十分了解,另外也需不断创新体裁和刀法,才能将田黄的魅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
  什么是好田黄?
  精品田黄多为田黄冻石,田黄冻石其黄颜色一般分为3种:色浓而微泛橙红的“橘皮黄”;黄中带赤、颜色明快的“黄金黄”;黄而带赭、略带枇杷色的“枇杷黄”,此三种为田黄精品。另外鉴定带有“银包金”、“乌鸦皮”等特点的田黄需要看其皮质,色差大,黄白分明,黑黄清晰者为佳。
  什么是好田黄?
  田黄“无根而璞”,出土时均为椭圆状,饱满、浑圆、规矩,其形状能够切割成章者为佳,纯为凑重量的则不值得高价入藏或投资。在田黄的形状选择上,并非越大越好,要根据其质地进行分析。
  什么是好田黄?
  好的雕刻作品可以增加田黄藏品的艺术收藏价值,好的雕工往往具备大师雕刻、设计精巧等特点,因此精品田黄玩件、印章往往拥有优秀的雕刻工艺。
  什么是好田黄?
  田黄的品质一般以“六德”作为评判标准,即细、洁、温、润、凝、腻。上品的田黄,可集凝结、脂润、通透、纯净、细腻于一身,极其温润,无干燥之感。同时,纹路美观,格路少而浅淡,如生有皮质层,薄而质细者为佳。
其他文献
德国巴伐利亚州拥有璀璨的城堡文化,城堡是贵族生活方式的载体,在这里物质和精神辉煌交织在一起。在城堡里,人们可以体会到现代都市不能提供的古典生活方式。  城堡内的贵族式生活  正当你误以为贵族一词已经过时了,巴伐利亚公国的路易·波特王子却于今年年初来到中国,他乘着镶有黄金家族徽章的定制劳斯莱斯,向中国人推销他夏宫古堡里一个“官窑”的瓷器。现在的德国还有王子?当然,在卑斯麦统一德国时,那些旧贵族们都保
期刊
买直升机并不像买私家车一样简单,选好车型,付完款,车就可以开着上路了。首先直升机是不允许放在私人家中,由自己保管的,这是法律规定,也是直升机养护的需要,所以在买直升机之前,就必须给它物色一位“保姆”——直升机托管公司。  在9月份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上,本刊采访了上海金汇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经理张之彤先生,请他向读者介绍直升机托管究竟是一项什么服务?  为什么找“保姆”?
期刊
过去的100年中,石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能源动力,可以说现代工业社会就是建立在石油能源基础之上的。今天,世界经济能源消耗的40%、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的90%来自石油。石油资源的枯竭,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于是关键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办?汽车巨头对此问题的回答是:电能!  油价高涨传递给我们一个强烈信号:不仅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由于石油产能已经接近“巅峰”,石
期刊
大到会所别墅,小到民居村庄,  中式建筑和家装风格经久不衰。  如何将中国风与轻快明亮且实用质朴的现代风格相结合,这是设计师  高志强的探索与创新。  在设计师高志强的作品中,中国元素总是以一种明快、古典却并不厚重的形式出现。这就是他的“新中式”概念。大多数时候,建筑、设计、空间中的中式风格总是一种古老、深沉的形态,这些历史沉积出的压迫感往往会令居住者成为空间的“寄居者”,而非家居的真正主人。于是
期刊
或许你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但这并不能使你成为最会享受咖啡的人。在咖啡帝国巴西的一座顶级咖啡庄园里,每年会有16名幸运的客人,他们将借助咖啡的力量回归大自然,回归田园生活。  “一个人坐在咖啡树旁喝咖啡。”  一句话,已赫然抛出了三个问题:谁会坐在咖啡树下喝咖啡?这是哪里的咖啡树?他喝的是什么咖啡?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恰好是一场去往南美修行式的咖啡田园之旅。  在圣保罗往北3小时车程的
期刊
随着大银幕的视觉效果越来越逼真,  3D以及IMAX已经普及到各大影院,  电影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而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礼也是电影界的一件盛事,  随着电影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各大品牌与电影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  虚构的电影结合真实的品牌,虚实之间,  让人对大银幕的痴迷进一步加深。  随着2016年的到来,新年伊始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奥斯卡电影颁奖礼了,在201
期刊
经常逛拍卖会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近几年,彩色宝石成了拍卖会的热门,在各大拍卖会,各式彩宝极少有流拍,且价格一直看涨。这些五光十色的石头,一时间成了消费者保值、增值的新宠。  9月26日晚,佳士得在中国内地的首次拍卖中,9号拍品缅甸天然鸽血红红宝石及钻石蝴蝶项链以1800万元人民币拍出(含佣金总计2115万元),为全场成交额之冠。  有人戏谑地说过,在这个除了工资不涨其他一切都在涨的时代,只要能收藏得
期刊
作为媒体人,采编部门的忙碌早已成为一种常态,围绕杂志的出版流程,这种忙碌周而复始,没完没了。但最近一段时间,周围的朋友也都忙了起来,看他们微信上暴露出来的行程,似乎要有三头六臂才能周转得开。当然,所有的忙碌是有原因的,因为,年底要来到了。  上个月,在首都机场公务机楼候机时,我对这里的忙碌景象有些吃惊,在这座低调的米黄色小楼里,候机的乘客来了一拨又一拨,由于安检和登机过程比民航航班更快捷方便,才不
期刊
看到陈流作品的人,一定会被他画作中生动细腻的形象所吸引。正如他本次为《私人飞机》创作的封面作品——《云之下 · 破碎的天空》,在云端飞翔的飞蛾如一个精灵般俯瞰大地。  作为云南地区70后艺术家的杰出代表,陈流蜚声于当代艺术界。他的作品以超现实波普的形态为人瞩目,同时又充满了无限的幻想。他擅长从民间年画和传统水墨画中提取元素,作为一名当代云南画家,他将西部宽广、大气的性格与细腻幽默的人物形象相结合,
期刊
进入12月,世界各地都笼罩在节日的浓烈气氛中。圣诞渐近,各个城市,每个巷口都穿上了新装。而从天空看下来,这种人们制造的欢快并不明显,山川、河流、森林、街道,都被白雪覆盖,或灿烂、或清冷,一片冬的辽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