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儿血管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小剂量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儿血管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共58例血管瘤患儿在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并完成普萘洛尔治疗.男19例,女39例;年龄1~12个月,平均4个月;血管瘤大小为1.5 cm×1.0 cm~18.0 cm×5.0 cm,浅表血管瘤27例,深部血管瘤9例,混合型血管瘤22例;病变位于头颈部41例,四肢和躯干12例,阴唇2例,肛周、会阴、阴囊各1例.普萘洛尔1.0~1.5 mg/kg,每天1次顿服,连续服用.住院治疗7~10 d后,出院连续服药,每2周复诊,动态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变化,观察并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按4级评分法对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服药后24 h,所有患儿瘤体张力均有不同程度减小,颜色开始变淡,体积开始缩小,5~7 d内变化最显著.服药2个月者7例,3个月者22例,4个月者21例,5个月者8例.随访5~9个月,疗效评定为Ⅳ级(优)者10例(17.2%),Ⅲ级(好)35例(60.4%),Ⅱ级(中)12例(20.7%),Ⅰ级(差)1例(1.7%).深部血管瘤的疗效显著优于浅表型血管瘤(P<0.05),但不同部位血管瘤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心率减慢(100%),腹泻(37例,63.8%)和睡眠改变(21例,30.2%),均未造成严重影响,经对症处理,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普萘洛尔小剂量口服治疗婴儿血管瘤近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婴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甲状腺激素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30名健康志愿者于空腹时、62例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定时采血,用化学发光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TT3,TT4、FT3、FT4、TSH、rT3水平,并以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肝素化后10 min及60 min时,TT4、FT4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
目的 观察雌激素缺失及雌二醇(17β-estradiol)替代治疗对大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制作雌激素缺失模型(Ovx),然后给予17β-estradiol补充治疗.ELISA检测海马AB含量,荧光法测定α和β分泌酶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β分泌酶(BACEl)和中性内肽酶(NEP)的表达.结果 Ovx大鼠雌激素水平[(11±4)pg/ml,P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Ⅰ及其半胱氨酸突变体重组高密度脂蛋白(rHDL)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择了前期构建的4种载脂蛋白A-Ⅰ半胱氨酸突变体[A-Ⅰ(N74C)、A-Ⅰ(G129C)、A-Ⅰ(K195C)、A-Ⅰ(S228C)]及野生型A-Ⅰ结合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构建rHDL(rHDL74、rHDL129、rHDL195、rHDL228、rHDLwt)干预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目的 评估双膦酸盐的长期应用对骨单位次级矿化程度以及骨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30只猎犬,犬龄1年,按体重分成3组(每组雌雄各5只):分别每天给予口服因卡膦酸钠0.3 mg·kg-1(低剂量组)和0.6 mg·kg-1(高剂量组),对照组犬给予口服乳糖(12 mg·kg-1·d-1),并持续给药3年.处死前进行四环素双标,处死后取左侧第九肋骨进行组织形态计测、生物力学测定和次级矿化程度评估.结
目的 观察快速心房起搏心房颤动(房颤)犬心房肌细胞骨架重构及贝那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慢件快速左心房起搏建立房颤犬模型,分为假手术组(6只)、房颤组(7只)、干预组(6只).房颤组应用固定频率型起搏器,600次/min起搏6周;干预组于起搏前1周开始每日服贝那普利(1 mg/kg).实验结束时取材,HE染色测定心房肌细胞直径;Masson染色进行心房肌纤维化定量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蛋白心
目的 与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疾病对比,了解癌症患者对疾病感知的认知特点,促进癌症患者的康复.方法 使用中文修订版疾病感知问卷(CIPQ-R)对210例癌症患者与7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癌症与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感知存在差异[Wilks' Lambda=0.69,F(8,268)=15.08,P<0.001,η2=0.31],癌症患者的疾病后果与情绪表达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糖尿病患者[疾病后果F(
目的 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pSS)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血清学检查以及淋巴瘤组织学的特征.方法 9例pSS合并NHL的病例,其中女8例,男1例.5例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的4例还接受过至少一种免疫抑制剂治疗.分析pSS合并NHL主要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结果 8例符合美欧合议的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AECC).患者主要的SS临床表现是无痛性腮腺肿大(7例),其中6例
患者男,64岁,2007年10月23日主因突发右下腹痛、腰痛13 h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外院急诊CT血管造影(CTA)提示腹主动脉瘤,左髂总动脉瘤,右髂总动脉瘤破裂,合并右髂动静脉瘘.入院查体:血压90/51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尚清楚。
期刊
目的 了解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评估临床特点与PAH发生的相关性、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从1892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中筛选出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者79例,对其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并发PAH相关的危险因素,评价不同治疗、不同原发病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结缔组织病合并的PAH的总发生率约为4.2%.其中系统性硬化症(SSc)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最高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及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主要特征.双生子及家系研究估计65%~80%的峰值骨密度(BMD)的变异是遗传因素决定的[1].研究还发现很多骨折风险的决定因素也受遗传效应的影响,包括骨量、定量骨超声特性(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股骨颈的几何参数、骨转换标记等[2]。
期刊